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测评体系建构理路
——基于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视角

2020-01-16 02:51
关键词:指标体系实体核算

王 千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的构建作为现实导向的命题被提到了研究日程。目前学术界出现了一些研究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构建的文献,但总体上是基于实体经济的视角进行的研究。本文拟从理念的变革、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经济发展测评体系以及具体指标设计等三个层面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统计测评体系的建构理路。

一、理念的变革:建立新的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的基础

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的构建远比经济增长的统计测评体系复杂得多,因为后者只需考虑单一的经济增长要素,而前者除了考虑经济增长外,还需要考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重构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

(一)经济发展质量:商品二重性的理论原点

“质量”一词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本文所研究的经济发展质量中的“质量”有着特定的内涵,它是“使用价值之根”(1)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4期。。研究经济发展质量问题,绕不开价值和财富两个本源性的概念。

1.重新认识财富和价值

关于财富的研究事关整个经济学的基础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传统的财富观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这种物质财富观正在受到现实的严峻挑战:虚拟财富是更能体现财富的本质属性(价值属性/社会属性)。虚拟资产的交易、创造以及流动等不仅是因为它们影响了物质财富才有意义,它们本身也能直接创造价值(2)刘骏民:《财富本质属性与虚拟经济》,《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2.重新认识经济发展质量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表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效果是检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高低的最终衡量标准。诚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除了物质方面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人的精神方面乃至全面发展的要求。可见,高质量发展使得“物本”让位于“人本”,高质量发展阶段动力机制的内在要求就是“经济发展本真理性与市场经济工具理性的有效契合”(3)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4期。。

(二)货币的功能:“货币中性”还是“货币非中性”

根据货币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的功能,学术界大体有两大类观点:货币中性论和货币非中性论。主流经济学坚持货币中性论,认为价格决定、利润、利息等经济活动变量是由效用和边际生产力等实际变量决定的,与货币数量无关。“中性”体现在货币增加不会带来真实的经济增长,而只能带来实体经济领域中的物价水平和虚拟经济领域中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可见,货币一直被认为仅仅是交易的媒介而并非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但这与现实中人们感受到的货币功能的发挥是有所背离的。

最早打破货币中性论的是凯恩斯,其货币需求论指出货币需求有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三大动机,认为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媒介,它还是一种资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生产要素。虚拟经济理论也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但比凯恩斯更进一层的是研究了经济虚拟化背景下货币非中性已经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提出了货币动力说,认为货币是一种经济能量,参与实际经济的价值创造过程。

(三)虚拟经济:“创造价值”还是“不创造价值”

虚拟经济究竟是否创造价值,学术界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虚拟经济不创造真实的价值,虚拟财富也不是真正的财富;另一种观点则与之相反。主流经济学则认为虚拟经济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而虚拟经济理论则把金融单列为直接创造GDP的生产要素之一,虚拟经济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现实世界的价值创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新经济”“互联网+”经济还是“智能+”经济都证明了虚拟经济在新时代的价值创造功能。

(四)实体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必要性的质疑

作为研究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工具之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最早因索洛验证经济增长理论时提出。索洛把实际GDP增长减去资本带来的经济增长,再减去劳动带来的经济增长,其残差部分则是由技术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之后,一些经济学赋予全要素生产率以更宽泛的意义,认为凡是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以外的所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都是全要素生产率。这显然与当前经济增长实际中除却技术进步外的其他的因素,如金融、制度、教育、文化等都能够单独推动经济增长的事实严重脱离。中国从经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金融、制度、教育、文化等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思想将受到严峻的挑战。

(五)现实的经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共创价值

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济整体形势都表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融合共同推动经济增长,以中美两国比较为例,根据黄群慧对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范围的界定(4)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本文绘制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发展态势如图2所示。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实体经济总体下降而虚拟经济在不断上升,但截至2016年,中国虚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为35.4%,这个数据与美国虚拟经济占比数据基本持平,中国经济的虚拟化程度较快,这也印证了政府为什么引导整个经济“脱虚向实”的原因。

①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以及Wind咨询数据计算整理绘制。

注:FE/GDP表示金融房地产占GDP比重,R2/GDP=1—FE/GDP。

美国发展亦是如此,1950—2018年各产业占GDP的比重如图1所示,通过这69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美国实体经济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虚拟经济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是美国的“去工业化”过程,虚拟经济理论把它叫作经济的虚拟化过程,即美国经济中以金融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不断加强成为美国经济的支柱的趋势。2016—2018年的数据显示,美国“再工业化”重振美国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图2)。

② 该数据根据1950-2014年数据根据美国国家经济分析局网站整理而得。http://www.bea.gov/industry/gdpbyind_data.htm.

