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农办加工,路在何方?

2020-01-17 18:52:03王晶晶董晓霞
中国乳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销路奶农加工厂

文/王晶晶 董晓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为了优化我国奶业养殖与加工的利益联结,提升奶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设加工厂”,同年12月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生产带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2019年以来,多个省(市、区)相继出台的奶业振兴文件中均提出“支持奶农发展加工”。

那么,奶农对这一政策有何看法?2019年,笔者走访了河北、辽宁、甘肃、浙江等省份的多家牧场,了解到很多牧场对国家鼓励奶农办加工政策有着自己的理解并反映奶农办加工“难”,其中1 家国营万头牧场的董事长直言“宁愿花20 亿元、30 亿元建牧场,也不能花5 亿元建加工厂”。带着对这句话的疑惑,笔者在走访了多家已开办或正在筹办乳制品加工厂的牧场负责人,随后得解。

奶农发展加工难在哪儿?

难在审批

辽宁省某牧场的负责人告诉笔者,奶农办加工厂要想合法运营需要2 个证:一个是营业执照,一个是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类别为乳制品),后者的办理,在他们当地没有先河。现有的小型加工厂都是2008年前建厂并经营至今,2008年以后政策变严,审批收紧。

该牧场从2017年开始选址建加工厂,2018年建成,开始着手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2018年7月,取得营业执照,而食品生产许可证直到2019年5月才顺利办下来。申请、备案、组织专家评审、检查、验收,因为没有先例,环环推进都很艰难。此外,加工厂虽小,但化验、检测等配置和细则都要按照大型乳品企业的标准实施,目前加工厂总投资1 728.4 万元,仅质量检测设施、设备就已投入229.1 万元。

难在销路

“办厂时审批最难,办好厂以后销售更难。以前是养牛难,现在办了加工厂就更难了,每天都要出去跑市场,全部心思都扑在销路上”。辽宁某牧场负责人告诉笔者,“国内大多数消费者习惯早上喝豆浆和粥,普遍未养成喝牛奶的习惯,尤其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需要多宣传喝奶的健康理念,否则销路很难打开”。甘肃、浙江、河北等地调研牧场的负责人也认为,“如果销路不解决,牧场办加工厂很难成功,牧场加工的乳制品进入超市销售的成本太高,基本不可能实现,需要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和销售模式”。

销路打不开,是制约牧场发展加工的最大瓶颈。调研牧场中,已经发展加工的牧场,因为销路问题,其加工产能也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正在筹备发展加工的牧场,因为销路问题,其目前代加工的产品相对数量也不大,牧场的绝大部分生鲜乳还是销售给了其他大型乳品企业。以上述调研的辽宁某牧场为例,日产几吨的加工产能目前每天只生产600 千克的乳制品,人员工资、运输费用、折旧费用等算下来,每月都要亏损30 万元。浙江某牧场尽管不亏损,但是每天加工量也不足2 000 千克,其余7.2 吨的生鲜乳卖给大型乳品企业,即使2020年生产线全部开工,如果销量上不去,产能依然会过剩。

奶农不发展加工也很难!

调研的牧场多数一直与大型乳品企业合作,但是乳品企业给的奶价不够理想,仅仅处于盈亏平衡点。2019年奶价向好,部分牧场反映他们合作的乳品企业随行就市提高了奶价,但是还有一些牧场反映,他们合作的乳品企业并没有提高价格,由于他们与乳品企业签订的是长期合同,合约在身不能违约,只能咬牙坚持。

为了提高牧场收益和话语权,调研牧场也尝试过奶吧。其中辽宁某牧场2017年前后投资200 多万元开办奶吧,后来发现奶吧经营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顶不住亏损,于是撤出了。一个偶然的机会,牧场的负责人在新闻上看到李克强总理访问荷兰,发现荷兰牧场都有自己的加工厂,而且国外人喝的都是低温奶,很少有常温奶,场长觉得随着国民营养健康意识的提高,低温奶将是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这才着手办加工厂。

目前考虑发展加工的牧场,多数所在地区没有大型乳制品加工厂,或者仅有个别很小的加工厂,低温奶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奶农办加工如果发展得好,对地方的奶业发展是很好的促进和补充,正如辽宁某牧场负责人所说,辽宁盘锦地区没有乳制品加工厂,牧场建加工厂,说小了是想提高收益,延长产业链,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说大了是为家乡市民做贡献,让他们喝到新鲜、优质的牛奶,也是奶业振兴的一部分。

奶农发展加工如何走下去?

国家鼓励奶农发展加工的目的,是让奶农分享加工增值收益,从而进一步保障中小奶农的利益。政策实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奶农发展加工这条路看上去并没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美好,似乎大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之感。

然而,古往今来,没有一条改革之路是好走的。奶农办加工这件事就好比一粒种子,飘落在了干燥的土壤里,或许发芽的概率很低,但是如果浇灌一下,会还土地一片绿荫。而浇灌者便是政府,在奶农发展加工的过程中,政府支持和监管是保障,也是未来奶农发展加工这一模式能否成败的关键。

政策扶持要跟上

一是推动修订出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放宽乳制品加工准入政策,放宽乳制品加工准入限制;二是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利息高的问题;三是确保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补贴的政策落地,打通项目补贴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享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企业家人才培养

在多省调研时发现,不管是办奶吧还是办加工厂,对奶农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从原来的与牛打交道,到现在的与人、与市场打交道,思路方法完全不一样。因此,要开展企业家人才的再培养、再提高,培训出懂市场、懂管理的企业家队伍。

推进“牛奶本地化”活动

政府应加强牛奶知识的公益科普,让消费者了解低温奶的营养优势,增强“当地,当天,当然新鲜”的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和食用本地牛奶,对政府、学校等公共部门食堂食材的采购应鼓励优先考虑本地奶,拓宽奶农办加工的销售渠道。

诚然,政府是未来奶农发展加工这一模式能否成败的关键,但是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奶农发展加工,办与不办,牧场要有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如同创业一样,都很艰难,有成功就有失败。在这样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谋者胜于计,勇者胜于胆,智者胜于藏。

猜你喜欢
销路奶农加工厂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蜜蜂杂志(2022年2期)2022-04-15 03:08:30
给土特产穿“花衣” 打开销路闯出富路
今日农业(2021年12期)2021-10-14 07:30:48
参观便便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销路受阻,超100亿产值“蛙类养殖”损失严重!业内人士呼吁:禁售须谨慎
当代水产(2020年3期)2020-06-15 12:02:28
急! 成蟹没销路,蟹苗运输困难,蟹农在线求救
当代水产(2020年2期)2020-03-17 06:56:40
参观奶酪加工厂
抗议
畅谈(2019年4期)2019-03-30 10:16:10
人民日报
奶农“倒奶”无关“姓社姓资”
食品界(2015年3期)2015-04-02 04: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