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中的角色塑造与作用探究

2020-01-18 06:07艾红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影视动画性格动画

艾红娟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角色塑造能够有效提升影视动画的层次感,深化动画的主题意蕴,使观众真正地深入到故事情境中,感受影视动画的审美魅力与思想魅力。在影视动画中,角色塑造主要包括角色塑造与角色表现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角色表现又包括题材选择、剧本创作、影视语言、艺术风格及CG制作技术等多个层面。

一、角色塑造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1.文化传扬与情感链接

现阶段,影视动画已经成为世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将不同民族的思想理念、文化意识、风俗传统、民间习俗呈现在作品中,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了解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譬如日本动画制作人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百变狸猫》《侧耳倾听》《悬崖上的金鱼姬》都拥有浓厚的日本文化氛围,能够将日本人的行为习惯和风俗理念全面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知该文化的表现形式及作用机理。而角色是影视动画的核心和灵魂,是观众观赏动画作品的审美主体,同时也是还原现实情境、构建虚拟现实的基本媒介,只有生动而形象的角色塑造,才能有效地激发观众情感共鸣,使观众更好地认同角色的价值取向及文化机理。如果角色空洞、性格单一,观众将难以与动画角色建立情感联系,更无法深入地探析并认知蕴含在角色背后的文化形态。而在情感链接层面,情感共鸣是观众与角色实现“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重要手段。要实现这种叙事效果,就必须从角色塑造层面出发,将观赏者的价值观、思想理念、社会地位及外部特征赋予角色,以此实现基本的共鸣目标,让观赏者形成动画角色是“自我化身”的感觉,进而形成想角色之所想,愁角色之所愁的效果。所以说动画角色是文化传扬和情感链接的主要载体,能够更好地提升作品的感官效果和艺术魅力。

2.情节推动与情景营建

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斯蒂芬·金在《我的作家生涯》中指出,角色塑造与情节编织同样重要,因为角色承载着故事发展与情节推动的责任,拥有构建心理情景与感官情景的功能,能够使读者拥有“可靠的叙事视角”,来探索未知的小说世界。虽然影视动画和小说创作属于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然而在情节编织与角色塑造上却拥有诸多的共同性。两者都是通过角色塑造激发读者和作品的情感共鸣,都是通过角色营建特殊的故事情景和氛围,同时也都是通过角色实现象征符号的嵌入与主题意蕴的揭示。然而在情景营建上,小说主要通过环境描写奠定基本的叙述基调,而影视动画却在环境描写上,增添了角色塑造,即通过角色对事件、情节及其它角色的反应,形成特定的情景感,使观众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而在情节推动上,动画主要以“刺激-反应”节拍构筑场景,并以“角色变化”为标准,形成故事线索及驱动力。如在《破坏王》中,破坏王对其它角色的冷漠作出消极反应,并形成改变自身命运的目标。而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角色会对动画场景中的不同阻碍形成反应,以此实现故事的多元化发展。角色塑造在角色对事件、情景及环境的反应上,发挥着“统筹作用”,影响角色的行为及思想。

3.主题表达与情节架构

在思想表达和主题呈现上,角色塑造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根据美国作家道格拉斯·索菲尔的“预设理论”可知,预设是统筹故事情节的“风向标”和“框架”,它的体量通常很小,主要以短句、小句的形式存在。譬如“贪婪和自私的爱情必将消亡”。其中爱情是故事的核心事件,消亡是最终结局,诱因是“贪婪”和“自私”。主角在情节推进的过程中,会受到诱因的影响,进而走向悲剧结局。对此创作者需要在故事架构的过程中,分别呈现角色的“贪婪”和“自私”,以此使故事情节向可控的方向发展。而呈现角色“自私”和“贪婪”的过程便是角色塑造的过程,创作者需要在特定的情景中,表现角色的“特质”以及该“特质”对故事主线的影响,使故事情景更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价值观体系。虽然该理论主要集中在小说创作领域,然而在影视动漫中,却能够发现其诸多的“影子”。譬如《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桀骜不逊,因主角的“真诚”得以转变,最后恢复法力,击败了魔王。又比如《怪兽大学》中,大眼怪的“坚定、执着”,因为“责任和义务”,逐渐转变为“理解和畅然”。所以角色的性格特征及成长轨迹,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内容架构,同时也决定着主题的呈现方式。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曾在回忆录中指出,主题是反复出现的“想法”或“观念”,可用人物的口吻直接呈现主题,未免有失规范,让读者有说教的感觉。而真正的主题呈现,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展示过程,需要对主题进行铺垫和映衬,而角色塑造,便是主题铺垫的过程,观赏者或读者能够通过对人物的理解,感受到抽象的主题,进而在情节的编织下,对主题有所感知和了解。

