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密档案看共产国际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2020-01-17 02:37胡振荣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共合作马林共产国际

胡振荣 任 睿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0)

统一战线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战略和策略,根本问题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问题。[1]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在复杂严峻的革命形势下,寻求与其他政治力量建立统一战线的第一次尝试,对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正是在共产国际的倾力推动下,两党才最终达成共识。

一、要不要合作

1919年3月2日,为联合全世界无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做斗争,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宣告成立。共产国际成立后,维经斯基被任命为第一任驻华代表,标志着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的开始。1920年3月,维经斯基来华,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商讨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之大计[2],并帮助开展建党筹备工作。1920年7月19日,共产国际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探讨关于共产国际如何指导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列宁在会议上指出,“共产国际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的全部政策,主要应该是使各民族和各国无产者和劳动群众为共同进行革命斗争,打倒地主和资产阶级而彼此接近起来。”“共产国际应当同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派结成临时联盟。”[3]为贯彻会议精神,考虑到马林在印尼工作的成功经验,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定派遣马林为第二任驻华代表。

1921年6月,马林到达上海,帮助筹备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举行。党的一大是秘密召开的,最后一天的会议被迫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由于一路辗转,很多资料未能保存下来,包括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56年12月24日,苏共中央向中共中央移交一批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档案,其中发现了俄文版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60年,一大代表陈公博1924年撰写的硕士论文《共产主义在中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被发现,附件中有英文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4]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表明,从建党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旗帜鲜明地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纲领规定的奋斗目标相适应,大会决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这与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中的主要观点“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以及列宁的统一战线思想中的主要观点“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实现工人阶级行动的统一”[5]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明确写道,“党中央委员会应每月向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报告工作”,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紧密联系。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也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与资产阶级的黄色知识分子及与其类似的其他党派的任何联系”“在加入我们的队伍以前,必须与那些与我们的纲领背道而驰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6];《决议》中也写道,“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7]这说明,初生的中国共产党还没有深刻认识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尚未充分认识同其他阶级和政党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一大后,作为中国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集中力量开展工人运动,先后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掀起了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1923年2月7日,因为反动军阀吴佩孚的大规模镇压,制造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工人运动显示了党的组织发动能力,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的斗争力量。但是,也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是不行的,必须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二、选择与谁合作

自成立后,共产国际的对华政策就具有双重特点:既要推进中国革命,又要维护苏俄在华利益。在派代表来华之前,共产国际早有在中国寻找联盟的想法,吴佩孚、陈炯明都曾是重点考虑的对象。

1921年10月,马林在上海会见了孙中山的代表张继,表示希望与国民党建立联系,并建议国民党选派代表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张继则邀请他去桂林同孙中山见面。12月23日,马林与孙中山在桂林会谈多次,马林向孙中山建议: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改组国民党,建立一个能联合各阶层尤其是工农群众的党。孙中山对马林的建议欣然赞同。会见结束后,马林从桂林前往广州。适逢香港海员大罢工,马林看到国民党和罢工工人群众有密切联系,但国民党的领导人却不重视开展群众运动,而幼小的中国共产党力量有限,难以单独开展革命运动,于是产生了共产党应同国民党合作,加入国民党,以便接近群众,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想法。1922年初,马林在广州还曾多次会见陈炯明。通过近距离接触,马林认为陈炯明虽口头自称社会主义者,但他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更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不如孙中山。[8]

1922年1月21日,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有30人左右。会议期间,列宁抱病接见中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和铁路工人代表邓培。他希望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勉励中国工人阶级和革命群众加强团结,推动中国革命向前发展。这次会议使中国代表进一步认清了当时的形势和帝国主义的本质,明确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懂得了要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必须同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反帝的革命统一战线。同时,这也对推进国共合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时局的主张》,提出了“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并“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及革命的社会主义各团体开一个联席会议,在上列原则的基础上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向封建式的军阀继续战斗”[9],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大奠定了基础。7月16日至23日,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正式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决定同国民党实行党外联合。“民主联合战线”方针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扫除了国共合作的大部分障碍。党的二大还通过了加入共产国际的决议,正式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武装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7月,苏俄政府派副外交人民委员越飞来华,希望促成孙吴联盟,利用吴佩孚的军事力量和孙中山的政治威望,建立一个亲苏的民族主义政府。但无论是吴佩孚还是孙中山,都对越飞的建议不感兴趣。1923年2月7日,吴佩孚制造二七惨案,更加证明越飞努力是徒劳的。共产国际和苏俄转而全力支持孙中山。

