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水族研究文献的分析和评价

2020-01-18 07:29
创造 2019年12期
关键词:曲靖水族师范学院

一、文献来源

本文研究主要基于《中国水族研究文献题录》[1]所列文献以及在对中国知网进行检索的基础上进行,对1958—2019年期间公开发表、出版的有关云南水族研究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比较。其中, 《中国水族研究文献题录》 收录文献起止时间是1958—2014年;同时,通过对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58—2019年进行检索,分别以“云南水族”“富源水族”“古敢水族”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检索到的文章逐篇审阅,得到关于云南水族研究的相关文献。最终,梳理出相关的研究成果有:62篇期刊论文,3篇会议论文,4篇学位论文,7本书籍。

按照表1所示,云南水族的研究大体上可做如下划分:首先,1991—2000年阶段,刊发论文7篇,占比11.3%,表明云南水族受关注度较低,处于初始阶段,对其研究呈萌芽状态。在此期间,还有2篇会议论文,是发表于1999年的《云南水族调查》和《云南省水族情况调查》。其次,2000—2010年阶段,刊发论文21篇,占比33.9%,表明开始有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云南水族,相应的研究成果逐步增加,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呈逐步上升趋势。再次,2010—2019年阶段,刊发论文34篇,占比54.8%,超过近30年文章刊发量的一半,说明云南水族的研究受重视程度得到大幅提升,研究成果增量较多,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呈活跃丰富之态。在此期间,有1篇会议论文,是发表于2014年的《古敢水族乡》。同时,目前能够检索到的4篇学位论文中,有1篇博士论文,3篇硕士论文,均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表1 论文发表时间段统计表

二、文献基本情况

(一) 论文载体分析

经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始自21世纪90年代,关于云南水族研究的62篇论文共发表在36种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其中同一刊物刊发量最多的是8篇。有5种刊物刊发3篇及以上,有5种刊物刊发2篇,有26种刊物刊发1篇。

表2 论文发表刊物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总体而言,刊发关于云南水族研究论文的刊物较为分散;相对而言,各类高校学报上的刊发量要多一些,涉及到的各类高校学报有13种,占所有刊发期刊的30%多。刊用篇数最多的是《今日民族》,刊用8篇;其次为《民族音乐》,刊用7篇;再次是《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和《民族论坛》 两个刊物,各刊用4篇;次之是《民族艺术研究》,刊用3篇。这表明研究云南水族的期刊论文一方面以民族研究类期刊和文史类期刊为主,如《今日民族》《民族音乐》 《民族论坛》 《民族艺术研究》 《民族教育研究》 《思想战线》 《文史博览》 《社会主义论坛》 《神州民俗》;另一方面以云南的高校学报尤其是云南水族聚居地富源所属市域曲靖本地大学为主,如《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等。此外,从出版地来看,多数刊物均在云南,表现为相对集中的状态。在36个刊物中,出版地在云南的有17个,其中有1个在曲靖,1个在楚雄,其余15个均集中在昆明。在刊发3篇及以上论文的5个刊物中有4个是在云南,共计刊发22篇论文,占比35.4%。

(二)论文作者及区域分布情况

对于涉及到的62篇论文,均以第一撰稿者作为统计对象,共有44名论文作者。其中,有6名发表3篇及以上论文,有1名发表2篇论文,其余37名均各发表1篇论文。可见,对云南水族的研究已形成一定的群体,但这个群体范围还很小,数量相对较少。按照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论文下限为其中ηmax为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按照统计,荀利波发文最多,为5篇,据此,研究云南水族的作者须发文2篇及以上才可视为核心作者。目前核心作者共计7名(见表3),虽只占全部作者44名的15.9%;但他们的发文量却达到23篇,占全部论文62篇的37.1%。

表3 核心作者论文发表数量统计表

作 者 所属单位/部门 发文数量 百分比文 鸿 云南师范大学 4 6.5%臧国书 曲靖师范学院 3 4.8%肖渊实 曲靖师范学院 3 4.8%张兴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3 4.8%王志良 富源县文化馆 3 4.8%鲁庆华 曲靖师范学院 2 3.2%

