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叙龙
(成都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成都 611130)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期,党和国家在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要求。在2018年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明确提出了建设精品课程“金课”的主体标准,即思政课“金课”要坚持高阶性、创新性及挑战度。这就要求打造思政课“金课”要紧跟时代步伐,教育者要做大学生思维创新的引领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气度雅量。但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打造思政课“金课”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现实困境,如传统课堂的弊端、教师素质不高、思政课教学效果难以提升等。在新时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打造符合要求的思政课“金课”,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高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人,就要回归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1]党和国家多次强调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思政教育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新时期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打造思政课“金课”,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通过基础课程的设置,重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其成长为符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校思政课必须坚持“立德树人”,重视人的发展。同时,只有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才可打造完善的思政课“金课”。思政课“金课”是新时期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促进思政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打造有深度、有难度的思政课“金课”,可全面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立德树人”要求下打造思政课“金课”,方可发挥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两性一度”标准是指高校思政课“金课”建设应坚持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讲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是在指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方面要具备先进性和时代性,在教学结果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思政课对学生和教师都要有一定的课程难度,需要双方付出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2]“两性一度”标准为打造思政课“金课”指明了方向。
具体来说,思政课“金课”高阶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思维,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理论教育学生,用真理引导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金课”还要培育大学生具有担当使命的历史思维,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思政课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辨别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思潮,确立大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国家观。高阶性要求思政课“金课”要实现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掌握,并进一步实现学生对人生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遵循和把握。[3]思政课“金课”创新性要求对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加教学内容的思想内涵,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思政教学,与现有的思政教学内容充分融合,凸显教学内容的创新;还要在教学设计上进行创新,可通过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情境、多方式融入教学等激发学生兴趣,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千人一面”、过度统一的现象。思政课“金课”挑战度要求思政课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知、信、行相统一的人格品性为基础,适当增加课程难度,以改变学生所谓“已学过思政课内容”的认知;同时对教师来说,如何把学生自认为已经学过的课程讲出新意、讲出重点也是一项具有高难度的工作,教师要以示范者、培养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发展,打造思政课“金课”自提出之日起就已成为全国各高校思政课发展的目标。打造思政课“金课”要以时代要求为指向,紧跟时代步伐,这既是由思政课教学目标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培养符合新时期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人才所决定。新时期打造思政课“金课”,要在坚持“立德树人”目标及“两性一度”标准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国家政策和社会主义发展进步的要求,根据要求及时调整“金课”建设,将习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八个统一”和对思政教师的“六个要求”与“金课”建设充分融合,在“金课”建设中坚守时代要求。只有将打造思政课“金课”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金课”建设才能顺利推进,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作用,进而体现出“金课”的进步性和独特性。
高校思政课传统课堂中大多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且教学案例多以教材上的案例为主,没有与时俱进,导致思政课教学缺乏时代性。思政课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灌输”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认知。但“灌输”只是教学原则,并非具体教学方法,目前我国高校思政课中还存在单向传递知识的现象,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难以提升,阻碍思政课“金课”建设。此外,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也存在相对封闭的现象,思政课教学内容既要反映当代最新时政,还要具有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思想,而现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师和学校未能从身边的案例和学生的学情综合分析整理适合的教学内容,国家最新政策及相关发展要求没有通过有效的方式传达出来,最应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形势与政策”课程往往也讲述浅层化,没有深入思考形势与政策与我们的相关性。传统思政课堂的单向传递知识与相对封闭的教学内容都使得思政课缺乏时代性,严重阻碍思政课“金课”建设的推进。
思政教师是打造“金课”的重要影响因素。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存在教学水平、能力素养参差不齐的情况,[4]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金课”建设。首先,思政教师专业知识能力高低不一。高校思政教师大都对本研究领域范围内的理论知识有高深见解,但对研究领域外且思政课教学要求具备的理论知识缺乏深入了解,而恰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有的经典故事需要教师去了解,有的名言警句需要用心品悟,如果囫囵吞枣直言其表就会严重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其次,思政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新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他们无法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课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大多数思政课老教师对运用新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上又存在困难,也没有从头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热情。教师整体素质不足阻碍了思政课教学方式的进步。从整体来看,由于诸多原因,我国高校思政教师存在理论知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等情况,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思政课逐渐采用多种线上教学方式开展教学。线上教学方式具有传统课程不具备的教学优势,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打造思政课“金课”,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需将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充分融合。但从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情况来看,大多高校对思政课线上教学使用互动性不强。不少老师是将网上相关教学资源整合后直接在课堂中向学生展示,甚至还有老师将线上优秀思政示范课视频直接在课堂上播放,完全代替自己的课堂讲授,导致思政课堂存在“娱乐化”吸睛现象。这种错误使用线上教学资源的现象导致思政课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之间脱节,线上教学无法完全发挥其育人先进性。此外,以传统课堂为主,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需借助线上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使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但目前高校思政课中教师以灌输形式单向传递知识仍是主流,不少教师还难以正确运用线上教育资源,只是机械地装将它们搬运到课堂中。这些都导致思政课教学效果难以提升,打造思政课“金课”受到阻碍。
