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成功之路是最好的“教科书”
——为什么新时代青年要学习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2020-01-17 14:31:05李康平
红色文化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科书革命中国共产党

祖 彦 李康平

中国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走出来的,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是一条迈向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是党和人民共同选择的道路。新时代青年要深入学习把握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及其成功经验,从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中坚定道路自信,从成功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红色滋养,为肩负使命、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一、从理论渊源中认知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独创性特色

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学说、探寻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同时,欧洲无产阶级运动和革命的中心一直在城市。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同时也送来了列宁领导开辟的先城市后农村的俄国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汲取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深刻把握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具有独创性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一)马克思、恩格斯探寻无产阶级革命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而工人阶级如何解放自己并最终解放全人类,关键在于无产阶级选择何种革命道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暴力革命学说,认为暴力革命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最主要途径。早在1842年,恩格斯在《国内危机》一文中就明确提出了暴力革命的论断。1846年他进一步强调无产阶级要消灭私有制并代之以公有制。1847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文中也提出与之相同的结论。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毫不隐瞒地提出了暴力革命的观点。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恩格斯对革命道路理论进行了具体展开。另一方面,恩格斯晚年提出了德国社会党应当成为农村中的一股力量的思想。恩格斯将经济发展落后的德国与法国、英国这些发达国家进行了对比。1894年,他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出,德国社会党应该从城市走向农村,在农村发展革命力量。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暴力学说,是建立在科学思考基础之上,并坚持实事求是地看待具体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者结合自己的本国国情,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思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论。

(二)列宁领导俄国革命道路的实践

列宁根据阶级斗争、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吸取了1848年法国六月起义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制定了一条正确的俄国革命路线,即通过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夺取政权,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正是在这条路线的指导下,1917年俄国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在俄国第二大城市彼得格勒首先打响了十月革命的枪声,经过英勇斗争,取得了革命的胜利。随后,苏维埃政府一成立,立即颁布被农民称为“神圣法令”的《土地法令》,深得农民阶级的拥护。这样,革命在城市起义成功后向农村发展时,广大贫苦农民积极投入推翻地主阶级、建立农村苏维埃的斗争中,保证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列宁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能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的“一国胜利”论,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了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俄国能否搞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的疑问。

(三)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新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中国革命新道路,主要是区别于无产阶级通过议会斗争,或者城市武装起义,直接从资产阶级手里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模式和社会形态更替的途径。它既不同于法国巴黎公社在首都起义夺取政权的模式,也不同于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一步到位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模式,更不同于近代中国农民运动和旧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这条革命新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先完成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条革命新道路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辟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在军阀割据的局面下,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广大农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独立自主地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着眼实现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有力地回答了“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这个核心问题,走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道路,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鲜明独创性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定历史条件,呈现出中国国情、各阶级面临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特殊性;由无产阶级领导担当特殊的革命任务的特点;以农民阶级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力量构成的特殊性。毛泽东针对中国革命的这些特殊性,在深刻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科学地阐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密切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一步论证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彰显了其在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思想上的独创性。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史上的独创。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即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不断壮大无产阶级的同盟军,充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敢于向国民党反动派和党内错误思想做斗争,善于在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就是毛泽东系统阐释的中国革命斗争制胜的“三大法宝”,即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深刻揭示了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突显了中国共产党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党性、政治性、人民性高度统一的鲜明革命特色。

二、从斗争实践中感知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之始,就面临着一系列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着这个核心问题,以高度的革命自信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帜,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开展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新实践,以巨大的政治勇气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与党内错误思想作斗争,以卓越的政治智慧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和理论上逐步走向成熟,在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一)敢问路在何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即肩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重任。1924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与中国国民党开展合作,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道路。然而,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大革命遭遇失败。中国共产党人面临三条生死抉择:解散、投降、继续革命。毛泽东代表余下的1万多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金石般的铿锵誓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6页。中国共产党随后在全国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和暴动。但残酷的事实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必须做出不同于俄国革命的选择。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十分弱小,无法在中心城市与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相抗衡。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华传统文化中农民革命领袖和历史上“绿林好汉”的经验,提出了共产党领导农民武装“上山”的主张,试图为中国革命实现战略转移另辟蹊径。“上山”是迈向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第一步。最早在实践上把中国革命的中心引向“上山”的正是毛泽东。1927年“八七会议”后,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瞿秋白要毛泽东到上海党中央机关工作。毛泽东的回答意味深长:我不愿意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同年9月19日,在秋收起义遭受挫折后,毛泽东主持中共前敌委员会会议,力主向湘南退兵。随后,毛泽东做出了“引兵井冈”的重大决策,并于10月在井冈山开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这是中国特色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伟大开篇。