二、影视动画角色的塑造

1.题材选择和剧本创作

在影视领域,剧本是影视动画创作的核心,关系着影视动画的制作效果和票房收入。剧本创作同时也是角色塑造的宏观环境及衔接基础。宫崎骏曾在回忆录中说过:“我在作动画前,通常会先构思人物,思考人物的特征、性格、特点及其所生活的环境,然后才用情节和画面将人物呈现出来。可以说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更没有我所创作的动画。”由此可见角色塑造在剧本创作阶段的价值和作用。然而如何创作形象生动的动画角色,使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的载体,则需要从题材层面上进行选择。《火焰山》、《大闹天宫》《花木兰》都是取材于我国民间故事,而《白雪公主》、《灰姑娘》则取材于德国童话故事。通过题材选取,能够抓取出富含传统文化意蕴的人物原型,使文化机理鲜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其基本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在人物塑造层面,人物性格、价值观、行为及思维模式都决定于角色所处的社会环境、历史环境及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其二,在文化表达与承宣上,观众对文化的感知主要以文化活动、风俗习惯为主,而画面呈现的效果相对薄弱。通过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角色,观赏者能够更好地感知特定的文化氛围。

2.角色设定与成长曲线

角色设定主要指角色外貌、穿着、习惯、性格、世界观、心理弱点、道德取向、社会背景、背景故事等基本信息的设定。根据美国剧作家斯图尔特·德凯利的三维角色理论,可将社会背景、文化形态、宏观制度、自然环境及背景故事作为一维塑造要素;将角色外貌、穿着、性格、习惯、喜好作为二维塑造要素;将心理弱点、行为方式、“心魔”作为三维塑造要素,其中一维和二维影响三维角色的成长与发展。譬如恶劣的社会环境及明显的外在缺陷,将导致角色形成悲观厌世的价值观取向,形成特殊的行为特征。而在传承传统文化层面,需要将传统文化作为影响角色性格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以此使观众透过角色,感受到角色背后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思维。然而从影视动画的叙事角度出发,在构建角色外在特征和内在机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故事情节的高潮部分,判断角色的价值观取向,如果角色在结尾部分是勇敢的、坚毅的,则需要在角色塑造时赋予角色胆小的、懦弱的性格,唯有如此,才能让角色在情节发展中得以成长。此外,在场景搭建的层面,动画创作者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及价值观选取相应的场景。如在美国动画《圣诞惊魂》中,主角杰克个性张扬、疯狂、热爱黑暗。所以他所处的环境永远都是昏暗、压抑、潮湿的。

3.潜台词和潜动作

影视动画中的角色塑造不仅包含角色的社会背景、价值观、世界观、伦理观、心理弱点、喜好、性格等层面,更包括角色性格、思想及心理的表达。在华特迪士尼和皮克斯的动画作品中,动漫角色的性格表达和特质表达普遍以人物动作、表情及服饰特征来体现。法国、伊朗及意大利等国影视动漫角色的性格表达、思想呈现则更富潜隐性。这种潜隐性主要表现在“潜台词”和“潜动作”两个层面。其中潜台词主要指用角色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感受、态度、思想及目的的对白形式,通常应用在正剧当中,在影视动漫作品层面,则普遍出现在现实主义的动画作品中,如《魔术师》《我在伊朗长大》等。角色的心理动态并不会直接反映在对白里,而是需要根据特定的情景和态势,进行挖掘和判断的。譬如《魔术师》中主角和配角在谈论鹦鹉归属的问题时,就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通过统揽全片,可以发现“鹦鹉”在这里象征着“魔术师”,争论鹦鹉归属问题,实际上是争论“魔术师”是否该留在小镇里。类似的还有《我在伊朗长大》中,主角舅舅对邻居的夸赞“真羡慕你们这些勤俭的人,买辆车都这么经济实惠。”在这里,“勤俭”则有挖苦之意。其次是潜动作,潜动作主要指通过“有意义”的动作或细节来揭示角色的情感,譬如通过满是咬痕的眼镜腿,揭示角色烦躁、压抑的心绪。通过来回摆动的身体,揭示出主角不安的心态。因此,潜台词和潜动作是角色表现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法。然而这些在商业动画中,却很少得到重视。

