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明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对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理性的批判是赫伯特·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中阐述的重要思想。20 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科学技术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中日益发挥不可磨灭的作用,人们的消费思想、政治诉求逐渐被科学技术的应用所引导。同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发展逻辑导致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逐渐被资产阶级所利用,成为统治其他阶级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被赋予了资本增值的使命,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层文化被资本所驱使,导致这种高层文化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对立的声音逐渐消失,人们的批判意识转化为了对社会认可的肯定性思维。马尔库塞在反思社会发展中的这一现象时认为,科学技术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工具,资产阶级利用科学技术的先进性造就一种社会的虚假自由思想,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主导着人们对统治合理性的认可逻辑。
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资本逻辑化,社会的发展形式逐渐单一化,造成人们形成对社会发展体制的肯定性思维。在社会的整个发展大环境中,物质关系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物化”是发达工业社会最基本的特征,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掩盖着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抑制。资产阶级利用对资本的控制掌握着人们的思想进路,话语权的统领使得人们接受单一的信息,从而造成没有批判性的、单一的、顺从的单向度思想,这种思想是由政策的制定者与其他相关的信息提供者来进行系统推进的。在他们的话语领域中充满着自我生效的前提性假设,从而这些被垄断的假设不断地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重复,最后变成令人昏昏欲睡的定义和命令。[1]
在物质极大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占有者凭借自身的优势不断地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那些凭借出卖自身劳动的人往往为了追求自身的生存需求而暂时性地放弃对自身发展自由的追逐努力。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特定的阶段“自由和谋取生活必需品的活动难以共存,谋取生活必需品的活动是某一特定阶级的“本能”功能,而对真理和真实存在的认识则隐含着从这种活动的全部向度中摆脱出来的自由。”[1]由于资本主义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空前的繁荣,以前两大阶级之间生活所享有物质供给的区别明显降低,工人阶级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分享着科技发展带来的“幸福感”,人们可以拥有和资本家相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社会的总体环境促使人们对金钱的疯狂追逐,以及在消费领域逐渐失去平衡感、政治领域追随资本家的引导。而恰恰是这种看起来人们可以平等享受生活资料和社会资源的总体环境中埋藏着最大的不平等,资本家利用这种虚假的社会物质享受权利平等来造就为自己控制的一个极权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领域形成一个虚假自由的抑制性总体的社会格局,而且“在抑制性总体的统治下,自由可以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统治工具。决定人类自由程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可供个人选择的范围,而是个人能够选择的是什么和实际选择的是什么。”[1]资本主义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工人阶级制造了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景象,也促使他们的意识对现代社会发展的认可,顺从社会中出现的一切不合理的合理,也渐渐地认可了资产阶级对社会统治的合理性。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带给工人阶级的红利不可否认,但是作为工人阶级要始终明白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进程中,由于这种科学技术的利用主体和为资本家获得利润的目的性造就了这种科技红利并不仅仅是为了创造财富的工人劳动者所拥有和服务的,而是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所带来的效应。在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科学技术服务的主体显然是以投资发展科技进步的资本家为主的,他们利用这种投资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统治阶级利用科技发展的红利所引发的人们认可的合理性进而成为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发展逻辑合理性的影子,利用技术的合理性来同化人们的思想,在科技满足人们生活追求的应用中掌握对人们思想动态控制的话语权。
物质的显著发展是发达工业社会一个鲜明特征,物质极大富裕的资本主义社会为人们制造了丰富的消费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工人阶级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付出的劳动转化为商品的附加值,资本家通过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从而造成了工人自身与其生产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阶级生产的产品越多导致自己占有的物质越少进而越贫穷,这种原始剩余价值的剥削会形成鲜明的阶级差异。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中,资本家利用科技的进步一方面提高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利用科技来为社会营造一种同等消费范围、共同占有社会资源的虚假平等。这两个方面最终都走向了为资产阶级谋求利益、赚取利润的道路。所以,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阶级之间的差异不再明显的表现为社会财富占有的多少,而在于社会财富的实际占有和能够占有的能力的差距。显然,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差异发生了形式上的转变,这种差异不再明显地表现为工人阶级的生活物资匮乏的“赤贫”状态,而是成为了一种物质选择权利的虚无,资本家利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制度优势,变相地奴役着那些生产资料处于劣势的工人阶级。
