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成因与对策研究

2020-01-17 14:57贺书琪
黑龙江科学 2020年19期
关键词:慢就业就业指导观念

贺书琪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广州 510800)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摆在宏观的政策层面上,重点是“必须要将就业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2020届高校毕业生高达874万人,刷新了近10年毕业生人数的记录,意味着就业创业工作形势严峻[1]。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高校毕业生对找工作并不着急,“慢就业”现象由此产生。这是基于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社会背景下衍生的一种新型就业现象。“慢就业”是指部分的毕业生毕业后既不打算立即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选择以暂时游学、兼职或创业考察等方式来慢慢探索人生之路的现象[2]。“慢就业”的出现也折射出当今的大学生面对社会是充满恐惧和慌乱的,应分析此现象的具体形成原因,思考正确的解决措施。

1 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表现及影响

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的动因各不相同,部分被动的“慢就业”毕业生,主要是学生个人因胆怯不敢步入职场和社会,而自身家庭有使其可以在家待业的物质条件;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困难和挫折,导致自身对实际工作和心理预期造成落差,从而不就业或等待时机,最后错失就业最佳良机。另外一些毕业生是由自身主观原因选择“慢就业”,一部分是打算学习深造以提高自己专业能力,为以后找一份理想职业打下更坚实基础;有些是自身具有创业的意愿,主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创业摸索中,为以后开创事业多方面准备;还有的是想从事公益活动类工作或新兴的自由职业。

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带来两面性的影响。有利方面是有助于毕业生立足眼前、着眼未来,还能更好地认识自我。借此时间可大胆地去做较有兴趣的事,考虑适合做和最想做的,以此来丰富自我的人生体验并更好地充实自我。当今社会,想找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寻令自我满意的工作。这需要社会理性地去看待和尊重那些内心有理想的大学生。这时候的“慢”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利于缓解目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不利方面是会让自身错过好的机会,把社会资源浪费了。如果选择“慢就业”,就是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甘愿失去有利于这个特定身份的相关有利就业政策。

2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成因分析

2.1 社会层面:“互联网+”时代与传统就业观念的冲突

“互联网+”经济化、共享经济等新事物催生全新的社会形态。信息化时代给大学生带来不同观念冲击,部分学生受到西方毕业生“间隔年”做法影响,毕业后不着急工作,只做想做的事情;“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像微商、代购、直播带货等新职业。另一个影响毕业生推迟就业的因素在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由于传统观念束缚,进入体制内工作成为首要就业选择,以致于一心备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屡败屡战,无形中成为“慢就业”中一员。

2.2 学校层面: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教育和就业心理辅导不足

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职业规划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各高校大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就业指导课。但课程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系统性、单一的授课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多以集体教学或是开专题讲座。此外,高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知识,学生寻求帮助时得不到专业的解答。毕业生在求职阶段身心压力会空前的大,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而高校在这一方面的关注度和着力点并不多,重视不够,学生心理压力得不到排解,易造成不良事件发生,易造成学生逃避就业。

2.3 家庭层面: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家庭教育观念的束缚

很多家庭可以为子女大学毕业后提供经济支持和物质基础,为大学生“慢就业”提供了可能性。学生很注重自身个性发展和选择,所以要是有毕业旅行或待业或继续深造机会出现时,自己就会做任性的决定[3]。同时,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对慢就业也有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家庭教育大都是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以致于很多学生从出生到大学毕业,必须严格按照父母的要求,当遇到就业问题时,对于那些家庭条件好、父母要求其孩子应该从事什么职业时便会成为“慢就业”中一员。

2.4 个体层面:自我认识偏差和就业期望值过高

大学生的就业过程是个人角色转变、深入了解自己的过程,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更好地认识自我,反而迷失了自我,主要是没有认识到自身社会角色需要发生转变的事实。此外,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所在大学和学的专业缺乏全面的认识,还有部分大学生太过缺乏自信,以学习、考研、考察为借口,沉溺于学生身份,不愿真正投入到就业过程当中去,部分大学生过于自我高估,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够,在就业过程中持观望和“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态,未根据当前就业形势变化来改变就业意向,也因此成为慢就业中一员。

3 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解决对策

3.1 社会要积极营造健康的就业创业环境

难就业、“互联网+”和传统就业观等因素都与“慢就业”现象密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要健全、优化现有的就业保障机制,以缓解“慢就业”群体的进一步增加。保持扩大内需以稳就业,缓解难就业问题。同时,政府要注重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对于国外的西方思潮,应秉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原则,要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加大大学生创业扶持力度,在全社会积极营造积极健康的就业创业环境。

3.2 高校要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心理指导

高校要加大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完善,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培养。课程要注重激发大学生自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合理地规划个人的未来和职业发展。高校要努力打造符合大学生需求的课程体系,使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积极调动大学生主动性。应积极开展与职业相关的学习活动和校园活动。要进一步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加强就业心理帮扶机构的配套设施,以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提升毕业生的身心承受调节能力。

3.3 家庭要转变教育观念,创造协同发展氛围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职业选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在面临毕业季不知如何抉择时,家长应转变就业观念,应主动了解国家发展和社会就业形势,帮助孩子转变择业观念,而不是毫无条件支持子女无目的地放慢就业步伐。家长应主动了解国家相关就业政策,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工作实践,鼓励孩子到条件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家长应主动保持和孩子交流沟通,帮助其处理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缓解就业心理问题,鼓励孩子要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压力。

3.4 毕业生要努力提升自我就业能力

大学生在校就读期间,要认真学好本专业知识,努力学习专业技能。要主动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自身情况,进行准确评估,明确求职方向和目标,充分利用校企资源,多尝试、多实践、多历练,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升自我就业能力。要提高各方面素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各种社会实践中发掘个人兴趣,有所侧重地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使个人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猜你喜欢
慢就业就业指导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坚持系统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慢就业”并非一曲田园牧歌
“慢就业”开始在中国流行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