刘梦虹
(阜阳师范大学,安徽 阜阳 236037)
“一段渠” 明确指出了高校思政工作不是单独某一个人的工作,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的模式,呈现 “大教育”“大思政” 格局。因此,只有将思政课和开设其他的课程并驾齐驱,才能保证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从传道解惑规律、思政工作规律及学生成长规律来看,别的课程也可以实现思政教育的作用,只有把各方面的价值做好引领,再加上足够的文化熏陶,才可以实现以德树人的高校教育目标,这不仅需要思政课的参与,还需要各级各类课程的充分参与。高校需要尽最大限度研究建设全方位、全员参与的 “大思政” 教育体系,完成 “思政课程” 向 “课程思政” 的变化。
在发掘 “课程思政” 资源的时候,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本指导,充分发挥能够培养大学生政治信仰、理想信念及社会责任的各级资料,争取促使各教师和所有课程都能够担负起以德树人的责任[1]。高校要依据情感认同、理论认同、实践认同等各类层次,合理评定 “课程思政” 的教学效果,不仅要团结一致,还需要符合时代特点,实现学生成长需求。
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高校各级党组织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要侧重共青团,学工部、学生社团及学生会的参与,上述组织和部门组成了 “大思政” 格局。强调一定要服务于思政教育工作全局,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将党组织和团组织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充分的结合起来,把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思政理论教育结合起来,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促进联动和共建的工作模式。这不仅是“大思政” 工作格局的潜在需要,还可以保证思政课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潜在优势。
对课程建设来说,学科建设是非常关键的。思政课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前者无法离开后者而存在,后者也无法离开前者而实施,也就是说,课程建设的理论及学科基础就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实践基础是理论课建设。因此,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和思政课之间的关联是一个百利而无一害的过程。在此种模式下,学科建设源源不断地为思政课注入全新的活力和强有力的支持。与此同时,学科建设还可以服务于思政课,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在之前一段时间里,几乎所有高校的思政课都被当作公共课,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此类课程的重视不足。在课程教学中,学科地位及性质不够明朗。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此学科建设的发展才步入正轨,正式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二级学科,此学科属于法学类别里的二级学科。我国在2004年开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及中宣部于2005年推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的意见》,此意见指出需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并分支成五个二级学科,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及思想政治教育,并于2008年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此学科和上述学科地位平等。高校思政课建设具备了后续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我国的高校思政课不再缺少一级学科,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资源,概括学科研究方向以及促进教学改革等提供了学科支持[2]。
高校应该充分结合本学校的特色,促进马克思主义高效高质量的发展,形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周边学科为重要补充的思政课学科教学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教学方面的益处,制定合理的马克思主义学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级各类学生的培养工作;尽最大能力培养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领军人物,加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将学科体系进行完善,赋予学科更多样性的内涵,加强相关科学研究,创立优势学科,力争双一流学科建设,为思政课的后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学科支持。
从2004年中央开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以及工程开始建设之后,我国各个地区的高校陆续成立一批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高校层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是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平台。
2015年10月,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宣部联合教育部推出了《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里面存在一项工程,全国现在一共有21所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进入名单。工程的目的是建设一批科研能力及教学能力都比较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慢慢形成重点明显及具备创新优势和载体全面的思政课建设体系,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全面发展。作为一个合格的高校,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当做是一项重要任务,努力建成领导地区发展的思想基地,科研能力强势的学术基地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教学基地。在各方各面的教学及服务方面都应该下足功夫,高校党委应揽过重任,建立健全责任分工清晰,基本要求清楚及各项措施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保障制度,增强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的合理化及科学化建设。
