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承刚
(常德财经中等专业学校,湖南 常德415101)
中职学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学生培养为技术型人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强,要求中职学校要构建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好地符合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通过现代学徒制,可以有效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教学各个环节,能让学生在企业和学校双主体育人上发挥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校企双赢合作机制。对于企业来说,要解决企业目前招工难、招技术工人更难等一系列问题,急需学生毕业后马上就能够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就学校而言,要增强专业课程教学的针对性,降低人才培养成本,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对教师来说,要到企业进行锻炼,提升教学水平和服务企业能力的技术技能水平。对学生来说,要解决毕业、就业难题,实现理想就业。
由于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较为特殊,与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只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很难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通过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跟着师傅学习智能化设备的维护方式以及机器人的调试经验,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难以习得的知识。中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师傅言传身教,可以学习到关键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对各个岗位的认识,也能了解到今后的工作范围,从而打消学生心中的疑虑,能让学生明确自身今后的发展方向。
工匠精神是我国的传统美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工匠精神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动力。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产教融合的教学方式,能让中职学生在老师傅的带领下继承师傅的手艺和德性,从而促进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
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着重技轻德的问题,而且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良好的工作态度,这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极为不利。现代学徒制可以让学生在培训过程中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也能让中职学生在老师傅的熏陶下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
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要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电气控制技术,等等。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仅靠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对视频课件的学习很难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术。年长的、职称较高的专任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但教学任务繁重,要负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专业招生、学生管理等多项任务,没有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提升自己。年轻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刚大学毕业,是从理论学习直接过渡到理论教学,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缺乏对职业岗位的了解。企业师傅拥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较高的业务能力,但大部分企业师傅未接受过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教学能力不足,缺乏对学情的了解,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人才也十分有限,限制了中职学校的教学水平。
尽管中职学校专任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在不断改善,但也无法引进很多高素质的专任教师。中职学校硕士及其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较少,优秀教师的数量也相对较少,进而导致了中职学校存在着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由于师资力量短缺,加重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只能通过压缩教研时间来完成教学工作,而且中职学校的教研条件十分有限。经济待遇不高也无法吸引企业优秀专业人才投身于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中,这对师资队伍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属于新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研究新的教学理念,钻研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智能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倘若教师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那将很难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不利于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虽然大部分中职学校都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合作力度还相对较小,限制了中职学校产教融合教育的发展。目前,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属于热门专业,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也开设了该专业,这就导致了该专业学生的数量较多。由于中职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还不够,企业能给中职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也十分有限,而校方和企业未建立双赢机制,使校企合作关系流于形式,难以发挥出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质性作用。
顶岗实习模式在中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让学生贴近实际工作,与今后的工作岗位融为一体。目前常见的顶岗实习培养模式包括以下三种:订单式培养模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学徒班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让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要派经验丰富的员工到学校给学生授课,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并给学生提供实训设备。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目的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就业保障,但目前只有少数中职学校与合作单位签订了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于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来说,订单培养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教学的针对性,还能为学生提供实训场地。
工学交替模式即将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与顶岗实习结合起来。学生在学校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工学交替模式在我国中职学校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在中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有利于将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工学交替模式还能让中职学生提前接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人才,让学生掌握工业机器人的调试与安装技能、维护与维修技能。开设学徒班有利于形成工学交互的培养模式。第一学年,学生要在校学习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合作企业也会派专家承担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当学生达到相关考核标准后,要在合作企业认岗一星期,学习企业的规章制度,掌握企业文化。第二学年,学生要跟着师傅到校实训基地和企业车间学习。第三学年,学生要顶岗实习。在最后一年的实习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安装调试技能及相应的维修技巧。在实习期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对不同的工作方向进行强化训练,进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想充分发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人才培养优势,就要打造高素质的“双导师”教师团队,建立“双导师”师资培训机制、选拔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对于企业导师而言,学校要制订培训方案,由学校名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对其进行指导,使其快速成为行家里手,合理配置“双导师”师资,提高师资团队水平。同时,建立“双导师”师资团队激励机制,实现双赢。“双导师”师资团队按照学徒与企业师傅的比例不超过5∶1实施,同时配备双班主任,加强对学徒的学业和生活管理。在“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中,要从教学团队的人员聘用、师资培训、评价标准、激励手段入手,由校企共同研讨制定《学校兼职教师、师傅聘任管理办法》。为了提高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对于下企业顶岗实践的专任教师,要在保证其待遇不降低的同时将顶岗实习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和年终评优的政策依据。对于企业师傅而言,学校提高了其课时费标准,学徒在企业跟岗期间,还要支付企业师傅跟岗津贴。
大部分中职学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工作观念,这影响了学生的工作态度。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中职学校也要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员工要强化对学生的技术指导,增强学生对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理解。这样能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态度,能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形成的,中职学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拓展与企业的交流深度,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确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到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考核等方面,都要由团队合作完成。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应共同研究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方向,认真对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进行分析,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不脱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中职学校要与企业建立全方位的合作模式,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企业也要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较为传统,中职学校也正面临着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与相关企业双向主体的作用,形成校企双赢合作机制,满足中职学生的人才培养需要,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