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玲玲
(山东艺术学院,济南 250300)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这一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高校学生管理始于“学生事务管理”一词,最初是指高校对学生事务的计划组织和领导,其所存在的教育功能隐性贯穿于管理和服务等具体事务当中。1990年,我国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说明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指的就是高校领导及管理人员为了让学生能够安全、科学、有组织地进行工作与学习而对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安排与分配,以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门具有预测、计划、实施、反馈、监督等功能的管理学科。
学生管理工作复杂又繁琐,从学生的学籍管理到学生毕业后的档案调配,从学生入学开始的报道与注册到学生上课时的考勤与选课,再到学生考试后的成绩排名以及学生毕业时所面临的找工作问题,这些都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同时,还要保证校园环境的安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条件,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未来发展规划进行关心和了解。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人身安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石,他们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也要遵守道德规范,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大学生必须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
在互联网趋势下,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让高校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快捷,信息存储也会更加方便。但高校学生的自由度极高,可能禁不住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诱惑,会诱发网瘾,还会产生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高校必须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
高校通过建立学生服务平台来让学生自主进行注册、选课、申请奖学金,有效减少了高校管理者的工作量。校园卡能够为学生提供个人电子信息服务和身份识别码,让学生能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更加便利。
学生和教师可通过微信和qq来实现更好地沟通。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班干部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对于一些细节和学生内心的想法则无从考察。而通过网络社交软件,学生出现问题时可直接联系教师,能够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身体及生活状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沟通效率,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健康状况。
互联网是一个自由宽泛的平台,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充斥着各种繁杂、良莠不齐的信息,一些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会被这些信息所侵蚀,会沉迷网络世界,放纵自己,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互联网趋势下,高校管理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权衡网络信息中的利弊,客观看待网络中存在的各种诱惑,坚决抵制不良诱惑。
学校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促进文化知识的传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下所带来的学习惰性,学会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高校要改变管理理念,明确总体的管理方向。传统模式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方案过于细致,很多工作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高校在制订管理方案时,要确定学校的发展目标,整个学校的管理工作都是为了同一个发展目标而努力的,不要作出硬性、固定的规划,要让辅导员、宿舍管理员拥有自己的权限,让学生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互联网背景下,坚持一切从人出发,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生活上,都要起到榜样的作用。高校学生已经有了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与管理,那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教师作为一个优秀榜样,能够让学生产生崇拜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和教师的为人处世。教师在学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互联网为基础来实现无边界管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让教师摆脱传统管理的束缚,提高工作响应速度,避免出现信息传达阻塞和失真的情况。在无边界管理工作过程中,管理层要对等级制度进行调整,将权利下放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