(二)愈挫愈奋:在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秋收起义后,红军中一部分人因为革命斗争屡次遭遇挫折,抱有一种悲观情绪,质疑“红旗到底打得多久”。针对这一疑问,毛泽东指出:“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3)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页。毛泽东和战友们在井冈山复杂而又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实践中顽强奋战和不断探索,实现了“枪杆子”运动与民众运动的结合。毛泽东在1928年10月撰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11月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井冈山的斗争》中,对井冈山时期实行了一年多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系统总结,概括了新的理论。这两篇文章,在分析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实际状况,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在四周白色恐怖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能够产生和长期存在的原因和条件,从根本上回答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存在的“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进一步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总概念。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主要内容,以农民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革命根据地在创造与相互借鉴的革命实践中蓬勃发展,把工农武装割据进一步发扬光大,形成了革命的星火燎原之势。“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4)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至1931年下半年,贯通赣西南与闽西两块根据地,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得以形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东江革命根据地等得到了拓展。全国革命根据地建设进入全盛时期,在白色统治下迸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然而,以王明为主要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逐步占据统治地位。1931年9月下半月,临时中央政治局在上海成立,博古、张闻天、卢福坦三人任中央常委,博古负总的责任。10月,王明前往莫斯科,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继续贯彻执行“左”倾教条主义方针。临时中央的领导者还把冒险主义方针推行到革命根据地中。1933年之后的一年间,面对国民党重兵的第五次“围剿”,临时中央领导人博古、军事顾问李德先后实行了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关门主义等错误方针。虽然中央苏区军民全力以赴,给予国民党军队重击,但1934年9月下旬,中央革命根据地仅存瑞金、会昌、兴国、雩都(今于都)、宁都等县的狭小地区。中央革命根据地陷落,红军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人在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上砥砺前行。

(三)坚定走自己的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毛泽东在长征开始前已被解除党和红军中的领导职务,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实际上处在被排挤的地位。但面对长征途中几十万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对红军造成的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他仍然坚持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和正确道路,坚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路,不断与博古、李德进行斗争。长征途中,毛泽东对执行“左”倾错误路线的一些领导同志做了耐心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开始觉悟,转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正如周恩来所回忆的:“从黎平往北,经过黄平,然后渡乌江到达遵义,沿途争论更激烈,在争论中间,毛主席又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5)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央档案馆编:《遵义会议文献》,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在这种形势下,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严厉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所犯的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提出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和未来的军事方针,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指挥权。中国革命从此在组织上、全局上摆脱了“城市中心论”,坚定了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的决心和信心。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人的正确指挥下,采用机动灵活的作战方式,穿插于云、贵、川之间,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巧取天险腊子口,越过岷山,冲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克服难以想象的各种艰难险阻。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抵达陕甘根据地的吴起镇(今吴起县),先期胜利结束长征。至1936年10月,在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红军三大主力最后完成了长征。红军长征不仅宣传革命真理,还撒播下革命的种子,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以陕甘根据地为基础的西北革命大本营逐步建立起来。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入侵,毛泽东先后写出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分别从政治路线、军事路线上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经验教训,剖析和批判了以教条主义为特征的“左”倾错误思想,提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从保安迁到延安。毛泽东居住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在简陋艰苦的条件下,发奋攻读了许多马列主义的哲学著作。毛泽东认为,道路问题是革命的“最根本的问题”,而指导实践道路的则是思想理论问题,在思想理论问题上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还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远未解决。7至8月间,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论著,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去揭露、批评和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1938年5月,毛泽东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1939年至1940年又撰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在这些文章里,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内容。尤其是在克服王明将抗战胜利希望寄托于蒋介石国民党军队的右倾错误上,毛泽东强调:“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全党都要注重战争,学习军事,准备打仗。”(6)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6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44-545页。延安整风运动后,1945年4月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发展到解放战争时期,表现出革命战争形势由防御转入进攻、解放区和根据地由分散连成一片等特点。特别是解放战争后期,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这表明经过22年来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施,夺取全国胜利的条件日渐成熟。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三、从成功经验中汲取自信与力量的红色滋养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7)《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3日。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成功经验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革命自信、巨大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当前,新时代青年要学习把握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及其成功经验,从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脉相承性中坚定道路自信,从成功经验中汲取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智慧和力量,不负今天的使命担当和明天的伟大梦想。

