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语教学的两大源流及其互补性*

2020-01-16 07:01刘玉屏
关键词:二语华语华文

刘玉屏, 袁 萍

(中央民族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北京 100081)

一、马来西亚华语教学的两大源流

(一)几组术语

汉语在马来西亚被称为华语。本文不刻意区分汉语和华语这两个概念,在讨论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情况时,尊重马来西亚当地的表达习惯,多采用华语一词,有时也使用汉语一词。如果讨论的问题不限于马来西亚的情况,则使用汉语一词。(1)有研究者认为,华语是指华人使用的语言,如果教学对象为非华裔,不能称为华语,所以不存在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说,而应该一律称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1.汉语作为母语教学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以下简称汉语二语教学)虽然都以汉语为目的语,但二者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一般指语文课,以母语者为教学对象,如中国国内中小学开设的语文课就是汉语作为母语的教学。汉语二语教学一般指为外国人或第二语言学习者开设的语言课。

“语文”一词由“语”和“文”的两个语素组合而成,其中的“语”当然指“语言”,“文”则有“文字、文学、文化”多种含义。“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字、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个方面。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语文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即在培养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也强调培养人文素养。语言课的教学目标一般限于工具性,以培养目的语交际能力为目标,重在培养学习者用目的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2.华文教育/华语作为母语教学

华文教育指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包含多个专业或多门课程的教育体系。中小学的华文教育,除语文(分为国语即马来语、华语和英语3科)课以外,还包括数学、科学、体育、音乐等课程。大学阶段的华文教育,则包含多种专业。在华文教育体系中,华语是教学媒介语或目的语。在华文课上,华语是目的语;在其他课程上,华语是教学媒介语。在华文教育体系中,华语作为母语教学(华语课)是该体系的一部分,即其中的一门课程。

3.华文教育 / 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如前所述,华文教育是一个包含多个专业或多门课程的教育体系,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华语或者作为目的语(华语课,即语文课),或者作为教学媒介语(其他课程)。华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则是另一个教学体系,包括阅读、听力、口语、写作、文化等课程。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华语是目的语。

(二)华语教学的两大源流

于马来西亚的社会生活中,共同为促进华语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做出贡献。下面分别从起源及规模、教学对象、师资等几个方面介绍马来西亚华语教学两大源流的发展情况。

1.起源、历史及规模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与世界各地的华文教育一样,起源于华人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与维护,以及让华族子弟接受教育的愿望。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经过近200年的发展,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形成了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积淀下良好的教育传统和教育资源。

表1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办学规模(2)数据来源:王淑慧,王睿欣.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C].吉隆坡:新纪元学院,2016年.华语幼儿园的具体数据暂缺,但据有关人士介绍,在马来西亚,还是马来语幼儿园更多一些,这类幼儿园的所有课程和活动都使用马来语。华语幼儿园的数量不如马来语的多,通常园长为华族时,幼儿园可能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此外,还有的幼儿园能够请到一位华族教师,那么就华文课使用华语,其他课程使用马来语。

马来西亚的华语二语教学可以追溯至马来西亚独立前的英殖民时代,至今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华语二语教学最初的教学对象主要是非华裔政府官员和公务员。当时,英殖民政府出于处理行政事务的需要,鼓励非华裔公务员学习华语,以方便与华族沟通,处理华社事务。1951年,殖民政府在金马仑设立了一所公务员华语学校,最初开设的是闽语课和粤语课,后来又开设了普通话课和客家语课,该校现已并入国家公共行政学院(INTAN)。这是马来西亚华语二语教学的开端。从那时开始,直至80年代末期,马来西亚华语二语教学的对象都以非华裔公务员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马来西亚华语二语教学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的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华语二语教学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渐进入国民教育体系。(3)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62~66.

