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桢, 林晓鸣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护理部, 云南 昆明, 65003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我国住院患者静脉输注的给药方式高达70%~90%[1-2]。临床护士作为静脉治疗技术最直接的实施者,其对静脉治疗操作、使用工具、维护等相关知识的认知是保障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研究通过调查临床护士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高护士静脉治疗护理能力提供依据。
选取云南省昆明市某三级综合医院临床科室21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已经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②从事临床护理工作;③知情并自愿参加本调查。排除标准:①进修护士;②调查期间外出学习、休假者。
1.2.1 调查工具: 采用云南省护理学会统一编制的问卷,问卷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护士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静脉输液治疗专科培训情况。第2部分为云南省护理学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3 年颁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3]设计的卫生行业标准实践现状调查表,共32个条目,主要调查临床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了解程度和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其中13~30题涉及静脉治疗操作要点、 维护等知识,根据正确率和错误率确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指定研究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讲解研究目的,取得知情同意。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240 份,回收问卷 220 份,有效问卷 210 份,有效率回收率87.50%。
本次调查的210名临床护士均为女性,学历:硕士1(0.48%)名,本科136(64.76%)名,大专69(32.86%)名,中专4(1.90%)名;职称:主任护师1(0.48%)名,副主任护师1(0.48%)名,主管护师39(18.57%)名,护师94(44.76%)名,护士75(35.71%)名;工作年限:≥10年76(36.19%)名,6~9年50(23.81%)名,1~5年68(32.38%)名,<1年16(7.62%)名;专科培训情况:接受过静脉治疗专科培训13(6.19%)名,未接受过培训197(93.81%)名。
本调查结果显示,77.62%(163/210)的护士知晓《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22.38%(47/210)的护士不知晓;知晓途径主要为护理部培训、护理学术杂志和网络;所在护理单元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整体掌握熟悉程度自评:非常熟练24(11.43%)名、比较熟练67(31.90%)名、一般84(40.00%)名、不太熟悉25(11.91 %)名、非常不熟悉10(4.76%)名。
临床护士对“使用何种液体进行冲、封管”认知度最高,对“输液接头及附加装置的更换要求”认知度最低。静脉治疗相关知识条目中仅有“使用何种液体进行冲、封管”“操作前是否进行评估”“静脉治疗的操作核对要求”3个条目的正确率>85%,其余条目的正确率均<60%。见表1。
表1 静脉治疗相关知识条目正确率
2013年我国国家卫计委发布了《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并于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实施。本调查结果显示,仍有22.38%(47/210)的护士不知晓《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且仅有24(11.43%)名护士非常熟练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提示临床护士对相关《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认知水平仍有待提升。本调查结果还显示,护理部培训是护士了解《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主要的途径,这与其他相关研究[4-5]调查结果一致,因此医院护理部应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静脉治疗的相关培训,提高临床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理解,提升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的重视程度。
本次调查显示,静脉治疗相关知识条目中仅有“使用何种液体进行冲、封管”“操作前是否进行评估”“静脉治疗的操作核对要求”3个条目的正确率>85%,其余条目的正确率均<60%,可见临床护士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临床护士是否接受过较为全面的静脉治疗培训有关。多项研究[6-8]表明,系统的培训能促使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较好地接受和应用专业知识,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可以提高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掌握程度。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静脉治疗培训,拓展培训方式,不断提高临床护士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
综上所述,《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能够指导护士的临床实践,保障静脉治疗安全。临床护士应增加对《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了解,提高对静脉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医院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培训。此外,接受过静脉治疗专科培训的护士,应充分利用自身静脉治疗方面的丰富经验,积极为其他临床护士提供业务技术指导,提高全院护士对静脉治疗规范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