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侧重于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创新性技能型人才。对此,面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短缺、人才结构层次不合理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大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力度,并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驱动专业教学优化发展,落实高职教育“立德树人”任务。
校企深度合作是基于教育资源整合利用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各自优势,为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制定个性化、系统化、全面化培养目标与方案,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质量,向社会输送所需人才。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能够根据区域与行业发展现状,结合区域内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在政策上、资金上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扶持,促进高职院校与区域龙头企业、国外高校、国内优先发展高校的沟通与合作;学校能够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包括亚马逊、海外易购、敦煌网等)与所在区域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引入校园,在双方合作下就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进行研究,实现“基础知识学习+技能培训+项目任务驱动+企业实习+自主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构建[1]。一方面,提升高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为企业发展储备高素质高能力人才;此外,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创业问题,达到三方共赢目的。
跨境电商运营模式与特征使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具备开展“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对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过程中,高职院校应抓紧信息化建设机遇,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云计算技术等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形成“线上+线下”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线下教育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项目,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题发展与处理能力、专业知识整合利用能力等;在线上教育中,通过自主研发或第三方机构开放构建“跨境电商实务”、“亚马逊大学”等线上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渠道,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信息意识、大数据意识,使其具备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2]。
在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的积累、强化、完善、改进中获得发展。对此,高职院校应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专业能力强化”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实施系统化、层次化、多元化教学策略,从而推动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达到高素质、高能力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在专业基础学习模块面向全体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学生,传递岗位所需基础性知识与技能,使其在学习过程丰富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具备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专业能力强化模块根据学生专业特征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有针对性提供教学培训内容(如网络营销实务、电子商务操作实务、创业指导、跨文化英语交流等),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强化能力。
创业孵化机制建设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表现,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对此,在构建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善于利用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多样化创业实践活动(如网店经营项目、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策划活动、商品境外销售活动等)以发展学生专业课程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现代学徒制是基于校企深度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形成的“分工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院校特有的一种教学机制。能够有效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学校培训与企业培训相结合,促进学生技能强化。对此,可将其引入跨境电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体系中,进行技能型人才科学培育。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以及跨境电商经营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教育、“互联网+”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不断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综合素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力、社会适应力,促进高职教育作用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