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林, 滚立明, 王婷婷
(1.河池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2.柳州市洋溪乡中心校,广西 柳州 545513)
河池学院是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一所高校,一直有着特色鲜明的写作人才培养传统,先后培养出包括东西、凡一平等在内的多位著名作家,被文学界、教育界誉为“河池学院文学现象”[1],《光明日报》《文艺报》等主流媒体都曾针对这一现象做过专题报道。在前创意写作时代,河池学院经历了从培养高素质多能型写作人才到培养卓越写作人才的过渡和发展。在这个时段,河池学院在写作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在创意写作语境之下,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的计划。这个计划是在此前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建构的,同时融入了创意写作语境下的诸多内容。这个计划及其培养目标更为强调创意性,也更为强调对学生创意思维以及创意实践的锻炼。具而言之,河池学院将在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培养标准的基础之上,打造人才培养的特色。这个培养目标除了以培养合格且具有较强文学素养的师范生之外,其另一个指向则是培养具有创作能力以及创作教育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种类型的人才也可以称为卓越写作人才或者卓越写作教育人才。因此,在卓越人才工程语境以及创意写作语境的不断交融之下,河池学院坚持以厚基础、宽口径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要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河池学院的这个计划培养的不是一种专门型写作人才,而是一种多能型、复合型的写作人才。因此,对于通识教育的“宽”,河池学院将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合理化。创意写作契合了河池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创意写作也因其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互动性、趣味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河池学院是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发展目标是建成优势显著,特色鲜明的国内知名、区域领先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河池学院综合教育部相关政策、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及学科的发展规律等多方面因素,藉由国内外创意写作发展之经验,进一步地将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升级。
河池学院的写作人才培养主要以文传学院的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为主要载体。从写作人才培养或写作教育人才培养的角度上来说,目前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主要存在实践性课时偏少、部分实践课程比较陈旧等问题。实践性课时以及课程的比重少,这不利于河池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适当地增加实践课时、优化写作课程设置等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对于部分实践课程在落实实践学时不到位的问题,河池学院将在教学大纲中对相关的目标和任务做好定性和定量的工作,力图将实践课程进行具体的落实。
结合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愿景,河池学院的写作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优化。在2018年6月21日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要给大学生(主要指本科生)“增负”,由此可见“增负”“严出”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导向,作为一所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河池学院也应结合自身的实际适当地给学生增负。在创意写作的语境中,写作人才培养的“增负”则更体现在实践课程这个范畴上。河池学院可以给学生适当地“增负”,但在“增负”的同时,要注重增加实践课程的学时。在增加实践课程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要避免强制为一些本身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硬性地增加一些实践学时。一直以来,一些学校的培养方案制定者对实践课程或者实践学时的认识不够深入,把握不够准确,从而导致了此类问题的发生。实践课程不是所谓的动手课程,非理论课程也并非等同于实践性课程。河池学院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类人才应具有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而非只是动手能力。河池学院现行的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就存在少许类似的问题。鉴于此,首先河池学院写作人才培养团队需要进一步厘清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区别,同时也得梳理出实践课程(或实践学时)的真正内涵;其次才是去适当地加重特色写作课程的比重,以及增加写作实践学时的比重。最后则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具有特色的方案。以2018年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其显示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写作课程有《基础写作》(共32课时,其中为2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文学写作》(共32课时,其中为16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应用写作》(共32课时,其中为24理论学时、8实践学时)这三门,均为2学分。从课程设置以及其学分学时的分配来看,主要存在有实践学分学时偏少、课程设置较为传统且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在创意写作语境中,河池学院要利用好创意写作这把钥匙,同时也应当强调学校的特色性。因此,河池学院在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时,可以通过增加如《文学写作实践》《应用写作实践》《创意写作实践》等实践性课程来解决上述的一些问题。