三、确定如何合作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虽然年轻,即使在中共二大时,也仅有不足200人,但当马林表示要中国共产党党员应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并不对等的合作条件时,中共中央局书记陈独秀坚决不同意,党内也几乎一致表示反对。这一点可以从1922年4月6日陈独秀给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中国问题的维经斯基(曾化名吴廷康)写的一封信中看出来,“马林君提议中国共产党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均加入国民党,余等则持反对之理由如左:一是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二是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三是国民党未曾发表党纲,在广东以外之各省人民视之,仍是一争权夺利之政党,共产党倘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会),永无发展之机会。四是广东实力派之陈炯明,名为国民党,实则反对孙逸仙派甚烈,我们倘加入国民党,立即受陈派之敌视,即在广东亦不能活动。五是国民党孙逸仙派向来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六是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加入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无加入之可能。”[10]因此,在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议决案》,明确提出“在民主的战争期间,无产阶级一方面固然应该联合民主派,援助民主派,然亦只是联合与援助,决不是投降附属与合并”[11]。

1922年4月24日,因“党内合作”的主张遭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对,马林回到莫斯科,寻求共产国际和苏俄的支持。7月11日,马林向共产国际执委会作了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最好的出路就是加入国民党。在他看来,国民党的“纲领为各种不同派别的人入党提供了可能性”。[12]7月18日,维经斯基以共产国际名义起草了一份给中共中央的命令:“立即将驻地迁往广州并与菲力浦同志密切配合进行党的一切工作。”此处的“菲力浦”,即马林。

1922年8月25日,马林在上海会见孙中山,转达了共产国际的决定,商谈国共合作问题。经历多次失败的孙中山表示希望与苏联建立密切联系,也欢迎与共产党进行合作。对合作的方式,孙中山坚持只接受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样一来,党的二大所确立的“民主联合战线”,实际上被否定或者回避了。

为说服中国共产党,1922年8月28日至30日,马林提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在西湖会议上,马林详细阐述了“党内合作”的理由,“一是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只能有一个民主的和民族的革命,决不能有社会主义的革命;而且现在无产阶级的力量和其所能起的作用都还很小。二是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是中国现在一个有力量的民主和民族革命的政党,不能说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一个各阶层革命分子的联盟。三是孙中山先生可以而且只能容许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决不会与中共建立一个平行的联合战线。四是中共必须学习西欧工会运动中,共产国际所推行的各国共产党加入社会民主党工会的联合战线的经验;中共须尊重共产国际的意向。五是共产党员加人国民党既可以谋革命势力的团结;又可以使国民党革命化;尤其可以影响国民党所领导的大量工人群众,将他们从国民党手中夺取过来等等。”[13]经过热烈讨论和马林的耐心说服,尽管与会者中仍对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持有异议,但马林以服从共产国际决议为由,最终再无异议。西湖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国共合作的态度由党外联合向“党内合作”的转变,并决定以党的少数负责人加入国民党,同时劝说全体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施。

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同国民党建立反帝统一战线,而建立统一战线的途径是“党内合作”。6月12日,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正式确立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策略方针。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此后不久,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风暴迅速席卷全国。

四、结语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并正式建立期间,共产国际对年轻的中国共产党有过许多正确的指导。可以说,中国革命之所以在短短几年中,如此迅速地开展起来,与共产国际的正确指导密不可分。但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共产国际要求完全放弃争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努力,也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埋下了伏笔。

猜你喜欢
国共合作马林共产国际
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分析及维修技术
性感过头?
From cashier to world
马林《道德·礼乐》隶书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皖南事变原因研究综述
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召开的党代会是哪次?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从上海三次工人武装暴动看国共合作的矛盾及冲突
共产国际与中共的真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