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2020-01-16 19:55:02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0年3期
关键词:分析法绩效评价评价

一、高校执行预算绩效考评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改革期,学校数量以及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其资金收入与资金支出的项目也逐步增加,如何将教育资源合理的分配以及高效的使用,成为各高校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所以,建立一套科学的预算绩效考评制度十分必要。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现状

目前,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还存在着诸多缺陷,教育经费的预算管理远远没有达到合理化和高效化的要求。在预算管理管理过程中,各高校往往依据上一年度财务执行情况下达本年度的预算数,对于大体上的公用经费开支、师生经费与专项活动开支管控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在具体公用经费与专项资金的详细支出项目上,管理较为混乱,情况并不乐观,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高校财务部门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尤其是在预算管理上控制不严,执行效果差,那么财务部门就丧失了其应全面负责学校资金预算管理的作用。高校财务部门面临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改变目前固有的预算管理方式,构建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不断地提高科研及教学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长久发展。

(一)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未引起足够重视。相较于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事业单位性质的高校开展工作往往会受到体制力量的影响,比如管理者对以往绩效考评的态度,以及推行新的绩效考评的决心。有些高校可能仍固守以往的行政制度,对于新的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并不重视,仅仅看做是高校日常的普通考核,不会给高校的运行带来质的改变,这就导致在工作的开展中并没未将预算绩效评价作为关注的焦点。如果高校上层管理者大多如此,那么中层管理者和基层人员理所应当也是这样的想法,对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在认识和态度上的不重视,工作成果可想而知。存在这种现象,从本质上来说与高校平均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高校职工经费的拨付,很多高校是根据行政部门或院系教师总数来拨款的,对于后续的产出并没有有效的考评,致使经费投入多产出低的结果。再加上缺乏绩效意识,对预算绩效评价不关注,更不用提如何利用绩效结果了,如此下去,就很容易导致高校预算管理进入“高投入→低产出”的循环怪圈之中,与此同时,也造成了高校经费及其他资源的浪费。

(二)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不少高校编制的预算比较简单,尤其在日常实际执行的中,领导层会不时地对已经做出的预算方案进行改动,虽然在必要的条件下,允许改动预算方案,但高校对预算方案调整制度把控过宽,出现二级院系提出调整预算的申请,高校会基本同意的情况。预算方案的调整太过于随意性,没有任何管控和监督,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预算开支大于收入,造成高校财务风险。总而言之,部分高校虽然建立了预算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

(三)预算绩效指标体系构建不科学 。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理论传入我国时间尚短,所以,许多高校缺乏绩效评价本地化经验,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还缺乏科学性。一些高校缺乏绩效考核人才,有的使用一些财务指标去评价,但财务指标只适用在考核一些资金,这就很难对预算绩效的其他方面起作用;另一方面,一些高校使用的评价指标大多选用定性指标体系,这样做确实能简化绩效考核难度,但缺乏定量的考核下,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将极大的降低,高校管理人员很难根据评价结果对下一期的预算进行规划。高校管理者没有科学准确的绩效考核下就很难编制以后年度的预算规划。

三、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优化对策

(一)提高绩效评价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视程度

预算绩效评价作用尚未被众多高校认识到,虽然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展绩效评价,但很多高校还是没意识到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其出发点并不是提高高校的管理效率。所以,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提升对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在预算管理编制中注重绩效管理思想的培养,改变以往简单的数量管理,转换成较之科学的绩效管理,以提升教育经费资金的利用效率为目标。

(二)采用科学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平衡计分卡法。平衡计分卡法理论是美国哈弗商学院著名教授教授卡普兰和诺顿最先提出的,其提出时,是为了着眼于企业的长远战略的考虑,后被借鉴到公共管理领域,平衡记分卡的原理是从财务状况、顾客服务、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维度来评价企业的绩效,再通过各个维度进行细分,将目标进行细化,转化为可评价的指标,使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相互联系,以便管理层发现战略运行的轨迹,从而更好的实现预算绩效考核。财务角度指标体系可以细分为预算总收入完成率、预算总支出完成率、收支比率等;顾客角度指标可细化为生师比、外部社会评价、四六级通过率、毕业生评价等;内部运营角度指标可细化为教职工人均经费、部门预算使用率、人员经费比率、生均培养成本。学习与成长维度指标可细分为收入增长率、自筹经费比率、高级人才比、教师人均核心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

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预算绩效评价中一个重要方法,该方法是教授蒂在讲授电力知识时提出的,其理论是先从总的目标出发,然后细化为各子目标,再然后根据以上细分进一步分化子目标层。层次分析法可将总目标层层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层。在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中层次分析的的作用主要是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在使用方法上,首先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及一致性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确立、评价标准、利用综合预算绩效指数法对高校预算支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3.标杆分析法。标杆分析法是施乐公司在企业管理中最先运用的,其原理是对本领域最先进的企业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评估,以发现对本企业具有借鉴的地方,改进本企业的不足。从具体上讲,首先要选取比较的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找出彼此差距、决定并执行行动方案、评估执行结果、进行总结、在此制定预算绩效方案。标杆管理法即包括经济方面指标,同时具备公共产品比较评,评价指标比较完善和全面。

(三)合理高效的运用预算绩效评价得来的结果

预算绩效评价的方法总体来说还是比较难得的,之所以耗时耗力得出评价结果,运用到预算管理中才是其最终目的,而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也是预算绩效评价的最终步骤。当然,这一步也是绩效评价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评估的结果直接导致绩效考核评价的偏差大小。最终的评价目的是为了评价预算有没有完成预期的制定的目标,是对本期内预算执行状况一种反应,以及这一阶段对预算工作开展的总结,绩效评价的结果可为高校财务部门下期预算编制、执行、调整提供基础。为了更好的开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将开展预算绩效的评价结果按时上报给高校高层管理人员,或者负责该项任务的职能部门,通过这些绩效评估结果为高校下一年度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具体明细奠定基础,为下一年度政策的制定、长远规划部署提供基础。第二,为避免预算绩效评价的随意性,也考虑到相关部门对绩效评价更加了解,应定期把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向财政和教育部门反应,使得财政部门能够随时掌握该校预算评价具体情况,方便及时调整将来的资金的支出重点方向和财务管理的重点方向。第三,通过将评价的结果向高校全体教职工和社会公众公开,接受全体员工师生和社会人员的评价和监督,不断地使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公开化和透明化,再反过来促进高校领导层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重视,提高预算绩效的使用效率。

四、结语

高校的教育经费毕竟有限,而教育资源的需求是难以满足的,预算绩效评估,是缓解目前矛盾最佳方法。高校预算绩效评估作为高校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从高校经费的配置效率、控制预算目标的执行、绩效奖惩制度诸多方可以很好地降低和防控各种财务风险。同时,采取一整套的方法,提高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采用系统科学的绩效评估方法,如评分记分卡、层次分析法、标杆分析法。同时,合理高效的运用预算绩效评价得来的结果,持续评估并及时发现高校预算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减少高校教育及科研经费的滥用,争取做到少投入多产出的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分析法绩效评价评价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防爆电机(2022年4期)2022-08-17 05:59:06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 01:59:53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