可以说,这些作者就是云南水族的主要研究力量。在这些作者群中,以荀利波、臧国书为代表,主要研究富源古敢水族吞口舞及禁忌习俗;以文鸿为代表,主要研究古敢水族文化资源的利用及开发;以王志良为代表,主要研究云南水族乐器及民间音乐;以肖渊实、张兴雄为代表,主要研究云南水族传统体育及吞口舞的文化体育价值;以鲁庆华为代表,主要研究古敢水族歌谣。可以看出其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云南水族最独特的文化因子,例如吞口舞;但涵盖面还不太广,对云南水族民族民间文化众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从论文作者的分布区域来看(见表4),论文作者主要涉及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其中四川有1名,贵州有1名,不详11名①,其余31名作者均来自云南。而在云南的作者中,有5名来自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医学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各有1名,其余23名均来自曲靖市、富源县,占论文作者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与曲靖市富源县古敢乡是全省唯一的水族乡,富源县水族人口占全省水族人口80%以上的实际情况是相契合的,表明云南水族研究的集聚区和活跃区就是在云南水族的主要聚居区。此外,从核心作者分布区域来看(见表3),有1名来自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有1名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有1名来自富源县文化馆,其余4名均来自曲靖师范学院,可以看出,对云南水族的研究主要还是曲靖本地人士,本地研究学者及相关部门工作者是研究的主力军;本地高校在对云南水族研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研究本土化的特色。

表4 作者区域分布统计表

(三)论文项目基金资助情况

基金项目课题,一般都会经过扎实的调查研究而成,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准,研究成果观点较新、含金量较高。从表5可看出关于云南水族研究论文共涉及8种类别的基金资助项目,累计13个项目,13篇文章。其中有3项国家级资助项目,占基金项目课题总数的23.1%;发表论文3篇,占基金项目课题论文总数的23.1%。有2项贵州省级资助项目,占比15.4%;发表论文3篇,占比23.1%。有7项云南省级各类资助项目,占比53.8%;发表论文8篇,占比61.5%。有1项曲靖师范学院资助项目,占比7.7%;发表论文1篇,占比7.7%。

可以看出,国家对云南水族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另一方面,贵州是全国水族的主要聚居地,水族人口最多,其对水族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助基金,但是涉及云南水族的资金相对而言就很少,其研究主要还是围绕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来展开。研究云南水族,云南本省投入的资金及资助项目数自然要比其他省区高,由此才可以推动云南水族研究的繁荣发展。曲靖师范学院作为本土的地方高校代表,具有实地调查研究主阵地的天然优势,但投入的项目基金相对较少,可在此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

表5 论文基金资助项目情况统计表

(四) 论文研究主题

按照不同主题进行划分,相关62篇论文可得出如表6中的主题分类。由此可见,对云南水族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吞口”及“音乐”两个方面。对吞口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吞口这一木雕面具的解读,包括吞口的传说、种类、造型特征、功能、美学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对吞口舞的解读,包括吞口舞的民俗内涵、文化特质、吞口舞创作的文化背景、体育文化价值和传承机制等方面。对音乐的研究,主要涉及到歌谣、对歌活动、山歌、传统乐器啥格、民歌审美意识、音乐文化传承,包括同贵州三都水族音乐的比较。此外,研究的热点还体现在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传统体育及文化传承等几个方面,譬如以古敢乡补掌村为切入点探究滇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与开发,对古敢水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变迁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研究,对古敢水族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现状及发展动力机制的调查研究,对古敢水族旅游资源开发及文化旅游空间发展模式的探究等等。

从研究的聚焦热点来看,这是符合民族文化研究与发展的普遍规律的。云南水族本身因自然、人文环境的不同,在其现有文化传统上,有一些区别于全国水族主要聚居区贵州三都水族的文化传统而形成特有的文化因子,从而凸显云南水族自身的特色,“吞口”崇拜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云南水族独有的文化因素。各类专家学者自然也会以之为重点而展开研究,所以对吞口的研究是聚焦度最高的。此外,研究云南水族的内容还包括教育、族源、语言、民俗、舞蹈、族源等多个方面。但总体而言研究范围还不够宽广,对云南水族的物质文化譬如建筑、服饰、饮食等,对精神文化譬如宗教、信仰、禁忌等,对民间文艺、语言文字、岁时节日、人生礼仪等各个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如此才能够更为全面和深入地挖掘云南水族的文化魅力。

表6 论文主题分类情况表

三、对云南水族研究的总体评价

从以上的文献来源及文献基本情况的分析来看,当前对云南水族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对云南水族的持续发展及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纵观全国对水族研究的文献,同贵州研究学者相比,云南水族的研究还是显得较为滞后的。

