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慧宏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民族教育研究对象主要是民族教育实践中的某种现象、潜在问题或客观规律,并且出于对民族教育的人文关怀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批学者已投身民族教育研究领域。那么何谓“裕固族教育研究”?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裕固族教育研究固然是以探究裕固族及其聚居区的教育活动及其文化价值为要旨的学术领域。[1]9既然裕固族教育研究被部分学者认定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来加以构建,也吸引了大批包括钟进文、巴战龙、安维武等本土中青年学者在内的研究者参与。那么作为一名民族教育研究者,笔者对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一个学术领域被构建持有三点疑问:其一,何以需要,即裕固族教育研究为何需要作为学术领域被加以构建?其二,何以可能,即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构建如何才能成为可能?其三,何以实现,即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构建目标如何实现?带着以上问题,笔者关注了裕固族青年学者巴战龙博士及他的系列著作。
基于对三重疑问的质询,笔者通过阅读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巴战龙老师所著述的并于2017年4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的《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裕固族教育研究》来推进思考。首先笔者想通过阅读著作来消解第一个问题,即寻找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构建何以需要?在作为本族学者的巴战龙博士看来,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裕固族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其中历史研究、语言研究和民俗研究的成果最多,尤其是西部裕固族语研究最为国际化、学术水平逼近国际一流水平。裕固族教育研究是裕固组研究的一个薄弱领域,也是一个蕴含无限潜力的领域。[2]2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得以建构,能更好地为发展裕固族教育和保持裕固族语言服务,如通过推行双语教育来培养“民汉兼通”型双语人才。在人类学中,往往把语言看作是“文化资源”和“文化实践”。人类学视域下,双语教育具有培育人类共同文化、尊重人类差异、传承与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意义。[3]其二,早期记述“锡喇回鹘儿”现代学校教育活动的《祁连山北麓调查报告》[4]和传记《顾嘉堪布传——祁连山藏民教育之创办者》[5]以及后来的相关研究均涉及裕固族教育,随着裕固族教育研究探索与实践,“何谓裕固族教育研究”成为最基本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基于此,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需要主动作为知识整合和领域构建,从而来吸引更多学者涉足这一新兴领域研究。
人类学视野中的教育研究讲求以“他者的眼光”来审视现实问题,进而做到“推他及己”,这是教育人类学的基本范式。那么巴战龙博士作为裕固族学者对本民族教育研究领域学术构建何以可能?这就需要我们从领域构建的学理分析入手来观照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构建实现过程。一方面,从学科发展视角来看,随着“裕固学”取代“裕固族研究”的逐渐兴起,裕固族教育研究被整合为裕固学的一个核心的子领域是这一学科发展的必然结果。[2]2另一方面,从学术领域构建视角来看,任何学科中新兴研究领域的构建实际是对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划定,即研究领域是研究对象的范畴化和特定化,这种过程实际也是研究领域被持续地刻画、深化和拓展,并被突显和承认的过程。因此,确定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对象成为该领域被加以构建的逻辑起点,裕固族教育研究对象与功能、性质与定位、学科基础与理论渊源、方法与伦理等的论述则是领域得以构建的基础研究工作。
凡是新兴学术研究领域的开辟,皆需要研究者具备扎实的学理基础、独特的学术思维和丰盈的人道主义情怀,更需要亲历亲为的行动能力和不拘一格的创新能力。首先,构建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需要专业型研究者作为先行者。巴战龙先生作为裕固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研究者,他将裕固族教育研究创设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并加以建构,实际上是作为局内人或行动者研究本民族教育可以规避“壁上观”或书斋式偏见,还会使所开展的研究因使命感和责任感驱动、务实和切实的态度做法而更加深入且全面。其次,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新兴学术领域的构建需要相关学科提供学理基础。根据巴战龙博士的观点来看,裕固族教育研究尚处于发展中,需要更多的发掘和分析关于裕固族教育的生物事实、心理事实、社会事实和文化事实,[1]21所以他在领域构建中将“教育人类学诸学科”作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最后,领域构建需要学术研究成果来佐证。巴战龙先生作为专业型研究者以“教育人类学诸学科”作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进而开展了系列裕固族教育研究活动并产出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也为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佐证。
巴战龙博士的著作《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裕固族教育研究》,顾名思义,是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切入,通过对“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加以论述来尝试为“领域构建”的奠定基础。
首先,巴战龙博士根据“活动说”和“关系说”两种解说来把握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对象并指出,“从教育人类学的研究风格和学术理路出发,裕固族教育研究最核心的对象是教育活动,但是专家学者又常常不能止步于对教育活动的分析,而是需要更进一步通过对教育活动的分析来透视各种‘关系’,例如国家与社会、制度与行动的关系等等。”[1]5确定了裕固族研究所在的对象,我们还需要将裕固族教育研究置于特定情境中来界定其具有哪些功能?著作中将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亚(子)领域来赋予其两种特定功能:其一,作为本体功能的学术功能;其二,作为附属功能的咨询功能。[1]6-7同样,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性质与定位也是其被构建为子领域的要素。