所以,现在人们更多的利用物的占有来替代各种社会关系,劳动成为人们谋取物质需求的唯一渠道,人也就不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自由来享有劳动这个平等的权利。同时“在富裕社会表象完美的遮蔽下,统治阶级利用技术理性对人们实行着非暴力的统治,人们深陷‘虚假的幸福’中不能自拔,作为人本应具有的本性即自由、能动性、批判性丧失殆尽。”[2]人们是在物质的面纱下继续承受着资本家的另类的统治,同时自身也深陷于对物质的追求,把自己与社会的其他一切关系转化为物质之间的等量评估,这种评估的方式严重的异化了人的本质,抑制着人的全面理性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资产阶级完全把劳动看成是对自身统治阶层服务的工具,把自身的资本增值生成看成是对社会财富的创造,背离了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本源。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制度,资本是为少数人利益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人民的利益服务的,物质既作为统治阶层的利益积累和权力的象征,同时也作为维持与其他阶级之间的标尺。统治阶级通过大众媒体等媒介释放出对物的占有的平等来引发人们在社会中物的等量评估来左右人们的思想,从而实现对其他阶级的物的间接统治。
“资本”逻辑一直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逻辑起点,对资本的控制也是其实现对工人阶级及其它阶级统治的根本。在近代世界的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使其“资本”逻辑发生重要的形式转变,技术合理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重要的统治逻辑,同时形式平等替代人与人之间的实质平等更是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思维逻辑。
“在全球化的今天,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资本家不断扩大再生产,并最大化地将其变成消费,从而最快地实现资本的增值,获取最大的利益。”[3]资本的增值是资本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劳动成为其资本增值的根本途径,资本家利用劳动的双重特性而实现自己对财富和资本增值价值的独享,而人(工人阶级)成为其资本增值的“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人们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和极大富裕的物质需求,褪去了原始的人的体力的赤裸裸的剥削,而在今天利用科技的重大进步实现对人的精神上、思想上的隐晦的剥削。科学技术的进步蕴含着人的脑力劳动的结晶,利用科技来为自己实现资本的增值间接地实现了对人的脑力劳动的剥削,而且科技替代了劳动力,从另一方面迫使人们生存压力的提升,工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而被迫自愿接受资本家的“奴役”,成为一种单向度的选择。
资本扩张出现的就业岗位增加、科技进步出现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出现的工作时间的减少意味着自己合法权益的保护,实现表面上政治的平等,从而使人们会在虚假的表面现象中自然而然感受到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幸福意识”的提升。然而,马尔库塞认为“‘幸福意识’即相信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并且相信这个制度终会不负所望的信念,反映了一种新型的顺从主义,这种顺从主义是已转化为社会行为的技术合理化的一个方面。”[1]资产阶级利用人们对科技带给人们需求的满足,而产生的“幸福感”实现技术合理性的统治,工人阶级由于自身“赤贫”状态的摆脱而逐渐削弱对社会不合理性的批判,开始认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顺从现存资本主义制度设计,并且出现“资本”逻辑意识上的异化。在技术理性的统治逻辑下,人的本质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成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的工具,是对人的压抑性的发展,资本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人的片面性发展成为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的需要,这种发展逻辑是有悖于马克思所倡导的历史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思想。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理性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具有同一性功能语言的体现,他实现了对批判性思维的统一,然而技术的存在为西方发达工业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成为可能,促使了西方极权社会的产生。
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合理性成为人们默认的共识,单一向度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马尔库塞认为:“在技术的媒介作用中,文化、政治和经济都并入了一种无所不在的制度,这一制度吞并或拒斥所有历史替代性选择。这一制度的生产效率和增长潜力稳定了社会,并把技术进步包容在统治的框架内。技术的合理性已经变成了政治的合理性。”[1]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利用技术合理性提供的政治平等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们生活上的基本需求,为人们提供不分阶级差别的娱乐消费,同时为人们提供平等的就业岗位和晋升机遇,但是这种生活的享受和发展是不足以能够突破阶级之间的界线。这些看似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建立在机会起点的不公平之中。资本主义的“实质公平”是掩埋在这些所谓的人们后天平等发展的机会之中的,真正的不平等在于人们对物质的私人占有导致生育的后代拥有不公平的社会资源。但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展现的是资产阶级利用科学技术的价值理性实现对人们思维模式的混淆,看似技术进步的合理性以及所带来的红利为广大工人阶级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政治上的选举权和管理国家的权利的公民之间的平等性来“奴役”人们为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努力劳动,而这种满足需求的体力劳动,是以压抑人的其他方面的发展为牺牲的。所以,这种平等只是在表面上的形式平等,是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利润目的,维护自己资产阶级统治王国的手段。
