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艳,刘 闯,马军花,石瑞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编辑部,北京 100101)
数字是科技论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研究结果是通过数字表示的,其对与错直接影响着论文的科学性。一本期刊是多篇论文的有序组合,同一篇论文或同一本期刊很多内容需要规范和一致[1],数字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数字出现差错或不一致将引起科学观点和科学结论的表达失误,给读者造成困惑,进而影响科学成果的传播和学术交流。
根据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6],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在使用上遵守以下原则:
1.效果原则:阿拉伯数字简洁醒目,汉字数字庄重典雅,在选择时需注意场合。如果两者表达效果相同,可任选其中一种形式;
2.固有原则:已经定型的含汉字数字或阿拉伯数字的词语,不能随意更改,如“一·二八”事变、“315”消费者权益日等;
3.同类别同形式原则:如果两个数字表达功能类别相同或在上下文中所处层级相同,应选用相同的形式,不能两种形式混用。
除上面三个原则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选择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
1.选用阿拉伯数字:
(1)在使用数字进行计量的场合,尤其是当数值伴随有长度、面积等计量单位时;
(2)在使用数字进行编号的场合,如邮政编码等。
2.选用汉字数字:
(1)非公历纪年:干支纪年、农历月日、历史朝代纪年及其他传统上采用汉字形式的非公历纪年等,如“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2)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含“几”的概数,应采用汉字数字,且中间不用顿号隔开,如“三四个月”。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科技论文,在符合国家标准和不产生歧义的前提下,应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7]。
英文中与数字有关的词包括基数词(表示数目)和序数词(表示顺序),这里主要讨论基数词,常见的有英文数字单词和阿拉伯数字两种表达方式。关于英文数字单词和阿拉伯数字的选择目前还没有国家标准,可以参考芝加哥大学编写的《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Online》[8]和美国土壤学会等编写的《Publications Handbook and Style Manual》[9]。两者在某些细节上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英文科技论文中一般遵循的原则是:小于10的数字用英语单词拼写,其余用阿拉伯数字。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情况,例如:
1.句子开头的数字不使用阿拉伯数字;
2.当在同一个句子、同一系列表示的句子中出现多个数字且顺序排列较紧凑时,为保持一致性,小于10的数字也用阿拉伯数字;
3.当两个数字相邻时,为避免歧义,应一个用单词拼写,一个用阿拉伯数字,如“three 8-cm plant roots”。
笔者曾试图汇总一份与数字有关的体例格式,但是通过学习编辑业务书籍和浏览各大期刊论文,发现数字的体例格式并不统一,如《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Online》[8]建议表示显著性的P值小数点前的“0”不写,如“P=.05”;《Publications Handbook and Style Manual》[9]则采用全写的形式,如“P=0.05”。因此,笔者建议各编辑部秉着清晰、简洁、易读的原则对期刊的数字使用编制一个统一的体例格式要求,作者在投稿前认真阅读投稿须知,按照要求进行书写。
