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律
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迫切而长远的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时代对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创新能力在众多能力要求中脱颖而出。如何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从创新的角度发现问题,利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拓展综合素养,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创新意识是人类长期发展产生的,提升竞争力。增加优势的重要途径。传统教学往往注重对考试相关的能力培养,忽略了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即创新意识。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且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若能率先意识到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并及时在教学中改进优化,将取得显著的成就。
小学生刚刚开启学习生涯,对学习知识的意识尚不明确,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了解,更不必说创新意识和新颖的思维模式。影响学习效果的除智力因素就是能力因素,创新能力是新的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创新能力是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取得的能力绝不仅仅是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数学作为一门生活学科,最能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最需要创新和思维能力。
2.1 创造新型师生关系
最重要的是将课堂还给学生,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只需做好引导工作,不能越俎代庖。这有助于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在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的同时,给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受到传统模式的制约,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强的被动性,这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十分不利,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一启蒙时期。要通过老师的合理引导,让学生从小具有自主探究的意识,不被教育模式固化思维。新型师生关系是民主和谐的,既需要学生的充分尊重,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小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的求胜心理和比较意识,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并且在对待学生之间的差距时要以平等的心态,不偏心不溺爱才是促进学生参与创新的良好条件。
2.2 鼓励学生质疑与解疑
学起于思,参与到思考中的体现就是能提出疑问,并试着解决疑问。由于能力不足产生的依赖性是创新意识提升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尚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阶段,不能对老师和课本有根深蒂固的权威和盲听盲从,也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在学习中应当善于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养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这种质疑的氛围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为基础,老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对能体现深入思考的问题要表扬和提倡,不能轻易的以正确错误判断一个问题的价值,这也是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探索精神。至于解疑,还是以老师的指导为主,建立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独木难成林,团队的作用远比个人强大。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也便于学生发现同伴的问题,从而反思自身,合作是分享成果的环节,也是分享问题的环节。
2.3 借助工具培养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离不开多种多样的教具和模型,老师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借助辅助工具帮助学生认识新概念新事物。创新是在对已有知识和基本要求都有很好的掌握之后而言的,没有很好的认知基础却谈创新是没有道理的。让学生通过成功的动手操作中体会成就感,既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探索,也是对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兴趣对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创新同样离不开新科技的应用,如今多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很大的贡献。许多抽象复杂的概念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展示下显得通俗易懂。而对于大多数具体的事物,也能通过现象展现本质,如在认识图形这一模块,大量运用了通过实物提炼本质,固定的点和旋转的射线组成了角,大量整齐排列的一列点组成了直线,直线组合成面,面与面结合形成物体。
2.4 立足教材拓展学习空间
书本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老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方向,教材的编写凝聚了许多的精华,在教学环节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是教学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教材内容是满足不了学生对新知识,新领域的探究需求的。毋庸置疑的是教材有落后性,不能很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与学生的认知产生共鸣。因此要探索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料和教学方式。
对小学生而言,所谓创新,不是要求学生能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或概念,而是在学习新事物时能使用具有个性且有效的方法。生活也是数学教育的课堂,数学来源于生活,利用好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特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充分展示教材的魅力,应利用好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的思维,不能一味向正确答案靠拢而打击学生的发散思维;且要通过联系实际、联系新旧知识。联系课内外知识的问题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学生的发展依靠老师的指导,但归根结底学习是依靠自己的事情,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爱,更离不开一步步提升自我能力,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老师要抓住这一点,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立足学生长远发展,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锐意改革,调整理论与实践的分配,创设适合创新能力成长的教学情境。
(作者单位: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聚亨路校区)
下,对做人的道理、礼貌用语等内容进行学习和掌握,使德育与教学活动进行更加紧密地融合。又如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从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通过借助于英语游戏,使学生养成守规则、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立德樹人理念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要对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做好把握,使德育教育渗透更好地满足立德树人需要,将德育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明白做人的道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立德树人理念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德育教育的融合,要注重对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善,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能够对信息技术进行应用,提升英语教学的乐趣。此外,注重对寓德过程进行把握,做好细节指导,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和质量。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营溪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