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雄,唐杨丹,杨 芳,骆小双
(1.湖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2;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而青少年体育也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1]然而有数据显示,儿童青少年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全球范围死亡的第四位主要危险因素(占全球死亡归因的6%),仅次于高血压(占13%)、烟草使用(占9%)和高血糖(占9%),超重和肥胖占全球死因的5%[2],全球80%的青少年未达到每天身体活动推荐量。[1]此外,青少年体质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征兵应征合格率不及4成。而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明确力争到2030年,学校严格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家长适当陪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增加学生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放风筝等活动,既可锻炼身体,又能锻炼眼肌,有益于视力健康。且《健康中国2030》计划中明确提出在“健康优先”的原则下,要求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因此,指导青少年群体的“身体活动”研究变得十分必要。
美国国家体育与体育协会在2011年颁布《美国7-12年级学生最佳身体活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其不但强化与健康相关的健身形式和概念,而且树立了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类型的建议标准。[2]更难能可贵的是,其针对青少年校内体育课程、校外闲暇时间、生活、家庭和社区等不同环境提出了策略,全方位提高了初、高中的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参与度。而到2030年,我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将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将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鉴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指南》发行的背景原因、主要内容、特点结论进行剖析,为我国青少年相关体育活动政策制定、实施、评估以及监督提供有效参考。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7-18岁学生组身体素质指标有所改善。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仍在较低水平徘徊,离健康中国和全民健康的要求甚远。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十三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以及体育“十三五”规划中“实施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里特别提出,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
在身体活动名称上中美两国对身体活动的称呼不尽相同,中国体育界一般称之为“体育活动”,美国和我国的医学界称之为Physical Activity(身体活动)或“体力活动”。在作者查阅大量的医学界的研究资料来看,基本上都是采用“体力活动”一词。“体医结合”的当下,本研究采用“身体活动”一词,定义为身体活动是涵盖了所有的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仅仅只是身体活动的一部分。[3]且在“健康中国”背景下,淡化体育项目概念,回归参与身体“活动”的本质,也正是新时代大力提倡全民健身所倡导的。本研究认为只要是能够锻炼身心有关的身体活动,都是全民健康所要推崇的体育活动(也称之身体活动),也是全民健身中的综合体育内容。
近年来,因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简称PA)在促进健康水平中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运动科学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据WHO(2018)对于全球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身体活动相关的死亡风险率统计来看,身体活动不足排名第二,全球超过80%的青少年人口缺乏身体活动。面对此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增长,世界卫生组织的苏格兰、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等会员国早已出台了相关政策。而同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会员国中的一份子,美国于2006年便首次颁布了“最佳体适能”,以健康的体适能为理念的FITNESSGRAM(一项综合性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测评系统)逐渐演变成为辅助实现青年健身活动为主要目标,帮助所有学生实现健身的最佳水平以及与健康相关的优质身体机能。紧接着美国健康与公共事业部(HHS)颁布了《2008美国身体活动指南》,这个首部美国公民身体活动指南提出青少年每天应该进行60分钟中等强度的身体活动。但据美国总统体质委员会网站近期公布的美国人体育活动现状中显示,每天只有30%的美国孩子在运动,超过80%的青少年没有做足够的有氧运动来实现指导方针,孩子们每天在屏幕前(如电视、电子游戏、电脑)花费超过7个半小时,可以看出其颁布后并没有让美国人身体活动水平有所变化。故美国全国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协会又于2011年向美国全体国民公布了《最佳身体活动指南初中水平》第三版。《指南》主要包括了7-12年级的学生需要获悉的知识、技能、审美和信心,同时增添大量实用的运动信息和经验丰富的体育教育者的实例。为美国各地的体育教师开发并借鉴了易于指导和使用的教学活动,将最佳的身体并入到体育教育课程中,帮助同学们从依赖变成独立,推广有规律、快乐的体育活动帮助他们拥有健康。[2]
