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艳
(青岛黄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427)
学分制的实行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引起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学科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等多方面改革。如何深化学分制改革,培养新时代下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H 学院2017年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通过后,开始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先后出台《学分制改革实施方案》《学分制管理办法》《学分制选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学分制改革文件。学分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计量制和学分绩点制为核心,包括选课制、学业导师制、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学分互认制、免修免听制、补考重修制等构成的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并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资源建设,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学业导师制,加大对学生学业的指导。针对学分制改革,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做出哪些方面的教学改革呢?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注重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因为专业定位是以培养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财务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上十分重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即秉承传统,即厚基础,又突出实践型、应用型,着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专业应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坚持“差异化、职业化、市场化”培养,使学生掌握财务理论和方法,具备良好的诚信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系统掌握现代公司制和资本市场环境下财务基本理论和理财方法,具有对企业财务问题的实务操作能力,能够从事公司理财和资本经营工作,达到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综合素质高,使其成为具备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公司理财、风险控制与战略决策等方面的扎实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在财务管理各领域胜任专业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发展需要,必须要增加财务管理选修课的数量和开课数量,根据目前的学科专业发展前沿,应适当增加智能会计、大数据统计分析、互联网金融、纳税筹划、财务预算、仿真软件操作等方面的课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选择权,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师、上课时间和学习进程,允许学生跨学校、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选修课程。打通专业类似或相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可以修读专业类内不同专业或者不同学院开设的课程,可以适当开设初级财务管理、初级会计、经济法等课程,以适应零基础的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对于部分知识接受能力快、成绩突出的学生,允许三年修完学分后,提前毕业。课程学制改为基本学制四年,弹性学制三至八年。
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兴趣,必须要精心打造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并增加开课量。这对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各专业教师不能只重视课程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因为低于三十人是无法开课的。专业课教师必须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及时更新原有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深入了解本专业的国际前沿理论和案例,精心准备课件和教学资料库、习题库和作业库,采用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才能吸引学生选修自己的课程。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可以通过两条途径: 一是通过到国内外高校提高学历层次,加强理论知识的修养;二是通过与企业对接选派专业教师深入相关部门,按照业务流程进行实务操作,增强动手能力,避免在授课过程中纸上谈兵,无法传授学生专业实践知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进修学习,能深刻把握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了解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动态需求,从而能把现代科学最新成就有效反馈到教学中。
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为导向,推动互联网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超星泛雅、智慧树和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平台,积极发挥专业教师力量建设线上开放课程,不断丰富课程资源。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建设和毕业论文方面应该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运用优酷和超星平台制作多门在线课程和毕业论文视频课程,如《金融学》《投资学》《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中级财务管理》等核心课程教学视频,不仅可在学校推广应用,也可以将课程资源推向网络平台,实现特色课程和优质课程的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为了将课程与科研进行有效的对接,提高学术水平,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将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整合,对接学术科研,可以在互联网平台制作有关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相关视频课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鼓励专业教师尝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整合网络资源进行多样化教学。同时,对课程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实现课程评价方式由“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将课前预习检测、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作为课程考核的环节,课程论文、课程设计、读书报告、调研报告、实习实践活动、文献查阅和研读等形式,均可作为评价内容。原来的课程总成绩中,平时成绩占1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70%;将期末成绩的比重调为50%左右,加大网上讨论、网络资源利用的比重,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不合理评价方式。
重视以学科竞赛为主的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利用课余时间,依托国家和省市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及国内各种级别的技能竞赛,举行形式多样的学科性竞赛。如用友“ERP”沙盘模拟大赛、金融大智慧杯、数学建模大赛、商业会计案例大赛等。这些大赛对应的课程有会计手工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财务会计综合实训、经营之道沙盘实训、年终决算实习、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分析与决策等,在讲授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计算机和各种财务管理、财务会计软件,加强财务管理分析能力和软件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以赛促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竞赛意识与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并将学科竞赛的成绩与学分制挂钩,每获得相应级别的奖项对应一定的学分,既能够鼓舞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学分。同时锻炼师资队伍,开阔教师眼界与提高其应用能力。
将实践教学环节打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契合点,增加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投融资管理、管理会计案例、财务分析案例和财会类课程模拟实验的比重。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水平;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几个环节互为补充,构成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模式。
财务管理专业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打造品牌,提高社会声誉。在探索“政校行企合作”产学融合机制中,应该广泛联系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校外合作协议,拓展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实现现场实地操作,强化动手能力。为了进一步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可以采取与公司建立企业课堂的模式,由企业直接选派经验丰富的资深讲师到校专门授课,在学生达到要求的学分后,可以根据专业兴趣和方向,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证券投资公司和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实务操作,为期至少三个月,考核合格者除了获得学校的相应学分,还能够获得企业颁发的结业证书,优秀者可以直接被企业录用,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多方互利共赢。完全达成面向企业,校企共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分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财务管理专业应以学分制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课程学习自主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课程和喜欢的授课教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