4.人物维和真实性格

真实性格主要指隐藏在角色塑造表层的性格特征,是创作者赋予角色潜质的关键手段。需要创作者在情节编织下,用事件刺激并影响角色,使其展露出自身真实的性格特征和特点,继而让观众更全面、更彻底地认识角色。譬如在电影《驴得水》中男二号表面上天不怕地不怕,然而当被枪口指着脑袋的时候,却跪地求饶,摇尾乞怜。其中的“枪口”便是施加在角色身上的外在刺激,在这种刺激下,角色的真实性格便展露无疑。在影视动画中,这种手法普遍应用在角色转变和成长阶段。譬如在《爱·死亡·机器人》中,驾驶机甲的“农夫”在异虫大规模入侵下,毅然决然地留在“主角”身边,当机甲损坏并遭到严重破坏后,启动了自爆装置。这与他前期唯唯诺诺的形象大相径庭,但却让观众更深入地认识到该角色。而在人物维层面,创作者需要根据主角,创作出映衬主角的主要角色群,并根据主要角色,构建出能够凸显角色真实性格的次要角色群。在角色群中,角色的外在特征和真实性格能够得到更鲜明,更有效的呈现。譬如在《战锤》动画中,反派面对长官时,表现得恪尽职守,而面对下属时却残忍乖戾。然而在特定的影视作品中,创作者普遍挖掘角色和角色之间的矛盾,竭力让不同角色对核心角色产生压力和刺激,使角色的真实性格得以呈现。但在我国影视动漫中,人物维的应用相对有限,普遍以扁平化角色为主,即便是主要角色,在塑造的过程中,也以单一性的性格特点或特征为依据。譬如《天书传奇》中的“蛋生”一直都是勇敢正义的,《东郭先生》中的东郭一直都是“浑浑噩噩”、“投机取巧”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影视动漫的受众主要以青少年为主,性格过于丰富的角色,难以帮助小观众理解故事。此外,在人物塑造的“复杂性”方面,西方影视动画作品,往往注重角色的多维度,然而这种多维度主要集中在角色性格的“对立性”和“矛盾性”的层面上,譬如俄罗斯影视动画作品《特种战队》中的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太太是特种战队队员。文弱的学生喜欢拳击运动、温文尔雅的绅士拥有流氓的脾性。这种复杂性,既表现在角色的人物维上,也表现在角色塑造的层面上。首先在人物维上,需要多个角色对主角进行刺激和影响,使其展现出隐藏的、与主要性格特征相矛盾的特质。而在角色塑造上,则需要通过角色在不同行动、活动及场景中的举止、来呈现角色的矛盾特质。

5.影视语言和艺术风格

在艺术风格的选取和设定方面,需要充分考虑影视动画作品的语言风格及艺术表现,并根据人物的外在特征,选择有效的表现形式。譬如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便是充分吸收了我国的戏剧脸谱,通过水墨画风格的演绎,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及特点充分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在我国京剧艺术中,奸险角色以白色脸谱为主、忠厚角色以黑色脸谱为主,观众能够通过角色的脸谱,判断角色的性格特征及角色定位。而将其应用到影视动画中,能够使角色的内在性格外化在观众面前,提升人物塑造的鲜明性。在木偶动画或剪纸动画中,通过木偶或剪纸的特征及特点,可以将角色的性格特征,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在影视语言层面,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华特迪士尼工作室、梦工厂、华特兄弟动画都采用视听语言或歌舞剧等形式表现角色的性格、心理动态及人物内涵,使角色、音乐、场景充分融合在一起,塑造出真实生动的角色形象。在韩国、日本,则将角色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通过服装、道具及场景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具体、更生动。除此之外,西方现代影视动漫作品,逐渐认识到镜头语言在角色塑造和人物表现中价值,譬如利用角色的视角看待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形或扭曲。譬如美国动画《惊颤的真相》中,主角生性胆小,在入学的时候,老师和校长的形象显得异常高大、冷峻,让人不寒而栗。在实验动画《野狼和丹尼斯》中,导演通过电视机、混乱的房间、流水声、玻璃碎裂的痕迹及窗外奔驰的火车来表现角色躁动不安的心理状态。

6.CG动画技术

CG动画是我国动画制作产业的重要制作工具,能够为我国动画产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方向。从我国动画发展历史的角度出发,我国先后经历水墨动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等不同的发展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并诞生出诸多的优秀而经典的动画作品。其中《大闹天宫》《济公》《猪八戒捡西瓜》《小蝌蚪找妈妈》《魔方》《阿凡提的故事》《九色鹿》及《天书传说》都是我国较为优秀的影视动画作品。然而在时代快速的发展中,传统的动画工艺逐渐没落,动画产业面临消亡的危险。千禧年后,伴随我国CG动画技术的快速成熟,动画产业得以发展和复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CG动画作品有《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在角色表现及塑造层面,也为我国动画产业带来了新的方向,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在CG动画技术的支持下,角色的动作更加流畅,表情更加丰富,神态更加自然,能够有效地表现出角色细微的心理差异,使角色的内在性格通过外化的行为和动作,真实地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三、结语

角色塑造在影视动画制作中拥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不仅拥有“情节推动与情景营建”的功能,更拥有“文化传扬与情感链接”“主题表达与情节架构”的作用,能够使故事情节和画面表现有机地交融在一起。然而在影视角色塑造层面,则需要从内在塑造与外在表现的层面出发,通过题材选择和剧本创作、角色设定与成长曲线来实现角色形象的基本建构,随后通过主题表达与情节架构、人物维和真实性格以及影视语言、艺术风格、CG动画等手法,将人物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对动画作品及人物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猜你喜欢
影视动画性格动画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猫的性格爪知道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浅谈镜头设计在影视动画中的影响
我国影视动画出版的市场价值体现途径分析
影视动画中的美术设计研究
浅谈我国影视动画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