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1-17 09:01张文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0年1期
关键词:老虎观点尝试

张文平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不愿意向教师提问,有的学生只是偶尔提一些问题,这说明学生的问题意识大多比较薄弱。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具有明显的向师性特征,会将教师视为课堂的绝对权威,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大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状态导致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质疑批判的精神就更少了。然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必须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的特点,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设计了不少能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这样能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一、指导观察,发现问题

在指导学生提升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我首先利用了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经常引导他们参与到观察中,鼓励他们在观察中发现文本里有违常理的地方,然后围绕这些方面提出问题,这样就能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其中的“陌生”之处:有哪些字词是自己不认识的;有哪些字词虽然认识,但是在文章中有特别的意味;有哪些表现手法是自己平常很少注意到的;有哪些标点给人异样的感觉。这些问题都能拿来讨论。

在指导学生学习《雪孩子》(统编本二上)的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将绘本故事和课文放在一起进行阅读,通过图配文的方式辅助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观察图画中的内容,然后对照课文中的内容,看看文章中是否准确地描述了图片里的画面。此外,我还鼓励学生尝试围绕文字进行仔细阅读,找一下其中有哪些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或者是不太理解的地方。有学生提出:“‘蹿出火星,这里为何不用‘冒呢?‘蹿不是一定要有脚才能‘蹿的吗?”我鼓励学生尝试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说说课文为何要用“蹿”。有学生认为:“火是突然出现的,不然小兔子也不会来不及跑。用‘蹿就能更好地形容火的速度很快,我觉得这里用‘蹿还是很合适的。”我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各种类似的问题,并和同桌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增强问题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学习的过程,而是其通过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同化的过程。在引导学生发展问题意识的过程中,我也没有直接将问题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尝试展开自主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展开迁移学习,完成知识经验的转化和改造。

二、实践体验,探究问题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比较活泼好动,因此我在教学中还常常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体验中,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体验,自主发现问题,并探究这些问题。我常常给学生设置各种主题的课外活動,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调查发现、采访交流等方式深入体验,并积极分析在此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最后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入手探究这些问题,综合考量得出答案。

《秋天的雨》(统编本三上)是一篇很优美的散文,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主题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作者是怎样展现秋天的雨的呢?为何你一读就发现这肯定是秋天的雨,不是春天或者其他季节的雨呢?”我鼓励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实践活动,拓展阅读更多描写景物的文章,看看这些文章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首先通过自主搜索找到了类似的文章,然后通过交流分析,找到其中写得好的句子,然后分析发现它们往往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一种或几种修辞手法。还有学生发现:“在文章中主题是什么,所写的内容就会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秋天的雨》就选择了‘银杏树这样在秋天会变色的叶子,更具有典型性。还有‘菊花,这也是秋天才有的。文章这样写,自然就能体现出这是秋天的风,而不是其他季节的风。”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总结,汇总出问题的答案。

在组织学生展开实践的活动中,我尝试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实践活动。这样的活动既考虑到了学生现有的水平,同时也关注到了学生的发展潜能。这样能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逐步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跨越自身的最近发展区,稳步提升学习能力。

三、分享观点,解决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还常常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等活动。我组织学生参与“头脑风暴”等活动,让他们畅所欲言,围绕某一个主题提出各种观点,然后整合这些观点,分出主次,合并相同的观点,最后尝试自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方法也能促使学生提升其问题意识。

在教学《狐假虎威》(统编本二上)时,有学生提出了问题:“狐狸的办法其实很拙劣啊,为何老虎就真的会上当呢?”我肯定了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自主讨论。学生首先围绕此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学生认为:“因为老虎比较笨。”有学生认为:“因为狐狸用‘老天爷的名头来压老虎,老虎就相信了。”还有学生认为:“狐狸在说话的时候十分自信,让老虎认为它说的话具有很高的真实性。”此后我组织学生整合自己的观点。学生认为:“老虎过于亲信对方,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而狐狸十分懂得伪装自己,表现得十分冷静,这是更主要的原因。”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顺利地解决了问题,我鼓励学生在遇到其他问题的时候也采用类似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

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了对话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是充满人文情怀的,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对话式的教学,展开平等开放的交流。我在组织学生展开分享观点的过程中,也组织学生展开多元对话,促使学生在开放平等的交流活动中解放思想,不断地发展质疑能力,在轻松活泼的对话情境中提升能力。

四、表达输出,内化问题

由于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有时候虽然已经理解了问题,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将其表达出来。因此我在教学中常常组织学生通过写调查报告等方法尝试展开表达,这样就能让学生形成内化,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小马过河》(统编本二下)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提出了问题:“这则故事不仅仅是讲述小马怎么过河那么简单的吧,是不是还有更深的意义在里面呢?”我鼓励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自主讨论。在学生讨论后,我则鼓励他们通过写话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写下来,看看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有学生认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通过积极实践的方式获得知识,而不能只是听信别人说的话……”此时学生想举一个例子,但是却发现自己不知道该举什么例子。这就是在表达输出的时候出现了问题。我鼓励学生在这个时候回顾之前讨论的内容,或者再次和同伴进行讨论。最后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表达。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后要尝试整理自己的语言,尝试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看到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否深刻,以便进一步展开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探究结果。在尝试整理语言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一些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问题,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内化知识。

在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产生兴趣,促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地展开阅读。

(作者单位:湖北枣阳市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猜你喜欢
老虎观点尝试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老虎喜欢吃什么
老虎不在家
尝试
老虎变成猫
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