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路径初探

2020-01-17 15:40朱茂宗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师德队伍辅导员

朱茂宗

(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合肥 230032)

高校辅导员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指引者,其自身的道德品质、人格修养、专业素质等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与娴熟的业务能力,更加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职业素养。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和改进其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好其思政育人功能,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本质内涵

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不仅需要具备处理学生评奖评优、贫困资助、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突发事件、就业发展等日常事务的能力,更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具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品德修养教育的思政引领能力。相比高校教师师德,辅导员师德具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

(一) 高校辅导员师德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的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的首要任务,对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018年首批“00”后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面对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由于自身人生经历与社会阅历的局限性,缺乏对是非的判别能力。对此,高校辅导员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以引导“00”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 高校辅导员师德要求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

高校辅导员始终工作在学生管理第一线,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需要处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几乎每天都跟学生在一起,辅导员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成长成才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形成示范和引导,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成才。

(三) 高校辅导员师德要求具有全面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不仅要督促学生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需要带领学生开展各类课外文艺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完成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同学进行谈心谈话,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必须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活动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

二、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高等教育对高校思政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认真负责,一切以工作为中心,同时要求辅导员与时俱进,更新学生工作观念,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更要具有甘为人梯、乐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思政辅导员的队伍的师德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主要体现为面对日渐完善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和纷繁复杂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仍然能够稳筑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爱生教生,教学管理实事求是,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是,近年来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质量。

(一)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辅导员队伍体系准入标准趋于一致,大部分高校要求聘任应届毕业生从事辅导员工作,很多的毕业生自身的政治理论功底较弱,无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没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些应届毕业生甚至从不关注国家时政热点,缺乏思想政治意识,难以用党的理论和国家大政方针去熏陶和感染学生,无法给高校大学生应有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受众不断扩大,很多高校学生数量高速增长,高校辅导员数量难以满足学生管理的要求,故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缺口较大,很多高校为了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放低了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标准,招聘时不限制专业,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很多都是非思政专业,从而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背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时容易产生偏差,导致工作效率降低,长此以往容易影响其职业认同感,职业倦怠感与消极心理不断滋长。

(二) 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和职业方向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高校将辅导员定位为行政管理岗,忽略了辅导员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岗位被误认为是处理学生的日常琐事的专职老师,在整个高校思政队伍中也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导致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理水平难以提高。同时,很多的辅导员老师对自身职业方向并不明确,甚至是作为初入职场的跳板,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管理工作,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也不明确,不知如何提升自己,更加没有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每天忙于学生日常琐事的处理。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工作积极性不断降低,产生懈怠情绪,对学生工作甚至得过且过,无法将高校辅导员思政育人落实到实处。

(三) 多元化思想使高校辅导员价值取向功利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准入趋于提高,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招聘大多数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要求是应届毕业生。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的应届毕业生思想较为活跃,受到过多元化的社会主流思想的洗礼,对思想政治的判别能力不足,社会主义理想想念不够坚定,容易受到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现实主义等思想的负面影响,使得高校辅导员的价值观发生扭曲,在实际工作中追求金钱和利益,甚至与学生进行等价交换,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另外,有些高校辅导员认为学生管理工作是为学生求发展和谋利益,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毫无作用,因此对学生工作消极怠工,热衷于写自己的论文,追求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高职称,并努力争取外出学习和进修的机会,为自己将来转岗积极奔走。

(四) 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内容泛化导致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很多高校的辅导员与学生配比都达不到国家规定的1∶200的比例。同时,高校学生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无形中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内容和强度,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以及考研和就业等全部内容,其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压力之大,每天忙于学生的日常琐事,长期处于精神紧绷并疲惫的状态。有些高校模糊辅导员岗位职责,除了处理学生管理相关工作,还需要处理学校或者学院行政管理方面的党政工作,甚至还需要接受学院的教学任务安排,使得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繁重繁杂,加之来自职业发展与家庭的压力,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几乎没有私人时间或者零散时间,无法专心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没有规划自己生活和职业发展的精力。另外,与高校专业课教师相比,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与晋升渠道并不明确,导致辅导员队伍人员流动量较大,队伍稳定性较差。

三、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师生代表座谈上提出要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四有标准中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爱之心”都是属于师德建设的范畴,更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成为一名仁师,高校辅导员必须比普通教育工作者践行更高的师德标准和要求,故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

(一)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辅导员岗位职责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文化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理论发生碰撞。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高校辅导员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在时代变革中创新发展优秀思想政治理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不断更新与创新育人观念,加强党的最新理论的学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全过程。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充当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发扬爱岗敬业、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须明确学生工作万条线,辅导员工作一根针的工作原理,努力做到关注、关心、爱护自己的每一名学生,充分发挥“蜡炬”“春蚕”的奉献精神。须明确辅导员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能在繁琐的工作中不厌其烦,任劳任怨,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

(二)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制度管理,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应严格思政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对每年新入职的辅导员严格把关,对于不符合辅导员岗位要求的人员严禁进入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完善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对辅导员日常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将辅导员工作规范制度化,制定《辅导员工作规范》《辅导员工作手册》等,从制度层面形成对高校辅导员的约束力。同时将辅导员工作制度规范纳入辅导员考评机制,将辅导员工作规范化作为其评奖评优、晋升职称和职位的重要指标,对辅导员职业道德实行学校考评、部门考核、辅导员互评、学生打分以及辅导员自评的五级评价体系,全方位考核评价辅导员师德水平,将辅导员考核由定性考核转变为定量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进行公示,以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

(三) 树立辅导员职业道德模范,以党建推动辅导员师德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不仅在生活和学习上积极引导学生,同时还担任学生入党的第一介绍人。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教师的职业道德,更应该以一名中共优秀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党的廉洁作风来带动教师的师德和师风。辅导员可以通过党员教育活动进行照镜子、正衣冠,明确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进行自我完善。同时,通过树立辅导员职业道德模范,将模范辅导员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以及成熟的工作方法进行宣传,推动整个辅导员队伍向前发展。通过师德模范也可以起到正向引导作用,让辅导员队伍明确,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塑造辅导员的个人品牌,才能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的业绩,赢得学生的尊重,最终实现辅导员的人生价值。

(四) 切实关心辅导员队伍工作与生活,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较为繁琐的工作之一,辅导员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较大,需要辅导员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事务性工作上。同时,高校辅导员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在辅导员岗位上不仅付出大量时间和青春,同时也在积极思考晋升和发展的机会。所以高校应该在辅导员职称评审、职位晋升以及提升学历方面制定区别于专业课教师的独立途径,以免除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另外,高校以及上级教育管理部分应该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制定多种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渠道,不断完善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使高校辅导员工作成为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的终身事业,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增加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从而更好地致力于高等教育育人工程。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教书育人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如何发挥好其德育育人的功能,关键在于辅导员自身的师德建设水平,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之,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和系统性工程,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辅导员老师,其师德建设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师德队伍辅导员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