图1 马来西亚华语二语教学的办学机构

国民小学的华语课最初只以华裔为教学对象,是为满足华裔学生学习母语文的需要而开设的民族语文课程。后来许多非华裔学生要求学习华语,政府逐渐放宽限制,允许非华裔学生选修华语课。目前,国民小学华语课的教学对象以非华裔为主,也包括少量华族学生。华语课的性质也从课余时间(正课结束后或周末)的附加课程转变为正课。马来西亚目前有国民小学5858所,但并不是所有的国小都开设华文课。一般来说,位于大城市的国民小学多数都开设华文课,而位于偏远地方的国民小学则较少开设华文课。由于大城市的国小数量要多于偏远地方,故总体来看马来西亚开设华文课的国小数量多于未开设华文课的学校。

马来西亚目前有国民中学153所,改制中学78所,寄宿中学24所,共计255所国民型中学。(4)“国民型中学”是国民中学、改制中学和寄宿中学的统称。国民型中学不同于华文独立中学:国民型中学以马来语为教学媒介语,另外开设一门华语选修课;华文独立中学所有课程都以华语为教学媒介语。这些国民型中学基本上都开设华语课,作为一门选修课。其中,改制中学的华语课课时相对多一些,为6学时/周,其他两类中学的华语课课时为3学时/周。

马来西亚现有20多所公立大学,基本上都开设华语课。华语课一般设在外语系或应用语言学系。私立大学中也有不少开设了华语课,如吉隆坡大学、多媒体大学、国油大学、雪州大学、泰莱大学等。

马来西亚现有100多所国际学校,其中许多都开设了华语课,课时为3~4学时/周。

此外,还有不少私立机构也开设华语课,比如“中文之路汉语学习中心”在吉隆坡有三所分校。马来西亚华人公会(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简称“马华”)所办的终身学习中心也开设华语课。

综合上述各方面来看,目前马来西亚华语二语教学已具备相当规模。

2.教学对象

华文教育的对象以华裔为主,也包括一部分其他族裔的学生。近年来,马来西亚非华裔学习华语的人数逐年提高。据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张盛闻提供的信息,截至2018年,有约10万非华裔小学生在华小就读,占华小学生总数的15%。

华语二语教学的对象,无论在大、中、小学校里,主要是非华裔学生(马来族和淡米尔族),也包括一部分华人学生和国际学生(日本、韩国、非洲国家等)。

3.师资

华文教育的师资基本上都是华族教师。华语作为二语教学的师资由华族和马来族教师构成。从2007年开始,马来西亚教育部每年派遣50名左右的马来族高中毕业生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5年本科,毕业后回马来西亚,到国小担任华语教师。这一计划执行了10年,培养了500名左右的马来族汉语教师。

华族教师在汉语水平和中华文化方面有明显优势,对汉语语言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较马来族更为容易;马来族教师在中国高校系统地学习了二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的理论知识,熟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华族师资的总体素质具有一定优势,但马来族师资也有望在未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在马来西亚,无论是华文教育体系中的华小和华文独立中学,还是华语作为二语教学体系中的国小和国中,都存在华文师资短缺的问题。在很多国小,一所学校只有一位华文教师,如果这个学校1~6年级都开设华文课,那么这位华文教师就得教6个年级的华文课。

总之,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和华语作为二语教学都经历了若干年的发展历程,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马来西亚政府日益意识到学习华语的重要性,这给华语教学两大源流的发展都带来新的契机。在这种形势下,华文教育领域和华语二语教学领域都应该付出更多努力,抓住机遇,促进马来西亚华语教学两大源流的更好发展。

二、华文教育与华语二语教学的互补性

华语教学的这两大源流并存于马来西亚的社会生活中,它们的关系怎么样?二者之间是互不相干、没有交集的吗?二者关系真的像有的研究者认为的那样,只能是互相牵制、互相伤害的吗?

我们认为,华文教育与华语二语教学在教学对象、师资和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交集,并且共享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的华人社区。如果两大源流能够增加沟通和交流,做到优势互补,一定可以促进马来西亚华语教学的更好发展。

(一)华文教育对华语二语教学的支持

华文教育对华语二语教学的支持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输送华语师资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已有两百年的发展历史,蓄积了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的华语师资,可以为国民小学的华语教学输送华语师资。当然,目前马来西亚的大部分华裔师资还比较缺乏汉语二语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巧,但他们汉语基础好,在中华文化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经过适当的二语教学理论及方法培训,完全可以胜任国民小学的华语课教学工作。

2.共享华语社区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良好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马来西亚华语社区的强大支持。这个华语社区客观地存在于马来西亚的社会生活中,是华语教学发展的重要资源。华语二语教学与华文教育可以共享这个华语社区,共同利用华语社区所提供的语言文化资源。华语二语教学应该进一步拓展思路,积极探索利用华语社区各种语言文化资源的渠道和方式,推动华语二语教学的更好发展。

