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委统战部,黑龙江大庆 163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东北考察和民营经济座谈会上,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总书记关于发展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足以说明民营经济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和地位作用。对资源型城市大庆来说,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更要把民营经济作为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和增长引擎,作为实现大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保持城市长久繁荣的重要力量和坚实依托,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大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充分发挥政策的叠加效应、园区的集聚效应,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截至2019年底,大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79.9 亿元、同比增长9.6%,高于全市经济增速5.6 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1 个百分点,占全市GDP 比重达到45.9%。一是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全市民营经济领域覆盖装备制造、医药食品、金融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行业,以工业领域为例,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361 户、占规上企业总数的88%。二是科技型企业逐年增多。涌现出多维时空3D 打印、大悟开疆无人机、卓创多媒体软件开发等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企业,近三年科技型企业累计增加4000 余户。三是集聚作用初见成效。主要培育了沃尔沃整车制造、伊利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了延锋安道拓等3 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和畜禽养殖、饲料加工等乳业上游企业,集聚效应正在加速释放,企业关联发展、集群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尽管我市民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在优化产业结构、吸纳社会就业、促进产业转型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总体上,全民参与的氛围仍没有真正形成,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不足、势头不强。主要表现为“五个乏力”:一是企业规模不大,缺乏带动力。据统计,年产值在100 亿元以上的仅沃尔沃1 家,10 亿元以上的仅老街基农副产品、兴和牧业等10 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产业上下游带动作用不明显。二是融资渠道不广,缺乏扩张力。我市近60%的民营企业有资金需求,但由于缺少抵押物、信用数据不足等原因,获得贷款支持的成功率不高,难以打破融资“瓶颈”。三是科技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我市民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高,民营规上工业企业中,企业产品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四是市场意识不强,缺乏开拓力。企业家眼界和视野不够开阔,企业管理相对粗放,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小步即满”等保守观念,冲市场、闯市场的胆识、魄力、眼光远远不足,缺乏为了长远发展抓规划、打基础、补短板、促提升的意识。五是人才资源不足,缺乏源动力。我市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7.5%和10.5%,远低于发达地区平均水平。很多企业反映管理和创新方面的高端人才“招不来、留不住”,无法满足企业运营管理、发展壮大的人才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创新成长、高质量发展。
坚持立足市情实际,站在全国、全省发展坐标,科学审视发展阶段和发展定位,既要抢抓新机遇、研究新情况,又要分析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以战略眼光把脉定向、借势而为、谋求发展。
一是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随着“后疫情时代”全国经济加速重启,民营企业开启了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稳定增长阶段。国家着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新一轮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大庆又被列为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展导向更加明晰;我省深入实施“五大规划”,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叠加,引导作用更加突出;中石油集团支持大庆打造油气生产、装备制造和工程技术化工等七个中心建设,企业办社会职能剥离,多个公共服务领域可向民间资本开放,这些都为民营经济拓展空间、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供了更多有利机会。
二是面临严峻的发展考验期。受年初疫情影响,经济活动持续受限,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虽然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承接转化还需要一定时间,完全打通产业和市场循环任重道远。我市民营企业以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受疫情影响更为突出,一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下降幅度超过20%,加之经济转型动力不足,改革创新步伐缓慢,生产要素相对匮乏,这些都对民营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扩规模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是正值激烈的发展竞争期。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各个地区都在拼优势、拼招商,打响了新一轮抢资源、抢产业、抢市场、抢人才的争夺战,竞争将更为激烈。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市在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经济总量、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加快发展的任务更显紧迫,需要拿出更大气力,才能迎头赶上全国竞相发展步伐。