资本家利用自己对资本的占有优势实现对人们劳动权利使用的间接统治,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拥有的能力是不公平的,资本占有是资本家的优势,因此可以占有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可以有更广阔的选择范围和选择能力。但是,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他们只有依靠对自身劳动力的出卖才可以拥有对社会资源的有限占有,与此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劳动者越是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生产越多附加值的劳动产品,资本家所拥有的资本占有就越加丰富,这样就导致资本家有更多的能力来选择社会资源和统治、“奴役”劳动者的能力,造成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拥有社会资源能力的永恒不平等,然而这些不平等已经被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合理性所隐性替代,并且为此掩盖上合理性的面纱。
在单向度的社会中,人们的思想逐渐被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协调化,人们逐渐失去了批判性的思维,进而失去真正人的本质,阻碍着社会中每个人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要走出“资本”发展逻辑困境,就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思路。
如今,对现实中个人的发展的漠视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最大的“恶瘤”,物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润滑剂,对物的占有成为人们出卖自身劳动而谋取生活的最佳方式。恰恰不合理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这部分处于控制社会物质生产的资本家同样身为现实社会中个体的人而不用出卖自身的劳动,只需要运转自身所占有的资本即可实现对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他们同样也作为现实中的个人,而由于这种财产私有制的局限性,造成自身的发展同样处于片面的发展向度。同时,在现实社会中,物与物的关系潜移默化地代替着人们之间的关系,人的价值只有在物中才能体现出来,物成为衡量人们之间关系的标准,而且社会发展中科技的进步不是为了人而发展,却是为了增加物质财富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这种发展有违科学技术中性价值的实现,物成了人内在价值的实现方式。人的精神价值体现完全被物的充裕所埋没,所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要把人文精神融入到科学技术发展使用中,这就需要我们在现实的生产实践中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为了“物”到发展为了“人”的转变才是健全的、没有异化的社会。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联系实际,在实际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以之为指导,坚持共产主义理念不放松,如此才能摆脱资本主义极权社会下 ‘单向度的人’的命运。”[5]
人是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只有在现实社会中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来。在社会实践中,人才能够不断根据实践工具难度的提升而不断地发展自身的能力以及实现情感思维的发展。但是在探究走出单向度人社会的路径中“马尔库塞是建立在从爱欲本色去进一步探究人的本质如何,然而不同的是他并未将人放到人应所在的具体的生活实践的认识领域中去深入研究,而是把人的本质过于主观的抽象化理解,从而把人的爱欲当作我们人人所共有的,不可回避的,是一种永恒的不变的人的本质。”[6]把人从抽象概念中解放出来放在实践中,实现人的真正价值的实现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在思维的抽象概念中探究人的本质,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实践性的动物,实践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要实现人的发展,最根本的也是要从人的实践性上来探究人,不断实现人的解放。
要从实践能力上实现人的解放,满足现实中个体人的自由劳动,使劳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是仅仅使得劳动成为人的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压迫性的活动,并且这种自由的劳动是能够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条件,而不能使之成为奴役人片面发展的障碍。同时,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要成为人们实践的工具而不是成为资产阶级统治和“奴役”工人阶级的技术性工具,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满足现实中个体人发展的需要。
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已被物的关系所代替,这一切源于其社会的资本发展逻辑,实现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走出“资本”逻辑困境的现实路径。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发达国家中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这种身体的物质的享受欲满足是以其自身的片面发展为代价的,资本家利用科学技术的中性价值取得人们对其统治合理性的认同,助长了其资本积累途径有效性,实现了资产阶级在社会资本占有中的绝对胜利。工人阶级通过自身的努力只能在其适当的范围内进行随心所欲地自身素养的提高,这是一种在资产阶级有效控制下的限制性发展,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觉,工人阶级靠自己的技能所获取的物的占有量远远低于资本家利用资本所获得物的占有量。资本家在剥削工人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积累的基础上满足自身的发展,但是他的这种发展也是片面的,因为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当中。工人的发展仅仅局限于为了养育自身的生产资料而进行的单一技能培训,而没有足够的物的占有去把劳动当成自己生活的需要,这也是一种片面的发展。
遏制人的片面发展,走出资本逻辑的困境,实际上是要转变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物的评判标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发展不应该限制于物的占有量,而应该在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人的本质的释放。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思想是发达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资产阶级技术理性统治的反思,也是对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发展和延伸。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逻辑必然会造成科学技术的异化,造成人们对社会制度合理性的顺从,失去批判性的思维。要走出单向度的思维,就要在现实的社会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