(六)现实的经济发展:审视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是GDP,GDP可以简化理解为是所有商品的价格乘以数量的结果,可用GDP=ΣPi×Qi来表述。技术进步会带来生产率的极大提升从而使得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Qi剧增,在Qi增加时,如果Pi保持不变,则GDP必然会增加,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逻辑在此情形下能够成立。但如果是Qi增加的同时,Pi降低,那么GDP不会增长,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的逻辑就不能成立。主流经济学的逻辑是GDP与技术进步成正比,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本身创造价值,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价值成反比,技术进步不可能推动经济增长。由此,本文认为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是不争的事实,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是科技创新和人文创新共同推动的结果。但现在GDP核算体系中很多把这些含糊其辞过去或者根本未列入核算。

二、虚实的融合:全象资金流量观测视角的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

(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MPS和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叫宏观经济核算体系,国际上存在两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计划经济的“物质产品核算体系”(MPS)和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两种体系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核算理念的不同所导致的二者所依据的基本理论不同:MPS只承认物质财富和物质生产,所以其核算的基础只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SNA采用全面生产的概念,所以其核算的基础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包括服务的生产。下文就先具体讨论一下GDP核算。

(二)实体经济GDP的核算遇到现实的挑战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直是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导核算,但从经济学最终要回归到财富本源的层面可以看到,中国GDP增长快但财富增长缓慢,经济增长是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代价。目前,中国的GDP核算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GDP的流量核算只能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而不能反映该国的国民财富存量;GDP核算更多地关注增长数量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GDP核算更多关注需求的变化而忽视供给结构;GDP以产出为核算标准造成的“增长幻觉”不利于真实的国民财富积累(5)张茉楠:《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革》,《中国金融》,2016年第16期。。

(三)虚拟经济的核算

虚拟经济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虚拟经济的核算应该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政府层面提出的“互联网+”经济、“三新”经济和“智能+”经济有很多是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导的。近些年来,国家层面也在不断调整GDP核算方式,积极探讨这些新经济的核算方法,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四)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

随着经济虚拟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新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心已经转向如何保持虚拟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如何提高虚拟经济的抗冲击能力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40年来发展的实际都证明了各国的虚拟经济都是在货币能量的刺激下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也导致虚拟经济的规模和其内部的相互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虚拟经济成为整个经济的“流动性储备池”。所谓“流动性储备池”是指虚拟经济领域滞留的大量货币资金可以在虚拟资产之间(涉及虚拟经济系统内部,即“虚拟经济—虚拟经济”)通过大量的重复交易的流动,并可能随时随地从虚拟经济的领域流入/流出到实体经济领域(涉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个子系统之间,即“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储备”给传统货币政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调控货币供应量方面来看,由于虚拟经济领域起着调节货币能量的功能,这使得虚拟资本运行中暴涨或暴跌时有发生,这种暴涨或暴跌会影响实体经济的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二是从调控利率的角度来看,虚拟经济领域储备的大量货币,会使得央行通过调整利率从而间接地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受到冲击。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资金来源和使用由两部分构成:实体经济(劳动者报酬、消费和资本形成等实物交易)和虚拟经济(对金融工具的金融交易,如存贷款、证券等)。但现有的资金流量表对虚拟和实体之间的资金联系不能很好地反映出来。因此,有必要构建一个能够全面反映整个经济运行状况的资金流量观测系统,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都包含在内,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解决了这个难题。

三、指标的构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协调的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指标体系

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考量指标跟传统的统计测评体系考量指标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基于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总体框架,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整个经济系统当作是物质系统的“物本”思维。二是基于虚拟经济视角的思维,即把整个经济系统当作是价值系统而不是物质系统的“人本思维”。三是虚拟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它也是基于虚拟经济视角的思维,通过“脱虚向实”纠正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危害。本文构建的一套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统计测评体系,能够客观反映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各自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这里首先从指标谈起。