其次,巴战龙博士从整体论视角切入对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性质和定位做了思考与探索并指出,裕固族教育研究是多学科参与其中的学术领域,同时也是民族研究和教育研究的交叉学术领域。[1]13裕固族教育研究同其它民族教育研究工作一样,需要关注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与实践,这些学科为其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并提供了方法论借鉴。至于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定位实际是介于确定与不确定之间的动态平衡的社会和文化过程,他在著作中结合社会学和人类学相关理论指出,“裕固族教育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学术领域,也是一种中观性的学术领域。”[1]14定位形塑性质,性质规制定位,二者相互牵制,不可分可。
再次,基于对“惟学科主义”和“惟超(跨)学科主义”的批判而却不反对从具体学科视角出发研究裕固族教育,巴战龙博士将裕固族教育研究定位为综合性学术领域,并指出把“教育人类学诸学科作为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科基础”是出于对领域建构和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而做出的较优选择。[1]22根据作者的陈述来看,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学术领域未来进一步扩张必将借鉴其他学科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
最后,基于对裕固学和裕固族研究的整体观照,巴战龙博士发现裕固族教育研究处于薄弱领域,与裕固族各项这会事业发展不相称,所以确定裕固族教育研究为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并加以建构成为必要。同样,这个新兴领域也是一个多学科参与和互动的学术领域,这一学术领域借鉴了国际少数族群教育发展和研究经验。
著作第二编和第三编在梳理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遵循“历史—主题—政策”并置的逻辑,撰写了系列关照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种形态下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第一类,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类文章。主要有《成就与问题:中国裕固族教育研究六十年》《近五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以期刊报纸文献为例》《近五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进展述评——以学位论文为例》《裕固族教育研究新成果——〈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志〉述评》。[1]37-76第二类,裕固族教育主题学术论文。诸如《简论21世纪裕固族教育的文化使命》《裕固族学校教育功能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县域学前教育发展的教育人类学研究——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裕固族学校舞蹈教育发展刍议——以乡土教材〈裕固族舞蹈〉为中心》《裕固族儿童“剃头仪式”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学校教育与地方知识关系探究——基于一项裕固族乡村社区民族志研究》《裕固族文化融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在学校教育中追求语言公平传承的历程——对三次裕固语教育试验的本质性个案研究》《打造双语家庭——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思路》《如何打造双语家庭——裕固族语言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研究》。[1]77-201第三类,促进裕固族教育发展的政策研究。如《裕固族基础教育发展:成就与政策》《加快民族文化课程建设促进人口较少民族发展》。[1]204-214事实上,这些成果都是裕固族教育研究被确立为新兴学术领域的奠基性学术成果。
巴战龙博士的著作《教育人类学视野中的裕固族教育研究》回答了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构建“何以需要”、“何以可能”和“何以实现”的逻辑质询。从著作的体例设计来看,从该领域确定通过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裕固族教育学术史,并站位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维视域下对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学术领域加以“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构建。从内容特点来看,著作选择教育人类学视角来审视裕固族教育并尝试初步构建裕固族教育研究新兴学术领域。从学术文化来看,著作做到了“传统”与“现代”并重。从学术理念来看,著作秉持了“批判性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理念。最后,从研究逻辑来看,著作严格遵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重逻辑来呈现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的构建过程,进而立足于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开展相关研究。因此,该著作就是“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新兴学术领域构建的标志性学术成果。
总体而言,著作以构建“开放社会科学”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阐释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对象与功能、性质与定位和学科基础之上,提出了裕固族教育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并加以构建,然后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遵循“领域—历史—主题—政策”的逻辑,撰写了系列关照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三种形态下的裕固族教育研究的学术论文来作为本领域主题研究,最终为构建出裕固族教育研究奠定基础。事实上,巴战龙博士将“裕固族教育研究”作为一个“新兴学术领域”加以构建,将为有效防止近年来裕固族教育研究“井喷式”的发展所出现一些研究深度不够、水平不高、理论薄弱等问题的发生提供学术治理的一剂解药,为裕固族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6]至于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能否成为民族教育研究者持续关注的学术领域,不仅需要以巴战龙博士为代表的裕固族本族学者持续努力,也需要更多具有较高学术素养和实践关怀的兄弟民族研究者涉足这一尚处于初创阶段的新兴学术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