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利用带头人制度,增加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及科研水平,积极培训中青年教学及科研的中坚力量,实施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积极筹备相关的研讨会及培训会,增加思政课教师线下实践机会,充分开拓这部分人群的视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制度,增加教师的创新能力,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态度。马克思主义学院应以学院特色的多样性发展为目标,慢慢形成特有的教学特色,学术特色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在学术交流中充分渗透上述思想,让各类价值观充分磨合和碰撞,捍卫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化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政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应以习近平的讲话为理论指导,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更新换代,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单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的结合,线下和线上充分结合。除了在课上讲授知识以外,还应在课外进行相应的拓展,让思政课教学模式更上一层楼,一改往日的枯燥无味,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和学生互动,增加学生的课堂满意程度。
马克思曾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教育作为关注人精神世界的实践活动”,一定要了解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充分体现出以德树人的价值理念,防止单一的教学,需要明确问题的具体走向[3]。那么究竟什么问题才是引领学生探索的问题,第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以及中国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产物,在任何时代都会被赋予新的内涵。就我国现在来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上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研究中国问题实际上就是将问题的导向有所侧重,还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及中国化的全新理念成果,体现其时代内涵及中国特色,第二,是还应该侧重学科全新理念及学生人生规划发展和自身利益问题,应该充分了解让学生产生困惑的社会问题,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不正确的问题等。引领学生处理好自身和社会及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认识这些关系,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引导学生用知识促进实践。虽然思政课对理论基础的要求较严格,但是若不存在实践,那么也是一纸空谈,会让理论教育的效果大幅度降低。课堂教学的拓展是实践教学,其目标是协助学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就现在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思政课都实施了实践教学,但教学设计的效果及针对性还有待完善。高校应该深入探究实践教学的模式,内容及方法,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在内容方面互为补充。
在教授思政课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特点,把各项功能发挥到极致,让网络教学积极补充到课堂教学中,增强常规教学模式和现代网络技术的成功结合。就现在来看,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手机及互联网。因此,在实施思政课教学的时候,已经不能按照以往的传统形式进行,需要打破现有模式,结合网络技术,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全新模式。高校应该引入新媒体,让思政课不再枯燥,完成线上和线下教学的双重结合,不仅要开发各种各样的慕课,增强师生之间的网络互动,而且还要研究怎样让网络教学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整个高校的教师队伍中,思政课教师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党的路线,理论及各项政策的宣传者,也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力量。因此,为增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就需要具备一支业务能力过硬,政治意识过强的教师队伍。
在大学校园中,思政课特有的魅力是以理服人。思政课的系统性及理论性较强,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具备严谨的学术意识及思维意识,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把握,这也是思政课教学的重中之重[4]。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去完善自身的理论修养,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和掌握,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中既可以精准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还可以举一反三,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观点去论证现实中遇到的问题,要想把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一定要具有完备的理论素质,从而以理服人,传授给学生先进的思想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与之前相比,现在的青年学生有很大的差异。现在的青年学生个性鲜明,而且喜欢充分的展示自我,具有极强的个体意识及自身的内在感受,再就是这一代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视野更宽广,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喜欢追求自我价值,而且善用计算机技术[5]。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能获取更加有价值的知识,在学习新鲜知识的时候喜欢全新及有说服力的知识,对本身已经熟悉的知识有一定的排斥性,抗拒传统的学习形式,对于那些在最初较为抗拒,但是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同的知识更容易接受和学习,对于常规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较为抗拒。要想增强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必须要了解青年学生的文化特征,精准的掌握青年学生的学习及思维习惯,从而发挥个性化的教学。
首先,大学应该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保证充足的思政课教师配备;其次,要培养青年教师,不仅要增强教师的内在潜力,而且还要留住人才,从外部引进人才,实施青年教师相关培训,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再次,要选拔一批党政干部,优秀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来教授思政课,确保思政课兼职教师队伍的壮大。
新时代的思想主体引领方式是思政课教学,因此,全面推进建立健全思政教育工作系统是重中之重。此外,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关爱学生,服务于学生。明确发挥思政课主体力度的切入点,创新个性化教学模式,建设一支业务水平高、文化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潜在优势,以此来全面服务于学生教学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