二是要重视增设和打造精品特色写作实践课程。在创意写作背景下,河池学院可以结合社会需求、地方特色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等方面的内容,增设《新媒体写作实践》《创作工坊》《诗词与歌词创作》《山歌创作》《非虚构写作实践》等具有特色的创意写作实训课程,以此来打造人才培养的特色性。此外,考虑到河池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师范类课程,在完成传统师范教育模式培养的基础之上,河池学院寻求的特色之一,便是培养未来的写作教育人才。创意写作之风,为写作特色的打造增加了创意的内涵,同时也为写作人才的培养催生了新的枝节。创意实践课程的增设也为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拓宽了前进之路。因而在写作人才和写作教育人才的培养上,学校合理化地增加特色写作课程的比重是一条重要的教学改革路径。此外,河池学院也应该更为重视对于“金课”的打造,从而锻造出一批写作特色鲜明的一流课程。在信息化、网络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打造一批写作特色鲜明的精品网络课程,丰富写作教学资源,也是河池学院需要走的路。
三是要更为重视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环节。对于十分讲求实践性的写作系列课程来说,写作系列课程实践环节的具体执行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写作系列实践课程以往存在具体执行不够到位、不深入的问题,河池学院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优化课程大纲,加强教学监督,制定相关制度等方式加以解决。在创意写作背景下,河池学院还需要结合创意写作的创新性、实践性等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特别是要针对教师、学生等教学主体做出具体的要求,比如河池学院可以要求学生在完成一定的质与量实践操作之后,方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在创意写作背景下,河池学院需要进一步深入打造开放式的写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深化校企合作与校地合作模式。一直以来河池学院与广西文联、河池文联、北海文联、北海日报、河池日报等多家单位保持着较好的协同育人合作关系。学生也曾多次在这些平台的刊物上发表过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如仅2019年11月河池学院2018级诗歌班学员就在《河池日报》上发表30首同题诗。与此同时,在校地合作方面“我院教师先后带领学生对河池市的自治区级‘歌王’进行采访,为 40 多位歌王写了 50 多万字的传记,公开出版了《歌海寻芳——河池‘广西歌王’传》。带领学生对仫佬族作家、诗人进行采访,写出了《文字深处的图腾——走近仫佬族作家》一书。”[2]这些合作项目和平台,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丰富了协同育人合作的内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在创意写作背景之下,如今创意写作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拘囿于校园之内,“华文创意写作走出校园,向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方向发展。”[3]创意写作产业化的发展对河池学院进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意写作语境之下,强调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的创意性,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创意写作背景之下,对现存的如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充分,合作模式较为陈旧等问题,河池学院可以通过协同合作,继续锻造新型的创意资源,升级合作模式来解决。如河池学院可以与地方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合作构建桂西北红色文学写作实践平台、桂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写作合作平台、红水河流域写作平台等合作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可以增强协同育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模式的升级上,河池学院可以将教育、传媒、旅游、写作等因素融合在一起,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创建出创意文化+教育的新模式。在此基础上,河池学院还可以将实习、采风、见习等实践课程或者活动放在这些平台之中。这样一来,不仅能解决实践课内容空泛的问题,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以及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打造开放式的写作平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协同育人的深度和广度,对于实施创新型、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河池学院深化写作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第二写作课堂平台的打造上,河池学院需要继续加大力度鼓励校内兴办文学社团、出版社团文学刊物,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对这些文学社团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指导。这些举措都将有利于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从而为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写作人才营造一个实践性强、指导性强、有活力的写作空间。
“目前河池学院,仅文传学院学生就主办、协办有南楼丹霞文学社、堆云文学社、空谷文学社、山花文学社等文学社团,连续出版《南楼丹霞》《堆云文学》《空谷》《视点》等社团刊物。”[4]这些文学社团举办了文学沙龙、采风活动、征文比赛、散文节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些活动对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学社团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就目前河池学院文学社团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应加大力度鼓励专业的写作教师进行定期有效的指导,而不能只是“挂名指导”,如此才能更好地打造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
结合创意写作的语境,学校应加大力度鼓励学生进行与创意写作有关的创新创业活动,组建与创意写作相关的企业或者平台。例如,河池学院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实现知识产出。产教融合的有效实施,能促进教学的改革。在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在现有的创意写作中心、会仙书院、写作实训中心等基础之上,河池学院还需建设包括虚拟仿真实验室,创意工坊实验室等数字化、智能化写作实训平台,同时也需要对现有的写作实训中心、会仙书院等设施进行科学、合理的升级。在人工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建设并利用好这些数字资源(数字教材、交互产品等)、智能化资源,对提升卓越写作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的编写和利用上,如何对其进一步地优化,是目前河池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命题。目前,河池学院与写作相关的自编精品教材是比较欠缺的。在创意写作背景下,河池学院要打造一批创意性强、特色鲜明、且适用性强的教材。