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宾塞快乐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2020-01-18 10:38
黑龙江科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惩罚道德儿童

陆 艺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1 引入快乐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孩子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死记硬背和训练解题技能,一些知识和技能在考试过后会很快地被遗忘。很多家长认为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使学生的学业与心理负担超出自身承受的能力,严重地阻碍了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和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一种新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快乐教育。

2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智力因素的差异以及遗传因素的确会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但是,在一个教师传授的情况下,智商差距相近的学生为什么差异这么大?说明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孩子生活在一个有系统教育的家庭中,其身心发展与成长相对更快更好。反之,家庭教育方法上无章可循或父母忙于工作、无暇管理教育孩子的;将造成错过孩子启蒙教育的关键期的严重后果;导致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发育不完全,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1]。

3 家庭快乐教育

通过挖掘和梳理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目的、教育方法及教育内容,讨论其对家长的启示。即使在以家长为主导,非教师可以干预的领域中,家长也有明确的方向去培养健康快乐的儿童,从而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使儿童在家庭教育中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

3.1 教育目的——引导儿童实现“自助”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转化的过程[2]。自助教育让儿童在生长教育中,通过不断地改组转化,学会学习和生活。失败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在失败的过程中,儿童的认知发展通过同化顺应最终达到平衡,探索发现的能力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通过“自助”获得的知识,经由个体与客观知识的交互,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要帮儿童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儿童才会正视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所带来的客观的自我效能感可以影响儿童的决策;人们不仅倾向于做自己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会回避那些他们认为超过其能力的任务和情境[3]。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分析判断能力并不能同成年人比较,对自我的认识尚不完善,教师与父母及同伴的评价是影响儿童判断自我能力的主要因素,其中家长评价的重要程度是最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家庭教育理论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家长并未接受过系统、全面、完善的家庭教育理论,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类型的家长是以批评居多、赞扬较少的教育方式,使儿童对自己评价过低,导致自我效能感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无法达到自助;另一种类型的家长以鼓励、表扬居多,极少批评,会导致儿童夸大自己的能力,达不到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自助标准。如何正确引导儿童是需要从两方面入手来解决的。一方面,家长要给予儿童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表扬,让孩子在“我可以,我能行”的心态中觉醒,开发其“自助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家长要重视客观评价的作用,要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指出儿童的缺点或错误,并引导儿童改正错误,让儿童弥补自身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三观。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儿童是通过自己的实践从而达到“自助”。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在儿童刚开始做事情的时候,要及时鼓励和表扬,鼓励儿童敢于面对新事物。在此基础上,父母多带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鼓励孩子去尝试。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孩子不愿意,也不能责怪孩子,否则会影响孩子接触社会的热情。

适度的挫折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曾说,希望学生们都经受一次失败,然后自己总结经验,这比到社会上受挫成本低多了。在经历了数次失败之后,通过总结经验,儿童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他才会知道挫折后有光明,才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坚强和自信[4]。

3.2 教育方法——“自然惩罚”与“人为惩罚”相结合

“自然惩罚”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为孩子在亲身经历自然惩罚后,自身会总结经验,知道做什么事情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自然惩罚与人为惩罚相比是相对公正的,这是因为通过儿童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与父母和教师无关。因此,父母对孩子要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首先,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自由发展并接受自然惩罚的土壤,儿童在这种环境中即使受到了惩罚,也不会特别抵触与反叛,有利于儿童理解惩罚是由于自己的错误行为而导致的;其次,儿童尚处于发展期,心智并没有成熟。父母要以引导者的身份客观地看待儿童所接受的惩罚,并耐心地帮助儿童找到自己受到惩罚的原因。

“人为惩罚”可以防微杜渐。儿童的身份导致他对一件事情发生后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的预判是不全面的。因此“人为惩罚”可以提前约束儿童,防止犯更大的错误。但是,“人为惩罚”不等于体罚,多数家长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教育方式,不仅会偏离教育的本意,而且会导致儿童自卑,使儿童学会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互联网时代的儿童是价值多元、崇尚个性自由、有主动意识的独立个体。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

3.3 教育内容——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

我国大部分家庭教育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自身存在一定的道德问题,儿童接受的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及时享乐等扭曲的家庭教育。在学校对学生起主导教育作用的背景下,学校对儿童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低于家庭教育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培养儿童正确的道德观是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大势所趋。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思想认为,孩子的道德教育要随着时间与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所以,父母要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首先,父母要以道德标准的内化作为家庭德育目标;其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对于特定文化有自己的认知,对接受文化知识的门槛更高,道德教育要达成更好的效果,必须基于多元文化背景下儿童认知特征的转变而进行相应的转变,使道德教育更契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需求。

父母的道德认知水平较高,儿童的道德认知水平就相对较高,反之,道德存在问题的父母,也会导致儿童道德认知水平较低。因为个体思想道德观与外部环境的交互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父母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自己犯错的时候要勇于承认,并接受自然惩罚,因为怕丢面子而不承认错误会导致儿童产生“这不是错,因为我家长也是这样”的是非观。儿童道德修养的提高依赖于父母的道德认知水平,所以,父母要不断地扩充提高的道德水平,只有提高了自己的道德认知,以身作则,才有相应的行为准则和标准。儿童在家长的影响下,道德行为的发生率会伴随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增长。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影响儿童的全面发展;以培养道德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并将家庭教育作为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手段。

猜你喜欢
惩罚道德儿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真正的惩罚等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