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呼和浩特 010020)
读书会是保持现有流行阅读趋势或挖掘被忽视的经典课程的绝佳方式。读书会起源于瑞典,依据瑞典官方的表述,读书会是指一群朋友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或议题共同进行的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1]。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很难找到一个读书会加入或启动一个读书会,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运用读书会的各种资源。图书馆读书会一般以图书馆为发起人,并根据一个主题或不同主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来开展图书馆读者活动。
读书会的成立有许多不同的模式,原则上依其类型而有不同的程序。读书会是一种非正式、相对松散的社会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类型和模式,按组成方式划分有社区读书会、族群读书会、主题读书会、书目读书会,等等[2]。以社区居民作为成员的社区读书会比较容易招收成员,时间和主题更为灵活,但成员构成比较复杂,容易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以性别、职业、特定团体等作为区隔而组成的族群读书会,如妇女读书会、退休职工读书会、残疾人读书会,等等,其组成的程序与社区读书会类似。以某个主题为阅读讨论内容的主题读书会,如盲文读书会、消夏读书会,等等。以主题形式创办的读书会主题明确,更容易制订阅读讨论计划。以明确制订书目、阅读材料和作者的作品为阅读讨论内容的书目读书会,其组成过程如下:选择书目→选定领导人→确定聚会方式→发出简章→招收会员→活动计划→成员回馈。
组织架构会影响到读书会的运营与管理,根据主题、成员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组织模式。通常有以下几种组织架构:第一,会长、执行秘书、艺术组、社会组、教育心理组、文学组、哲学组、生活保健组(每组各设组长、副组长、会计、联络等人员)。第二,会长、执行长、副执行长、发展组(读书会未来十年发展规划及推动)、公关组(筹办每季专题活动,接洽对外演讲及交流活动)、行政组(负责一般事务的联系并协助执行长、副执行长)、活动组(负责户外读书会活动规划及执行)、编辑组(会内刊物及出版印刷品的规划、编辑与执行)、美工组(负责制作每次活动的海报并配合布置会场)。
2.1.1 活动组织时间
读书会是一群大概固定的人每隔一段时间产生一次高质量的思维碰撞的活动,这个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以半个月一次最为合适,大概是两周,两周会给办活动的人足够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如果时间不固定,读书会办1~2次也是可以的,但继续办3~5次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活动是东拼西凑的感觉。而且有了固定的时间就要求组织者必须要在这个时间内把下一期读书会的东西做出来,也就是说变相要求组织者一定要卖力。如果真的要做一个完美的读书会,最重要的就是有固定的时间,如果人手够多、资源够丰富,也许可以做到在全国各地举办读书会。但大多数人都没有那么多的资源,那么只能按照自己的能力固定一个准确时间。
2.1.2 活动核心讲者
读书会的定位直接决定了读书会是如何邀请讲者的。如果读书会的定位是在大学生层面,那么就要去看看周围的大学生是如何思考的,为什么在当代的大学生活中学生会彻底被学业压力所俘获?为什么除了读书学生再没有别的任务可以去完成?这就是定位,定位在哪里直接取决于讲者从哪里过来。讲者除了组织内部的人员而言,是一个很开放性的系统,讲者选拔的方式很简单,只要你拥有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就可以来参与演讲。如果是自己对一个问题有着一些独特的见解或是在大学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些人也在受邀范围内。
2.1.3 活动参与人员
读书会的参与人员不宜过多。《2013年美国图书馆现状报告》[3]指出:根据皮尤网络及美国生活项目在2013年1月开展的一项关于“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服务”调查发现,有23%的图书馆用户声称他们使用图书馆的方式之一就是参加自己所属的读书小组的聚会活动。其实图书馆对于读书会的参与人员数量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一期读书会大概有25~30人,如果时间够多,有可能会达到40人甚至更多。这时可能会出现一个问题:参与人员数量这么多,那么观众的参与会不会过少?会不会最后只留一个讲者自己在台上自娱自乐?答案是不会,因为每一个来参与读书会的人都有着不同的目的。无论是只有4~5个人还是20~30人的读书会,其发言的都是少数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另外一部分人不愿意说话,只是他们的目的和这些发言的人目的不同而已。
一场读书会的宏观结构应该是意义——目标——形式,办一场活动一定要理解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样才能知道这个活动的方向该往何处走。比如组织读书会的目的就是给青年人以自我启蒙的机会,但不敢说真就能对别人进行启蒙。但在目前没有启蒙空间之时,读书会选择站出来,这就是活动的意义。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之上可以确立自己的目标,读书会的目标就是让大学生除了学会课堂上的知识外,还要有一个观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个目标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通过举办读书会发现,能固定参加读书会的人,他们的思考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至少在同龄人里算是比较优秀的。最后要通过目标来确立形式,一开始举办读书会时会发现很多细节都出现了问题,比如掌控时间、硬件设施、给参与观众端茶倒水、场地布置,等等,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个参加读书会的人感到舒服,甚至是座椅的软硬程度,这些都是在读书会举办之后才会发现的细节问题。
图书馆的读书会有其丰富的自身优势资源,比如场地优势。在图书馆馆舍当中可以挑选小型阅览室作为读书会的活动场地,大型读者会还可以运用多功能厅等空间来作为合适的活动场地,文献资料、数据库查阅、视听资源等都可以在讨论过程中为成员提供丰富的参考材料。图书馆还能在读书会中起到协调的作用,组织和引导读书会的运行,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从中立的角度来为读书会营造宽松的氛围[4]。图书馆能够将书籍阅读与定期举行读书会合并在一起,使书籍的影响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