唯有如此,学校方能继续在培养具有特色鲜明的写作人才上获得提升。河池学院深处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其文化资源丰饶,学校可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红色革命资源打造适合河池学院写作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并在此中挖掘特色性和创意性元素。在打造“金课”的同时,河池学院也需打磨出一批自身特色鲜明的精品教材,如此一来也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教材适配性不强、理论性过重等问题。在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教材的问题上,河池学院要强调打破“课程即教材”的观念。在创意写作背景之下,河池学院应当更加合理化和灵活性地使用辅助教材。就“基础写作”这门课程而言,河池学院除了使用一些规定和指定的教材之外,还可使用诸如上海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出版的“上海大学创意写作丛书”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创意写作书系”等值得使用的写作教学辅助教材。这部分教材有诸多实操的案例,对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国外,大部分的创意写作教师都有着丰富的一线写作经验,因此他们在讲授写作课程时,并非只以某一种教材为参考。他们更多时候是有意地打破“教材既是课程”的观念,强调对创新意识的培养。
打造精品教材的过程是漫长的,同时也是一项较为艰难的任务,究其根本还是要回归到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课程打造等问题之上。打好了这些基础,才能进一步地打造创意性强、适用性强、特色鲜明且适用于河池学院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培养的精品教材。
创意写作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也能为河池学院卓越写作人才计划的实施与运行增添能量。创意工坊的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与合作。创意写作背景下的教学,“自主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由预设和封闭走向生成和开放。”[6]这种模式或者方法的执行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意,也利于河池学院创新型写作人才培养的实施。在创意写作背景之下,教学资源都应更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创作工坊的教学方式,重新定位了课堂和师生的关系,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只是经验稍稍丰富一点的创写活动的组织者。这无疑又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诠释。这种教学方式建立起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合作、鼓励、思维碰撞,激发出创意思维,加速了创作实践的发生以及作品的形成。如创意写作范畴中讲到的创意工坊教学以及过程教学法,“它不允许教师单纯讲授知识,而要求教师亲身参与,把课堂变成师生的共同创作实践。”[7]作为教育教学模式或者方法,创意写作工坊也发展出了一种现代教学模式。这是结合任务教学法、小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具有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造能力。
创意写作中的过程教学法也是一种讲求启发式、互动式、合作性、创造性和实操性的教学模式;其与创作工坊一样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相比,过程教学法“打破了创意与写作的孤立状态,使创意写作教育教学进入‘集体创意’‘集体写作’和‘集体修改’层面,从操作环节实现‘创意可以习得’、‘写作可以教学’理念。”[8]“过程教学法一般分构思(Prewriting )、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五个相关阶段。”[9]在五个阶段中,过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同时也都在试图建立起人人都能写作的心理。过程教学法通过思维训练、写作训练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能有效解决在任务活动中,活动工具化、表演化、形式化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写作教学上一味地推崇教师的经验或者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如此易于造成学生在创作上惯于“‘复制’教材内容、复制教师意图、以追求‘合模’为特征的表演性质的活动”[10]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将使得学生的创新力大打折扣,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过程教学法的实施将弥补传统教学存在的一些缺陷,也利于河池学院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和运行。
创意写作给予河池学院的启示是在教学方法上应行多样化、个性化、科学化、现代化、开放性之路。同时,河池学院也应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以此提升教学水平,探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进一步丰富写作人才培养的内涵。
创意写作为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写作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在此基础之上建构的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培养模式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值得重视的是,民族地区地方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之时,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去寻找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特色性,从而避免模式僵化,方法机械等问题。目前,河池学院写作人才培养的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作为一所民族地区地方院校,河池学院需要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智能化不断深入的时代中去探寻出写作人才培养的新内涵,从而获取突破瓶颈而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写作人才的培养可以立足于地方,但是其视野必须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置身于新文科语境之中,未来河池学院的写作人才培养也需将更为讲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如此一来,河池学院也能继续在继承与创新、协同与共享之中,探索到创新型、应用型卓越写作人才的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