(一)把握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成功经验

面对异常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面对党内“左”倾、“右”倾种种错误的阻挠,面对一个个革命前途生死攸关的关键抉择,面对一部分党员干部、指战员、革命群众对革命新路的疑虑和对革命道路选择的误解,中国共产党人没有畏惧、没有退缩、没有失去信心,而且坚定执着、浴血奋战、顽强奋斗地“走自己的路”,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这条革命新路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将先进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真正学习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有先进的政党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实行同传统所有制关系、传统观念的“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在革命斗争中不断锤炼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敢于向那些错误的理论、道路、模式挑战,敢于抛弃那些过时的或超越现实的东西,在实践中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勇敢地开拓前进;在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和特点,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最终迎来了社会主义光明前景。坚持以先进理论为指导,坚持先进政党的领导,坚持实事求是地创造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理论及其实践,这是中国革命道路走向成功的秘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二)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

今天,我们在探寻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成功奥秘时,会不禁感慨它的艰辛、它的伟大,更为欣喜、赞叹的是:中国共产党没有停止脚步,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宝贵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新时代青年要深入学习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正确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脉相承性,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从中国革命新道路成功经验的红色养分中增强“道路自信”。

首先,要深入理解中国革命成功之路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历史本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自信,是从红色道路自信开始的。成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独创的符合中国国情、人民利益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理想信仰、坚持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根本工作方法中走出来的,是我们确立中国革命历史自信的内生动力,是我们建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为我们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经验启示和方法论指引。

其次,要深入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通过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核心问题是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改革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同样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它们都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进而探索出的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特点的独创性道路。

再次,要深入理解中国革命新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们的道路自信,来源于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的选择,是从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等农民革命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再到国民党反动派与人民为敌、违背民族利益,企图实行独裁统治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继承发展中,独立自主地探索出来的,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人民的自主选择,而不是任何外在力量强加而来的。

(三)吸取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丰厚营养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的形成、发展直至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是一部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新时代青年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从中国革命新道路成功经验中吸取智慧和力量的丰富营养,使之转化为肩负使命、成就自我的强大动力。

首先,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仰,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决定事业成败。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和使命,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斗争实践中,坚定执着、不畏牺牲、无私奉献、顽强奋斗,用共产党人的革命理想与信仰铸就了思想灵魂,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伟大胜利,中国革命历史,蕴含着“攻坚克难”的营养。(8)徐功献:《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为什么新时代青年要学习中国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学刊》2019年第1期。新时代青年在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苦恼,甚至是艰巨任务和艰难坎坷,必须有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毅力。因此,新时代青年应当确立历史与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为成长成才、战胜困难、实现梦想的人生奋斗道路提供科学向上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

其次,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思想信条。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磨难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逐步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越来越走向独立自主和觉醒。新时代青年应当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仅要从科学文化知识原理的真学真知中领悟内涵要义,还要善于开展独立思考,切合实际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要根据自身基础条件、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科学地规划成长成才道路,还要敢于投身实践,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在能力和本领的反复历练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再次,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发扬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党员干部共同奋斗、红军官兵同甘共苦、军民团结共渡难关,展现了苦到极致志更坚、勤俭节约为革命、艰苦奋战而不溃散的革命作风和气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9)习近平:《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发扬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大是大非面前要敢于挺身而出、斗智斗勇,学习知识面前要敢于迎难而上、笃学慎思,创新实践面前要敢于肩负重担、勇克难关,工作生活面前要敢于担当责任、勤奋履职,将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树立为自觉自励自信的精神坐标。

最后,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群众路线根本工作路线,这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借鉴。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各个时期,积极联系群众、动员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为赢得中国革命新道路最终胜利打下了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样,新时代青年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明晰党和人民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殷殷期盼的根本目的,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强自身能力与本领的自觉行动相统一;要践行团结、友善的核心价值,善于择交良师益友、同行理想之路,秉持与人为善、推己及人的价值理念,与亲人、老师、同学、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实现人生理想点亮心系人民、团结友善之光。

猜你喜欢
教科书革命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散文诗(2022年13期)2022-07-29 09:06: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 08:56:04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34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上海建材(2017年5期)2018-01-22 02:58:52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中学生(2016年20期)2016-08-16 01: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