数字表达形式正确后,还要检查各种数字在论文及整本期刊中的一致性。参考文献[10-11]对书稿/稿件的一致性问题进行了阐述,本文重点论述双语种同刊论文中数字的一致性检查问题。根据数字在科技期刊中的位置,可将数字分为九种类型:摘要中数字、正文中数字(正文段落中的数字)、图表中数字、公式中数字、标题中数字、参考文献中数字、页眉页脚中数字、目次中数字和封页(封一至封四)中数字。编辑在加工、校对的过程中,要注意检查各类别内和类别间数字的一致性。
对于同类别的数字,最容易出现错误的是图表中数字、标题中数字、参考文献中数字和页眉页脚中数字。
1. 图表中数字
图表中数字包括图/表题序和图/表身中的数字。图/表题序不一致主要是指题序不连续或者没有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编排。图身中涉及数字的主要有坐标轴、图例、比例尺、方程及拟合参数、标值等,因此要检查标值和坐标轴数值的一致性、图例和图的一致性、比例尺和图的一致性以及内插图与图中数据的一致性。表身中数字不一致的地方主要包括:
(1)表中数据自相矛盾,如各项之和不等于“合计”中的数字,“百分比”合计不等于100%等;
(2)同一栏目下的数字有效数字位数不一致;
(3)数字对齐方式不一致;
(4)数字表达形式不一致,如超过4位数的数字没有统一使用分隔符;
(5)单位不一致,各栏目上有的标出了单位,有的没有(无量纲除外);
(6)表身中数字有“*”或“1)”等上标符号,在表注中却无相应的注释。
2. 标题中数字
科技论文是按照层级标题进行撰写的,但是经过作者的多次修改,标题序号可能出现不一致,主要包括:
(1)同层级标题序号不连续,如“1.1图表错误”后面紧跟着“1.3参考文献错误”;
(2)上一层级和下一层级标题序号不一致,比如“1.1图表错误”下面跟着“1.2.1 图表题目与正文不符”等。
(3)各论文之间标题序号的体例格式不一致,如有的论文用“1 前言”,有的用“1. 前言”。
3. 参考文献中数字
参考文献中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参考文献序号及每个参考文献发表的年、卷(期)和页码。常见错误包括:参考文献序号不连续;标出的参考文献年、卷(期)和页码与原参考文献不一致;各参考文献编排格式不一致,如有的不标出“期”,有的只标出起始页码,编辑应下载参考文献进行逐条核对,统一修改。
4. 页眉页脚中数字
各刊对页眉页脚的设计不同,一般首页页脚数字信息较多,包括论文的收稿、修订和出版日期、基金项目号、DOI号(《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首页还包括数据论文和数据集的引用方式等),页眉包括期刊的期、卷和日期。其他页页眉有卷、期和页码信息。页眉页脚数字没有什么争议性,但是各处需要统一的地方比较多,很容易漏改而出现不一致,尤其是在确定每期论文列表后根据文章进度、栏目需要等情况对论文进行期或页码的调整时,需要特别注意页眉页脚中数字的统一更改。
按照各类别间数字的逻辑关系,可分为引用不一致和内容不一致两个方面。
1. 引用不一致
科技论文中各部分是有机的整体,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等是对正文论述的有力佐证,但是正文在引用时往往会发生不一致的情况。
(1)图表中数字:一是正文引用图表序号错误,如正文中提到“如图1所示,……”,但内容却是图2的内容。二是正文中的数据和图表中的数据不一致,如正文中提到“中国在非洲建设的港口数量为35个<表2>”,但是其<表2>中显示的非洲港口数量为33个(引文中的表用< >以和本文的表区分,参考文献同)。特别是当文中出现需要从表中数据进行计算才能得出的数据时,如增加或减少多少倍,编辑需要重新计算进行核对,以免发生错误。
(2)公式中数字:一是正文段落引用公式序号错误,如文中写到“根据公式7,将……得到公式8”,通过推理发现实际是通过公式5进行变换得到的公式8。二是正文中的公式变量与公式中变量不一致,如公式中常数项为“Co”,正文中却为“c0”或“C0”。三是图表对公式方程引用错误,比如在“算法原理”中提到“土壤有效磷和氯化钙磷之间的关系用密切里希方程拟合”,但是相应图中显示的却是“线性+平台”方程。
(3)参考文献中数字:一是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数量与文末列出的参考文献数量不一致,即出现“引而未列”或“列而未引”的现象。二是文中引的文献和列出的文献不一致,张冠李戴,如正文中出现“熊英等<6>对……”,但是文末列出的参考文献<6>却不是这位作者发表的论著。三是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中的数据与原参考文献不一致。
(4)摘要中数字:摘要是论文的精华所在,是对论文的凝练和总结。出现在摘要中的数字一般是全文的核心数据。因此在编辑加工和校对时要特别注意摘要中数据和正文数据的一致性。
2. 数字内容一致性检查
