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进展

2020-01-18 01:15:00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天津300452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病胃底括约肌

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 (天津 300452)

内容提要: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十分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胃部中的内容物反流进了食管中,进而造成的身体不适症状以及并发症。在过去,我国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但随着越来越多医学专家对质子泵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发现了有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并不能够完全的消除病症或者是缓解病症,将无法完全缓解的这种症状叫做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目前,在临床医学中,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或组织损害的一种疾病[1]。经过了标准剂量PPI治疗8周后,胃食管反流症状仅部分缓解或完全无缓解,则定义为难治性胃管反流病。在目前的消化系统疾病中,治疗最为困难的一种疾病就是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2]。近些年来,我国医学专家尝试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治疗该疾病,但临床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烧心的症状或者是反流频繁发作。因此,医学专家开始从难治性胃食管的发病机制开始研究,他们认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的食管蠕动异常、食管高敏感性、夜间酸突破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所导致[3]。目前,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在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过程中运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并且将腹腔镜胃底折叠术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但进行该项手术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仍然出现腹胀、吞咽困难、胃排空延迟以及膈肌无力等并发症,因此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又陷入了瓶颈[4]。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内镜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许多人都认为内镜技术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患者的创伤,并且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针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进展进行研究和分析。

1.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应用内镜治疗的原理

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专家认为是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出现了功能丧失的情况[5]。因此,目前使用内镜技术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缓解食管下括约肌肌肉松弛的情况以及促进食管下括约肌长度的增加,进而发挥出抗食管反流的效果[6]。

2.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治疗方法

2.1 内镜胃底折叠以及缝合术

内镜胃底折叠术常常被作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尤其是腹腔镜下Nissen胃底折叠术,这种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改造患者的胃食管交界部位的黏膜皱襞,在胃食管交界处重新建立一个抗食管反流的结构,但是许多患者经过了Nissen胃底折叠术后会出现膈肌无力、吞咽困难等情况,因此有必要不断地优化内镜设备[7,8]。目前,使用最多的几种内镜装置包括:日本生产的EsophyX内镜装置、EndoCinch内镜缝合装置、Plicator全层缝合装置以及Medigus SRS装置。其中,日本生产的EsophyX内镜装置主要用以实施胃底无创折叠术,在患者的胃食管交接部位使用经口来建立一个倒“U”型的阀门,通过这个阀门能够提高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构建一个具有抗反流能力的屏障,进而起到临床治疗效果[9,10]。使用EsophyX内镜装置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具体方法为:将内镜置入管型空孔道中,通过装置中的牵引针将胃食管交界部位的全层组织都向下旋转,利用加固器将装置固定,这样不仅仅能够促进食管下括约肌长度的增加,还能够建立折叠抗反流辫,用牵引针将全层组织向下旋转300°左右后,能够提高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进而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11]。目前,许多医学专家都十分认可EsophyX内镜装置的内镜胃底折叠以及缝合术,这种治疗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反流指数,减少了胃黏膜撕裂以及出血的情况,但是为了缓解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端食管酸暴露的情况,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内镜胃底折叠以及缝合术[12]。

2.2 内镜下注射或植入治疗术

内镜下注射或植入治疗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内镜设备观察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具体情况,在患者胃食管黏膜部位注射相溶性物质或者是植入聚合物材料来提高食管的抗反流功能,建立一个食管下段的屏障。目前,常用的内镜下注射或植入技术包括:LinX抗反流系统、GateKeeper法、Plexiglas法以及Durasphere法等[13]。

2.3 Stretta射频能量消融术

Stretta射频能量消融术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利用率非常高,该技术是通过射频模块和Stretta导管来定位胃食管交界部位,利用球囊探头将针样电极置入胃食管交界部位中的黏膜肌层,每个针样电极能够释放大约200J左右的能量,通过这些能量能够快速将胃食管肌肉组织升温,但胃食管组织温度到达85°C时,则可以在胃食管组织中注射冷水来进行散热,反复重复这个步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的胃食管肌层组织再生[14]。射频治疗并不改变食管下段的组织结构,但是会抑制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从而减少反流事件和食管酸暴露[15]。

3.小结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虽然还没有研究出一种统一的治疗方法和诊断标准,但是我国的医疗专家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来研究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将内镜治疗技术应用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疾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了内镜技术,内镜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无创性,缩短了患者手术后的康复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完善内镜微创技术,尽可能让这种技术应用于更多的领域中。

猜你喜欢
流病胃底括约肌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最善于“伪装”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养生大世界(2019年6期)2019-06-20 18:48:56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排便的奥秘
特别健康(2017年10期)2017-03-07 01:49:04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