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要求其在实施过程中要重视社会实践,在课堂教学之外要加大社会实践教学的投入,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但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讲授理论知识为重、社会实践薄弱的现象。实践教学大多流于形式,思政教师在组织社会实践时往往只是要求学生写几篇调研报告,或者在参观红色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后写写感想,难以体现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还会使得思政课教学呈现只重理论知识的片面发展现象,严重影响思政课“金课”的全面性。打造思政课“金课”要从思政教育全局入手,正确处理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使二者互相促进,最终全面提升思政课“金课”建设水平。
思政课堂中要善用网络热点素材。网络热点中包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思政教师应正确辨别有效网络热点素材,并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以网络热点素材吸引学生关注,打造紧跟时代节奏的思政课“金课”。首先,要找准网络热点与思政理论课的契合点。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充分了解思政课教学内容基础上,仔细辨别网络热点素材,紧扣知识点,挖掘网络热点素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同时,思政教师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到思政教学中的网络热点素材一定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相符,再依据思政课教学理论知识,将网络热点与理论知识进行匹配,选择适合的角度,在思政课堂中合理切入网络热点素材。[5]
其次,思政课堂中要活用网络热点素材。教师在正确辨别可使用的网络热点素材后, 应合理使用网络热点素材以发挥其带动思政课堂作用。教师可在传授正确价值观念诠释鲜活的网络热点素材,理论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形成既注重理论知识且紧跟时代步伐的特色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授课中,要时刻把握时代发展动向,紧抓思政课教育与网络热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热点中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正视热点问题,形成正确认知。此外,教师要运用网络热点素材,将思政课转变为师生平等交流的立体课堂,通过开展“社会热点评述”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真实社会案例,以引发学生对思政教学的关注,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思政教学具有实效性,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活用网络热点素材,打造思政课“金课”,让学生深刻认识思政课教育的作用,并从网络热点素材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思政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对思政教师提出了六点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6]
首先,思政教师要有鲜明的政治性,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培养自身过硬的政治素质,并通过思政课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理想和家国情怀。[7]思政教师要站在政治高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志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从政治观念、家国情怀等方面培养学生,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中采用“红歌会”“毛泽东诗词选读”等方式增强学生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其次,思政教师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广阔视野,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将思政课讲出时代性、实用性;同时,应坚持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积极创新,坚持对大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在课堂中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能动性,用创新思维和广阔视野让思政课有新意。最后,思政教师要有严格的自律性和正直的人格。思政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在把握思政课“金课”建设要求基础上,增强课程的理论性和针对性,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提供指导。此外,正人者先正己,思政教师应自觉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发挥以身作则的引领作用,用自身行为感化学生,带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师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引领思政课“金课”建设。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形式的线上思政课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同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打造思政课“金课”要重视线上思政课建设,并将线上思政课与传统思政课堂有机结合,发挥混合教学作用。重视线上思政课“金课”建设,要充分发挥“金师”的主导作用,在线上思政课中严格筛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制作精良教学视频;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网络交流,借助在线平台开展热点、难点讨论,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此外,建设线上思政课“金课”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线上资源共享,组建跨校高水平“金师”团队,推动线上思政课“金课”建设。
打造思政课“金课”,在建设线上“金课”的同时还要注意线上“金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机结合,发挥二者优势互补作用,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发挥师生双主体教学优势。建设混合式“金课”可采用师生平行互动、研讨辩论、项目探究等多种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可借鉴清华大学课前组织学生观看慕课视频、课堂中教师讲授、师生小班讨论和课后学生作业组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8]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的育人优势。另外,建设思政课混合式“金课”还要注意联系本校学生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混合式教学,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人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学生最终要为社会服务,且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意志行为的磨练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所以打造思政课“金课”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教师应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修养。在设计组织实践活动时,教师要以教授理论知识和学生学情的为依据,设计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甚至有机地结合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进行考核。如在讲授增强文化自信时,可要求学生自己组团利用节假日参观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基地,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打造思政课“金课”,还要重视校园、家庭及社会对学生的影响,构建全员参与的育人合力。首先,从校园方面来看,校园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学校工作者及校园环境都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有重要影响,所以高校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健全相关激励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和工作人员参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还要加强校园德育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让学生接受校园德育文化的熏陶。其次,从家庭方面来看,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要为学生创建良好和谐的生活氛围,从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引导,发挥家庭德育力量。最后,从社会方面来看,发挥各单位、各社会团体的德育力量,为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提供相应支持,可通过主题宣传日进校园等活动融入学校德育工作,与高校合力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从校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出发,发挥全员参与、合力育人作用,从社会实践角度推动思政课“金课”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