3.提供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借鉴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经过200多年的发展,教学体系已经较为完善。其中的华语文课(华语作为母语教学),在课程大纲、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已经很规范。虽然母语文教学不同于二语教学,但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华语二语教学,仍然可以从华语作为母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方面找到可供借鉴之处,促进自身的更好发展。

(二)华语二语教学对华文教育的促进

华语二语教学对华文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借助政府对华语二语教学的重视提升华裔师资整体素质

马来西亚政府对华语二语教学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这从其每年资助50名左右的马来族高中毕业生到中国学习汉语二语教学专业即可看出。华语二语教学的发展势必催生对华语师资的巨大需求,而目前马来西亚非华裔师资的数量显然无法满足华语二语教学的需要。华文教育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现任或潜在的华裔教师,他们具有天然的语言文化优势,政府可以对这些华裔师资进行二语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培训,让他们走上华语二语教学的岗位,以解决师资短缺问题。而这样的业务培训,也有助于在整体上提升华裔教师的专业素质。

2.通过学习者数量的增加提升华语社会影响力

华语二语教学的发展必然带来马来西亚华语学习者数量的增加,会说华语的非华裔人口会越来越多,这有助于提升华语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和社会地位。而华语地位的提升,对于促进华文教育的更好发展是有帮助的。

3.通过教师间交流提升华族教师专业水平

马来西亚华语二语教学领域存在着华裔师资与非华裔师资并存的局面。华裔师资具有语言优势,对中华文化也更为熟悉,但普遍缺乏二语教学理论和方法方面的系统训练;非华裔师资虽然没有语言文化方面的优势,但大多在中国等地接受过正规的二语教学理论的教育,熟悉二语教学方法。通过与非华裔师资的交流与互动,可以帮助华裔师资熟悉二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升专业水平。

三、如何实现两大源流的优势互补

(一)正视族群语言关系的重要性,提升处理族群关系问题的政治智慧

在多民族社会里,语言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语言与使用语言的民族紧密相关,是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特性保持以及民族认同的重要因素。族群关系属于政治问题,由此,语言也与政治发生了联系。协调好族群语言关系特别是主体民族的语言与非主体民族的语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族群关系问题,调整和缓和民族矛盾,促进社会的安定和和谐。下面以加拿大、新加坡两个多民族社会的语言及教育政策为例,说明合理的语言教育政策对于协调族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

在加拿大,讲英语者是主体民族(约占人口的60%),讲法语者是第二大民族(约占23%),此外还有一些土著民族。加拿大实行双语政策,规定英语和法语都是官方语言。1867年成立联邦后,加拿大的语言和宗教曾出现过分裂,在以法语为主的罗马天主教魁北克省,新教英语少数民族努力保存其语言和宗教权利;而魁北克法语区以外的法语民族,则力求维护法语母语者的权利。法语区魁北克与加拿大其他英语区之间的冲突成为加拿大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冲突的主要内容是语言问题,由语言问题导致了政治上的分裂。1876年,被称为加拿大宪法的《英属北美法案》规定,英语和法语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被任何人用于加拿大议会的辩论、魁北克立法机构或者任何加拿大及魁北克的法庭。1969年,加拿大正式宣布自身为双语和双文化的国度,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可以选择使用英语或法语中的一种。1971年,加拿大联邦政府正式明确承认,加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并正式宣布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延伸到教育领域,即实行多元文化教育。联邦政府还将许多文化、教育事业的管理权下放到各省,以便其从地方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由于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对各民族的语言文化予以充分的尊重和重视,加拿大的社会逐步稳定,并走向繁荣发展。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教育也成为国际上备受推崇的解决族群语言关系的典范。当然,后来由于英语国际地位的日益增强,加拿大法语和英语的发展并没有出现均衡发展的结果,法语的势力逐渐减弱,甚至面临被英语同化的危险。加拿大学习委员会曾指出,许多有权让孩子接受法语教育的讲法语的家长,选择不行使这一权利,大约一半左右的家长选择让孩子以法语接受教育。不仅魁北克以外省份的法语人口数量正在减少,而且法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也存在问题。(5)高霞,Paul.S.Maxim.加拿大语言政策对其民族语言教育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14,(3).