为了创立与健康联系健身教学活动,《指南》的编辑作者收集并阅读了美国体育教育相关的《体育教育国家标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等书籍,强化与健康相关的健身形式和概念,使初中和高中学校学生可以学习的技能、策略和行为。如《国家健康教育标准》(国家健康教育标准联合会,1995)中第1、3、6条(运动技能和运动模式的示范能力并能表演各种各样体育活动、定期参与体育活动、重视体育活动中的健康、乐趣、自我表现和社会交往)与体育教育紧密联系。从表面上看,美国体育教育标准主要是围绕与健康相关不同程度的健身活动的教育内容。除必修的学校课程外,学生身体健康、人格品质的完善,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学校体育不可推卸的使命。作为囊括健康、健身以及终身体育活动的综合指南,书中的训练原则不仅注重学生的体育活动频率、强度、持续时间、活动类型等的指导(简称FITT),更加注重每一个健身者个性化、特异性、定期性、超负荷的原则,强调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自我塑造。同时,身体活动作为有计划、有结构、可重复性的体育活动,本身就对保持或提高机体某些适应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意义。[3]
剖析《指南》中的所含章节内容,第1~2章主要简介健康相关的健身概念,列举了与身体活动相关的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国家标准,明确了身体活动对于青少年促进健康的重要意义。第3~7章中每章都以具体活动案例进行生动描述,从“肌肉耐力与力量”“柔韧性”再到“整体—部分训练”,严格按照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动作由易到难的结构安排。最后的第8~10章中,教授学生利用前文学习到的训练内容进行自我健身管理,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终生体育意识。除此之外,全文指南的具体内容都遵循“水平—概念—目的—与国家标准的关系—设备—可复制的部分—动作步骤—教学提示—示例包含技巧—变化—延伸至家庭—评估”的完整框架设计。利用课后家庭作业和评估指标体系,营造了校内外一致的身体活动文化氛围。在活动指南的示例中更是包含针对残障人群的动作描述。层次递进的内容确保学生的身体活动体现教育意义,并可以快速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活动。
《指南》第三版能够成功发行并实施的关键在于其完善的组织支撑体系。美国全国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协会(NationalAssociation forSportand Physical Education,简称NASPE)是一个优秀的国家权威体育教育机构,它致力于教育公众关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NASPE有15 000名成员包括大学教师、研究人员、教练、运动指导和培训师。其组织系统完备,分设六个学术委员会:生物力学委员会,运动生理委员会,课程与教学委员会,运动发展和学习委员会,运动心理学委员会,运动历史学、哲学和社会学委员会。由于美国实施的制度为联邦制,联邦教育部只能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因此,NASPE通过公司成员和公共伙伴关系,自主开发并支持体育活动项目,以此促进健康的行为和个人健康。公司内的体育教学、研究、指导和评估机构,在全美国体育教育界都居于领先地位。[4]
编制合适的身体活动指南需要不断实践、仔细检查、反复咨询和改正以及再规划一系列繁琐而不失严谨的步骤。传播身体活动过程是一个持久的文化和辩证的科学发展过程,从而对指南内容的设计都要求在严谨的科学论据层面上进行编制。是以面对学生不同身体活动水平作为逻辑起点,必须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和能力变化。通过对《指南》的活动内容结构进行全面地梳理,发现学校身体活动指南应以保证学校空间的身体活动作为中心,根据学生每天生活的实际情况,利用综合环境(如学校、家庭、社区)和综合时间(如体育课、教室、课间休息)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行为的改变是不稳定的,而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因素,这些因素皆影响了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参与程度。
在体育活动中驱使青少年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热爱,并非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或运动技能。因此,在空闲的课外时间内,面临青少年对娱乐活动缺乏自控力和判断力的问题时,怎样与电视、电脑游戏、智能手机来抢夺身体活动时间呢?在《指南》中则巧妙的以青少年运动爱好和习惯进行引导,利用体育课与健身房中常见的设备,创造了许多新颖且容易达到运动强度的身体活动游戏项目,使得教学和学习更加有趣和高效。如在发展肌肉力量和耐力时,并不提倡在力量房进行枯燥的训练,初中生可以参加各种各样的技能拓展活动,包括个人、双人、团队的体育与舞蹈活动,以达到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而较大年龄段的学生可能会喜欢类似像双人俯卧撑的团建活动,同时也有效增强手臂力量。在提升人体柔韧性训练时,利用瑜伽伸展带(可用毛巾、领带替代)、地垫等简单的健身器材,快速简单的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指南》指出身体活动不应局限于体育课程的基本设施上,更应该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创立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基础的新身体活动项目,从而实现对青少年自主身体活动意识的引导。
《指南》中始终注重利用学校作为活动的中心体,同时注重社会俱乐部、社区、家庭等环境对青少年运动的影响。如每一项指南活动内容除校园必须完成的体育课程外,在课外空闲时间都会布置需要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的作业。且在《指南》中提到的大部分的活动训练设备在社区里同样存在。由此可见,校园、家庭、社区甚至健身俱乐部都在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中扮演着不同的重要角色。不能片面理解学校课程教育就是专业运动技能的定位,应该平衡社区体育、家庭教育对孩子健康所要承担的责任。因此,家庭、社区、校园都是青少年身体活动的“重要场所”,共同把握青少年健康身体活动的着重点。实质上也是我国目前正在实验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如《指南》中所遵循的“水平—概念—目的—与国家标准的关系—设备—可复制的部分—动作步骤—教学提示—示例包含技巧—变化—延伸至家庭—评估”的完整框架。基于此理念,《指南》提出了推动身体活动需要考虑和解决学生在校外身体活动所面临的“综合场所”问题。