数字内容不一致主要是指除引用关系外各类别间数字的不一致,如封面、目次中的卷、期和页码和单篇论文不一致,如果封面中的图片为其中一篇论文中的图/表,还要注意检查图/表中数据的一致性。另外,正文中其他数字,如日期(年、月、日)、时间(时、分、秒)和经纬度(度、分、秒)的表达也应保持一致。
中英文语种间数字的一致性检查是中英文双语同刊特有的一道工序。相对单语种期刊,中英文双语同刊自作者投稿到定稿所需的时间更长,在此期间作者可能会对论文进行多次修改,但是往往修改了中文忘记修改英文,或是修改了英文而忘记了修改中文,导致中英文的不一致,尤其是数字。因此,在每一次编辑加工和校对时,编辑都需要中英文对照来审读,根据前文提到的问题,对九种类型数字逐项检查,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
在中英文一致性检查时要特别注意中英数字表达习惯的差异,确保英文和中文一致。关于科技英语中数词的表达方式及翻译,可见参考文献[12],这里仅提科技论文中常用且易错的两点:
1.倍数增减的表达。在表示倍数增加/减少时,中文会区分是否包括底数,如“增加/减少了原数的多少倍/几分之一”或“增加/减少到原数的多少倍/几分之一”,但在英文表达中都包括底数,即“增加/减少到原数的多少倍/几分之一”[13]。如“Mount Jolmo Lungma is 8,843 m high, about 2.34 times higher than Mount Fuji.”,对应的中文为“珠穆朗玛峰高8,843 m,约是富士山的2.43倍”,而不是“珠穆朗玛峰比富士山高2.43倍”。
2.大数的表达。对于大于一百万的数,英文中有“billion、trillion、quadrillion、centillion”等数词,但是由于英美两国采用的进位制不同,它们在英美两国的含义差异很大[14]。因此,为避免歧义,对于特别大的数字建议表达为10的几次方的形式,比如35亿可以写成3.5×109。反之,当数值特别小时,表达为10的负几次方比较整洁、清晰[15],比如0.0000000325可表示为3.25×10-8。
编辑是论文编辑加工、校对的主要责任人和把关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出版质量。因此,编辑首先要加强自身的编辑业务水平,熟读国家相关标准和《作者编辑常用标准及规范》[16]等业务书籍,定期参加新闻出版总署等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掌握各类数字的使用规范。中、英文双语同刊编辑还须同时具备英文编校能力,通过关注和浏览国际期刊网站和精读相似国际期刊论文来掌握英语数字的习惯表达,提高其英文编校能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编辑要知行合一,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认识一致性对论文出版的重要性,时刻紧绷“一致性”这根弦。要一次性检查出各类别数字的不一致是不现实的,编辑部应建立详细的数字校对规范动作,编辑按照规范动作多次审读论文,分步逐项检查各类别数字。中英文双语同刊编辑要养成“对照看”的习惯,确保出版时数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数据出现不一致可能是作者在撰写时不注意产生的原始错误,也可能是排版人员在制图或排版时产生的二次错误,因此编辑要与作者和排版人员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首先让作者意识到数字规范性与一致性的重要性;其次对作者进行指导,提供详细的数字使用注意事项和正确示例,让作者有针对性地修改。对于排版人员,首先要提供一个详细的体例格式说明,要确保排版人员完全理解排版需求;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相互尊重,使排版人员能以主人翁的心态排版,出错的几率自会降低。
综上所述,数字是展示科研结果最直接的方式,是科学论文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读者最关注的部分,数字的规范性及一致性直接体现了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因此,编辑要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做好数字的规范性与一致性检查工作,在中英文双语同刊出版中,尤其把好数字一致性质量关,提高论文甚至整个期刊的出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