(一)实体经济的统计刻画

传统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的设计多是从实体经济的角度来构建的,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防控金融风险,使资金“脱虚向实”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引发学者们对实体经济及其指标体系的研究热情。代表性的研究有将实体经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R0即制造业,因为实体经济的核心部分就是制造业,制造业可以被认为是最狭义的实体经济的概念。第二个层次R1是指除农业、建筑业以及除制造业以外的其他工业,R1是实体经济的主体部分,也是该文所认为的传统意义上或者说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体经济。第三个层次R2,包括R1和除却金融房地产以外其他所有服务业,这是最广义的实体经济,囊括了实体经济的内容。R2和金融房地产一起构成了国民经济的整体(6)黄群慧:《论新时期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国工业经济》,2017年第9期。。

(二)虚拟经济的统计刻画

虚拟经济理论的研究是从虚拟经济统计刻画的目的、原则以及虚拟经济产业分类的依据三个方面对虚拟经济进行的统计刻画。第一,基本目的。虚拟经济理论是中国学者本土化的研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二者进行统计刻画,旨在考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变化。必须在国际通行SNA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在现有统计数据限制的条件下刻画虚拟经济。第二,基本原则。一是在虚拟经济定义的差异下寻求共识。几乎所有虚拟经济定义解释时,都将金融业、房地产业看作是虚拟经济的主要活动之一。如刘骏民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虚拟经济子系统和实体经济子系统两个子系统。林左鸣在刘骏民的虚拟经济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广义虚拟经济”的概念,广义虚拟经济关注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关注人的心理需求,追求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这为本文后期的指标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是要体现虚拟经济的特殊性。虚拟经济可以自我膨胀不断增值,这决定了虚拟经济是经济风险的集中载体,因此需要构建一套能够反映虚拟经济运行的特殊性指标体系。三是以往的虚拟经济的数量化衡量中使用的量纲与实体经济数量化衡量使用的量纲并不同,导致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统计刻画缺乏可比性。第三,虚拟经济产业分类的依据。依据产业分类特点和标志对所有经济活动进行重新分类,最终将虚拟经济产业分类的三个层次:利用MPS界定实体经济——界定虚拟经济与一般服务业——金融房地产、职业服务业产业关联密切。其一,用MPS界定实体经济。MPS计划经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坚守只有物质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所以这种核算体系只核算物质生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活动其成果表现为物质产品,产业分类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界定,依据MPS界定实体经济。其二,比较SNA与MPS,界定虚拟经济和一般服务业。美国国民经济产业分类中15大类中虚拟经济包括金融房地产业(7)在国民经济按统计所分的大类上,中国和美国有所不同,美国是把银行、保险、房地产及其租赁统一在一起进行归类,列入美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15个大类中的一个Finance,insurance,real estate,rental,and leasing,而中国201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民经济行业产业分类20个大类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各是一个。参见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2017)。和与二者密切相关的职业服务业。传统实体经济包括农业、采矿业、公用事业、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仓储业,其他的7个产业则被归入一般服务业的范畴。MPS的核算不包括金融业、房地产业和职业服务业。其三,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中都存在。这些服务业与市场经济运行方式无关,却与人们生产和消费密切相关。将其单独归为一般服务业,是因为其运行方式区别于其他两种方式,即与实体经济不同,与虚拟经济也不同。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统计测评指标

目前,学术界大多数人认为目前中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生了背离。国外学者卢卡斯·门克霍夫通过研究德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分离的现象构建出经典的“背离假说”论证模式以论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对一国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性(8)卢卡斯·门克霍夫、托克斯多尔夫:《金融市场的变迁——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分离了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马铮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该指数在借鉴金融状况指数编制的基础上,选取包括利率、汇率、股价、债券价格等变量在内的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经济指标,构建出虚拟经济指数,实现了对虚拟经济整体发展情况的综合测度(9)马铮:《基于VAR模型的我国虚拟经济指数构建研究》,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周莹莹分析虚拟经济的金融房地产市场与实体经济间的关系,认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具有的内在协调机制以及自动恢复机制,这种恢复机制能够使二者在偏离协调状态时重新恢复协调(10)姚景超、王进会:《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协调性实证研究》,《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第8期。。