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组成,华人所占比例最高,占74.1%,马来人占13.4%,印度人占9.2%,其他民族占3.3%。新加坡的语言政策给予各民族语言以充分的尊重,规定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淡米尔语同为官方语言。教育方面,政府规定所有中小学都必须实行双语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英语,还要学好母语。1979 年新加坡政府发布全国教育统一政策,规定英语为国家小学、中学和大学所有科目的教学媒介语,同时规定各民族的母语为必修科目,贯彻双语教育政策,体现了政府对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尊重。众所周知,新加坡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繁荣,是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大学数量虽少,但教育质量较高,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在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200强排行榜上分列全球第12和13位,亚洲第1和2位。

加拿大和新加坡的案例充分说明,恰当的语言政策对于协调族群关系、维持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来西亚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马来族是第一大民族(约占68%),华族是第二大民族(约占24%),淡米尔族是第三大民族(约占8%)。根据前面的分析,马来西亚也应该从处理好族群关系、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谨慎出台语言教育政策,在保持国家一体化的基础上,对各民族语言文化予以充分的尊重,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华社应调整思路,乘势而为,助力华语二语教学,推动华语地位提升,促进华文教育更好发展

有研究者认为,面对政府推动华语二语教学发展的种种努力,马来西亚华社却抱持观望态度。叶婷婷指出,“处在一个族群关系复杂,各民族都以自身语言文化为中心的社会里,马来西亚华社不仅无法在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上发挥优势,甚至还形成了微妙的牵制效应,迫使高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陷入裹足不前的‘三不管’境地。马来西亚华社长期穷于应对政府欲消灭华文母语教育的企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除了超越华社自身的能力范围,在情感上也难于跨越这一道族群的藩篱。” “华文教育长期面临严重缺乏师资的情况,也促使华教人士对政府在推动国小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举动抱着观望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在防范此项计划会进一步加剧华小的师资匮乏。”(6)叶婷婷.马来西亚高校汉语作为二语教学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7~8.

由此可见,造成马来西亚华社不愿致力于发展华语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能力问题,华社发展华文教育的压力已经很大,无暇顾及华语二语教学;二是情感问题,马来西亚实行的单元文化政策使得各民族以自身语言文化为中心,在族群合作发展华语二语教学的努力上筑起一道情感的栅栏。师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与此同时,华社也需要克服上述情感障碍,更加理性地看待华语二语教学的发展。其实,随着华语二语教学的发展,学习华语的非华裔会越来越多,华语的社会地位也会越来越高,这对于华文教育的发展来说是一件好事。

此外,华社还应抓住中国快速发展为华文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政府对华文教育发展的重视,从增加教育经费、承认华校文凭、增加华校招生名额、取消华校毕业生就业限制等几个方面,为华文教育争取更为有利的政策支持,促进华文教育的更好发展。

(三)开展相关研究,积极探索马来西亚华语教学两大源流合作互补、相互促进的方式和途径

目前关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研究成果已颇为丰硕,有关马来西亚华语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而将二者结合起来,讨论二者的差异和互补性的研究还几乎未见,因而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努力探索华语教学这两大源流合作与互补的方式和途径,通过二者的优势互补,促进两大源流的和谐发展与共同进步。

四、结 语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在华人社会的积极努力下保持了较好发展,有研究者甚至认为马来西亚是“中国之外华语教学最为发达的国家”,“其教育体系的完整性、教育教学的规范性、以及学习群体的大众性,在中国两岸四地之外的世界各国可谓绝无仅有。”(7)王淑慧,王睿欣.马来西亚华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C].吉隆坡:新纪元学院,2016.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马来西亚学习华语的非华裔越来越多,政府也日益认识到学习华语的重要性,华语二语教学在政府支持下出现逐渐向好的发展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能够探索出华语教学两大源流合作、互补的方式和途径,将有助于有效整合华文教育和华语二语教学的各方面教学资源,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我们期待,马来西亚华语教学的两大源流能够携手并进,共同发展,实现华文教育与华语二语教学的双赢,从而促进马来西亚各民族间的交流融通与相互理解,消除民族隔阂与相互角力,共建和谐美好的幸福家园。

猜你喜欢
二语华语华文
中国大学EFL班级的二语自我分型特征分析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L2MSS理论的职业英语二语动机策略干预研究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华语电影概念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