(一)发文量少,成果不够丰富

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杨秀璋使用Python自定义爬虫抓取中国知网水族领域相关的学术成果信息,指出从1953—2018年共收录990篇水族领域的学术文献,其中期刊论文有662篇,会议论文106篇,博士论文7篇,硕士论文91篇。[2]同时间段,关于云南水族的学术文献中,期刊论文有62篇,占比9.4%;会议论文共有3篇,占比2.8%;硕士论文3篇,即: 《云南省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扶贫问题研究》 《古敢水族<吞口>舞创作的文化背景与价值研究》 《云南富源古敢水族图案元素的应用研究》,占比3.3%;没有直接研究云南水族的博士论文,只有《云南民族识别研究》 1篇博士论文,其中有一小部分的内容即第五章第四节“对云南水族的民族识别”涉及云南水族。而在众多水族文化研究的专著中,关于云南水族研究的专著也并不多见,主要有《云南富源水族文化揽要》 (2018年版)、 《当代云南水族简史》 (2015年版)、 《中国乐额水族文化探》 (2015年版)、 《富源水族民歌》 (2004)、《云南少数民族图库普米族、水族、布依族》 (2004年版)、云南民族村寨调查《水族——富源古敢乡都章村》(2001年版)、《云南富源水族》 (1995年版),文本数量屈指可数。

可见,在众多文献中,关于云南水族研究的文献总体数量较少,成果不多。

(二) 缺乏跟踪,研究持续性差

从表1可看出,最早的一篇关于云南水族的论文始于徐彬《民族教育与民族经济的良性循环——谈云南省富源县古敢水族乡的教育成就及其影响》,发表在《民族教育研究》 1994年第1期。此后陆陆续续基本上能够保持每年1—2篇的发文量。在2011—2013年间,是云南水族研究发文量最集中的一段时期,以曲靖师范学院荀利波、肖渊实、臧国书等为代表,集中刊发了几篇文章,如《基于文化消费背景的古敢水族“吞口”舞解读》 《基于文献学的古敢水族族源考》 《古敢水族“吞口”崇拜与<吞口>舞解读》《云南省水族“吞口”舞的文化特质解析》 《云南水族文化研究综述》《图腾、巫术、艺术——论富源水族“吞口”的审美演变》等等。其中,2011年发文11篇,2012年发文8篇。而在此之后的研究成果很少,直至近两年才稍微有部分成果,如《云南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刍议》 (2018年)、 《富源古敢乡:悠悠水韵立起来》 (2018年)、 《云南水族民间舞蹈的生存语境与文化内涵》 (2016年)。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荀利波于2010年完成了其在云南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古敢水族〈吞口〉舞舞创作的文化背景与价值研究》,其后在2011年集中发表了4篇学术期刊文章,2012年发表了1篇学术期刊文章,可见是由硕士论文衍生出了系列文章。但在此之后,并未见其有更多的持续关注,未见有任何关于云南水族的论文发表。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其他几名核心作者,如肖渊实、臧国书、张兴雄等,分别于2008—2009年、2011—2013年发表过几篇文章之后,并未见后期有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的持续性较差,不能形成一批系列成果;没有形成长期跟踪研究的态势。

(三)影响力小,关注度不够

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及发展研究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繁荣发展的省份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当下,云南要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要建设成为民族文化强省,就必然要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但现有的已发表文章的论文作者,多数只有一篇的成果,也没有形成作者群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持续关注和调查,缺乏学科带头人。从全省民族文化研究来看,对水族文化的研究不够突出,成果较少,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更少;从全国水族文化研究来看,主要研究的是贵州境内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水族文化,对云南水族的关注度不高,形成了云南水族研究的盲区。

从作者划分区域来看,来自曲靖师范学院的研究者最多,其次还有曲靖市、富源县相关民族及文化工作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如市民宗局、市文旅局、县文化馆、县文管所等。而全省全市其他学校及相关单位部门的研究者对此关注度不够,基本没有涉及相关的研究。

概括而言,云南水族研究的文献还有很多需要弥补和提升的空间,填补当前云南水族研究的空白区,将进一步彰显云南水族的特色,这是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可与贵州水族文化的研究形成相互映衬,可视为是对现有水族文化研究的一种完善和充实。

猜你喜欢
曲靖水族师范学院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水族敬酒歌
昊龙集团·曲靖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昊龙集团·曲靖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洛阳师范学院
蒋正永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上帝的水族馆
The Analysis of Catherine’s Personalities in Wuthering He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