美国关于青少年健康、体育教育等研究都有其相关的部门,包括健康和公共事业部(HHS),美国健康、体育、休闲与舞蹈联盟(America Alliance for Health,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简称AAHPERD)以及美国全国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协会(NASPE)。而我国青少年体育干预主要是相关教育机构和体育局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等部门缺少有效参与。最新出版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体育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合作制作完成。[5]缺乏社会公益团体、社区组织以及全民参与,使得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不能整合市场需求的资源。所以,我们要借鉴美国《指南》的组织支撑体系,积极呼吁政府部门、公益组织、社会人群(家长、教师以及体育活动爱好者)的多主体参与,建立一主多辅的部门联合机制。由国家卫生部门主要指导,市场、社会多部门进行辅导,方能快速提升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能力,有效地增加青少年体质健康。此外,社会全体关注并参与指南的研制,也是一种特殊的宣传方式。仅靠政府的调控措施是不能完全解决青少年身体活动缺乏的问题,需要国家和社会共同落实具体的有效措施,“不做面子工程”“不搞空虚活动”[6],社会、市场、政府相互监督,一起为青少年体质健康举全力。
从2018年初《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颁布以来,在促进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方面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然而,面对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的增加、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低于全球范围达标率的身体活动总量、主动运动意识薄弱等情况,应切实加强青少年健康实践指导,完善《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的内容是符合现实需要的。第一,关于活动内容应增加具体示例,并提供相关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等来指导其进行。从而更加利于普通人群进行模仿操作和学习,并将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理论科学依据与实践示范完美结合。第二,在内容里建立有效的活动评估指标体系,能更有效的进行身体活动指导。鉴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中提到的评估功能,不但可以寻找到青少年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还可以结合体质结果,为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提供参考价值。第三,《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的主要对象为“儿童、青少年”,然而“儿童”和“青少年”处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发育情况,故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提出更加细化的指南措施。例如残障儿童、青少年这类特殊人群,也应在制定身体活动指南建议时被考虑在内。
《指南》关注的对象是7-12岁的中小学生,其身体活动仅仅是为了保持与增进健康,每日自愿做到基本强度要求并且方便实施的日常活动。所以,对该人群的身体活动指南建议时,除了常见的体育锻炼外,更应该深度设计一些具有生存、生活与教育价值的活动项目,在进行身体活动时不自觉地学会与习惯将来的独立生活能力与健康行为意识的培养。如《指南》中的有氧运动训练指导中,教师在室内外设置7个站,要求学生参加七种不同的活动(如篮球、网球、慢跑、散步、飞盘、橄榄球、足球、舞蹈、曲棍球或有氧舞蹈)。实际上包括的内容主要是有氧运动(中等强度)、无氧运动(剧烈强度),再告诉学生们,将要穿过的7个站代表了1周7天的时间,要求学生们回答有什么理由可以请假1天(如在剧烈的无氧活动后,让身体恢复正常等)。通过这种问答、模拟场景设计,迅速让同学们理解想要一直保持活跃的有氧运动,必须得在剧烈的无氧运动后休息至正常。所以,培养青少年日常生活活动自主化和终身体育意识,拥有健全健康素养,才能形成正能量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一直强调青少年将在学校中学会的运动技能迁移至家庭、社区等校外,甚至能延续至成年或终身,[7]与社会生态视角下学校综合体育框架模型相符。由于父母认为小孩去参加一些身体活动都是浪费时间,导致对于其参加身体活动持有明确的反对与限制态度,以及社区活动场地设备缺乏,加之学业负担重等原因,导致我国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严重偏低。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类主要通过后天习得行为意识,而一个人获得行为模式主要的因素是环境。[8]有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学校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特征与儿童日常身体活动密切相关。[9]首先,父母应做到积极支持身体活动,并尽可能做好身体力行的示范。其次,在校学习体育课程,其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身体的方式,更不能把运动严格束缚在“强身健体”的规则中。[8]试想如果青少年们在校外期间,无关乎强度、负荷尽情在跑道上宣泄一番,不仅能达到健体强身的目的,还能形成鼓舞学生进行身体活动的良好风气。最后,确保经过专业训练的体育教师进入课堂,在课堂上提供充足的设施和资源,方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和身体活动能力。另外,社区体育发展作为促进身体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在我国却存在“有设施、无意识、缺组织、活动少”[8]的尴尬现状。为了均衡社区体育的环境作用,应重视城市规划中对于社区体育的建设,成立相对应的管理组织,定期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身体活动。
《指南》在全美的学校和社区中得到广泛使用,相关研究表明该《指南》的实施对提高7-12年级学生的学业成绩、社会改革和个人健康至关重要。其内容涵盖了上学前后的身体活动、学校体育活动、员工参与以及家庭和社区等不同环境下的学校综合身体活动方案,明确了练习的目标、内容与实施形式以及评估其活动价值等,促使学生与家长充分认识到身体活动的重要性。学校体育活动是绝大多数学生获得身体活动机会和运动技能的主要渠道,利用好学校综合体育观,做好青少年最佳身体活动指南,才能保证用好运动这副廉价且实惠的“良药”,真正充当健康的守门员。“关心孩子健康,就应该关心孩子运动”,营造身体活动氛围,努力提高青少年身体活动促进健康的运动能力和理论知识。未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应重视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利用完善的设施和体育教师技能,在时间、空间多维度综合现代体育观,不断增加青少年身体活动机会和努力提高身体活动水平,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