四是迎来难得的发展黄金期。大庆民营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存量资产大,截至2019 年底,全市规上工业总资产达5598.3 亿元,其中有不少闲置有效资产,亟待民间资本参与启动盘活。社会资金多,今年一季度全市存款余额3009.5 亿元、贷款余额1207.1 亿元,存贷比超过40%,发展民营经济的资金实力雄厚,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面对机遇和挑战,大庆谋划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以实现大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争当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排头兵为目标,抓住国家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有利契机,充分发挥大庆比较优势,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加大政策扶持、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全民创业、培育骨干企业、搭建集聚平台、强化人才培养等措施的有效落实,加快推进非公经济产业园区化、产权多元化、产品新型化,努力使民营经济发展成为大庆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并指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从当前应对疫情常态化、加快经济社会复苏的大背景看,保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是落实“六稳”要求、推进“六保”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推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现实需要。大庆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石化老工业基地,减小疫情影响、推动转型发展、实现动能转换,同样需要首先打好民营企业市场保卫战,进一步充分释放民营经济的潜能和活力,发挥生力军作用。结合大庆实际,落实总书记的要求,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坚持扩大增量与提高质量并重、优化结构与提升效益并行、鼓励全民创业与扶持重点企业并举,逐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新局面。
一是国企改革再发力,引导民营经济参与混改。当前,国企“老字号”仍是大庆经济的最大优势,抓住我市深入推进国企改革的有利契机,加快推动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相互融合,推广华谊电气、中热新能源等混改成功经验,促进混改工作由子公司向母公司扩展、由国有绝对控股向相对控股扩展,切实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不断壮大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企改革。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成熟技术和剩余劳动力,大力引入社会资本,有效盘活闲置资产。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在边际油田开发、石化链条延伸、新能源利用等多个领域,通过相互参股、职工持股、技术入股、整体或部分收购等多种形式,开展务实有效合作。支持国有资本主动入股民营企业。充分发挥我市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鼓励国有资本在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战略性产业等重点领域,对符合发展战略、具备可持续发展预期、投资回报率高的民营企业进行投资,与民营企业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助推民营企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区域协同发展,聚焦哈大绥一体发展、惠州对口合作、哈长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联盟,大力推动民营企业共建合作,促进供需要素充分对接流通,实现民营经济融合发展。
二是真金白银出政策,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细化量化政策措施,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大庆也要发挥各方优势,打造本土政策“升级版”。制定出台一批惠及面广、针对性强的“黄金政策”,持续增强现有政策含金量,特别是在资本、人才、资源、技术等要素支持上再提升、再加码,在完善金融体系、放开市场准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企业成本等综合措施上再深化、再扩展,形成体系完整、相互衔接的政策支撑体系,切实发挥政策杠杆效应,力促“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增强企业政策“获得感”。经初步梳理,目前,国家、省、市相继出台的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等系列政策文件超过120 个,单靠民营企业自身既掌握不全、了解不透,也很难对号入座、申请落实。为此,全链条优化政策的落地、评估、反馈、督导、考核评价等环节,建立起“以效果为目标和检验标准”的政策落实机制,解决好不兑现、不及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民营企业市场主体。提升对上争取“成功率”。准确把握政策动向,深入研究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家和省里关于主导产业衰退城市、区域对口合作示范区、综合保税区等政策动态,尤其是国务院赋予大庆“两个优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全国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相关政策措施,结合发展实际深度谋划项目、催生产业,以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要政策、抢机遇,最大限度获得政策红利。将对上争取成效纳入各县区、各部门目标考核,形成主动跑、积极争的浓厚氛围。
三是优化环境提效能,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市的民营企业中小微型居多,本身体量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只有依托好的营商环境作为土壤,才能逐步发展起来,成长为立县立市型企业。打造优质政务环境。以落实《黑龙江省2020 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实施方案》为抓手,按照“打造东北营商环境最优城市”目标,加快审批提速、监管提效、服务提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实施流程再造;完善规范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推广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落实“四零”承诺服务制,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功能,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逐步构建“信用大庆”,加大守信奖励、失信惩戒力度,将“红黑名单”嵌入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真正让守信者受益获敬、失信者寸步难行。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国家杂粮工程技术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平台,充分发挥智慧平台的创新引领和高科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在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深入开展校市企、产学研合作,探索推进高校在企业建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人员在高校进修机制,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企业研发水平有效提升。汇集统战群团力量。借助工商联和商会组织的服务纽带优势,打造企业抱团发展格局,完善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民营企业的定期交流互动机制,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联系广泛优势,在引才留人、权益维护等方面搭建载体,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成长。依托统一战线凝心聚力的政治参与优势,做好优秀非公经济人士政治安排,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高共建共享、参与发展的积极性。