本文总结出测度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统计指标,主要包括金融相关率(FIR)、马歇尔K值(M2/GDP)、价值化积累率、GDP创造与就业的同度量指标、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系统间的协调度、虚拟经济宏观杠杆率等(11)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4期。。在构建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指标体系中应该对这些指标有所反映。

(四)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指标的构建

1.现有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指标研究述评

表1 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指标体系

现有的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大体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理念上的指导。典型的代表如金碚从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来研究质量及高质量发展,指出高质量发展具有多维性特征,认为反映新时代经济发展质量的核算指标应该将五大发展理念以及效率、质量、结构、安全、可持续等因素进行科学量化和指标化。另一类是实际的践行者尝试编制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如鲁继通构建出包括微观维度、中观维度和宏观维度等三类、9个二级指标,6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高质量发展评估体系(12)鲁继通:《我国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初探》,《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8年第20期。。

通过对搜集到的大量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核算的资料进行仔细梳理发现,一是现有的研究理念还停留在实体经济的思维。二是未区分出重点指标和一般指标,应该参考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方法把指标区分为约束性指标、主要检测指标和重要检测指标。三是把指标当作是静态的而缺乏动态调整,今后编制指标可以考虑在不同区域以及一个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指标数据的动态调整。四是指标的内涵和统计方法应不断优化以便更精准地反映经济发展的现实。五是将一些综合性指标与一般性指标并列在一个层级中,这样会导致因一些指标被重复计算导致最终结果可能失真。同时,一些重要的其他指标,如营商环境、清洁指标、治理指标等也要纳入检验的范围。

2.基于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将经济发展质量分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等五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剔除一些不能对接新时代的指标,保留一些核心关键指标,增加一些更能揭示现实发展的指标。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本文所构建的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共分为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99个三级指标。其一,创新发展指标体系下设4个二级指标,分别为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其二,协调发展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协调、经济社会协调3个二级指标。其三,绿色发展指标包括生态环境、绿色生产方式和绿色出行方式等3个二级指标。其四,开放发展包括开放环境和对外开放水平两个三级指标。其五,共享指标包括权益保障、全民共享和全面共享等3个二级指标。99个三级指标详见表1中的三级指标一列。

四、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的研究展望

本文给出了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的一个研究视角——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的视角,最终目的是构建一套兼顾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质量测评指标体系。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围绕着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还有很多可以研究的命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和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如何很好地对接。全象资金流量观测系统能够观测出资金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流动,包括资金在实体经济内部的流动,资金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的流动以及资金在虚拟经济内部的流动。“智能+”时代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的技术进一步实现对统计数据的收集,让统计做到精准、实时地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

第二,实体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虚拟经济统计指标如何很好地衔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协同共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此情形下,需要客观地研究虚拟经济的功能,即虚拟经济在整个经济的价值创造系统中发挥的作用。目前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统计核算的指标,如交易频次这种注重过程的统计,如何与注重结果的统计很好地衔接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命题。

第三,经济高速增长指标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对比研究。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发展,统计测评体系也要进行深刻的变革,从对经济增长的统计转向对经济发展质量的统计。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指标体系并不是完全抛弃经济增长的统计指标体系,市场经济的工具理性机制仍将发挥重要作用,GDP、收入、利润、财富等认识经济发展质量统计的重要指标。但同时需要对经济高速增长指标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发现异同,从而制定更加符合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的统计测评指标体系。

第四,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的指标体系的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的构建需要弄清楚哪些指标能够真正体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它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那么,高质量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应该围绕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深入研究新发展理念,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如何围绕高质量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现有指标体系之间应做到更好地服务高质量发展。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基于实体经济思维的、主要考核实体经济发展的统计测评体系,但现有统计测评体系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营商环境在经济发展质量对新经济的创新发展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那么这一指标应不应该列入统计指标体系?如果要进入的话,就要考虑如何编制的问题。另外,基于虚拟财富如何测算综合考虑实体财富加加虚拟财富的综合基尼系数,这是涉及财富理念的变革的问题,而财富、价值这些经济学的核心基础概念不仅是经济学原来研究的方向,更是经济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只有真正地理解了什么是财富、什么是价值,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也才会制定出真正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质量统计测评体系。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实体核算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