四是引育并重两手抓,推动民营企业提档升级。坚持招商引资与本地培育并举,做到内外融合、双轮驱动,让企业进得来、成长好。加大“引”的力度。锁定外出招商的重点地区、瞄准行业龙头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不见面招商”、“云招商”、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招引一批规模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知名企业,形成“引进一个重点项目、壮大一个优势产业、催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集群发展效益;鼓励龙江籍企业家、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打好招商引才的“感情牌”“亲情牌”“乡愁牌”,让他们在家乡实现更大价值。突出“育”的关键。坚持抓大育小,着眼疫情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瞄准国家重点布局的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重点领域,引导资金、技术、人才、项目、信息等生产要素向优势骨干企业集聚,评选并重点支持民营企业20 强、“金种子”企业30 家快速发展,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本土企业航母。特别是要建立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分类指导、梯次培育机制,每年遴选5—10 家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精准扶植、重点支持,促进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策划包装一批投资少、规模小、效益好的创业项目,因企施策,分类帮扶,逐步发展壮大。着力改善融资服务,通过建立财政资金竞争存款机制、引入产融服务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探索银政保合作等模式创新,多点撬动、多向发力,促进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有效对接,加快形成政府、银行、担保、保险协同支持、多元支撑的金融服务新格局。
五是专班专组强推进,凝聚快速发展强大合力。强化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构建形成各级各部门步调一致、协调联动、合力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快实现“四有”保障:有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牵头,成立非公经济发展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专班、安排专人,定期召开专题协调会,着力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瓶颈。有包保制度。建立市级领导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制度、工商联领导定点联系服务商会和民营业制度,突出包保临规临限企业,第一时间掌握情况、上手服务,对于小困难、小问题即知即办、快处快办,复杂疑难的及时提升到市级专班专组层面加以解决,助推企业逐步晋规上限。探索建立健全企业需求信息收集平台,推动企业困难问题直报,专门人员定期梳理汇总至相关部门和分管领导,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有奖惩措施。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纳入到市委、市政府督查工作,出台非公经济发展综合指标考核办法,加强对全市各级各部门落实情况考核,并与年度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相挂钩,通过考核兑现奖惩,进一步增强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主动性。有统计体系。着力解决非公经济统计监测覆盖面窄、准确度低、时效性差等突出问题,依托多部门资源和大数据、云平台等信息化技术,研究建立全面覆盖非公经济各领域各行业的统计报告制度,综合采取定期报表、样本调查等方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及时客观真实反映民营经济发展规模、水平、结构状况,切实打通政府和企业间数据通道,为及时改进服务、科学调控管理等工作提供详实可靠依据。
六是强筋健骨练内功,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企业要练好内功,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们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树立“诚信是金、创新是魂”的发展理念,弘扬倡导企业家精神、优秀建设者精神,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升产品创新、市场开拓、抵御风险能力,切实提升民营经济整体实力。坚持以党建添活力。推动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互促共进,确保规上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大力实施“非公党建+”工程,发挥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坚持以创新增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广泛推行“科技创新券”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创立企业自主品牌。坚持以人才强实力。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引进激励机制,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院所和培训机构等智力资源,广泛开展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快提升民营企业经营水平和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制定企业家发展计划,把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纳入全市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每年选送100 名企业家分领域、分行业、分层次进行专业化培训,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打造优秀企业家队伍。坚持以宣传提信心。加大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和产品推介,不断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时组织召开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着重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形成支持、尊重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