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问题与实现路径

2020-01-16 07:15柴王军
湖北体育科技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要素高质量

张 擎,柴王军

(山西财经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于新时代经济体系背景下的新命题,是推动体育产业经济迈向新阶梯、步入新轨道的动力源泉[1]。此外,国办发43 号文件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设性指导意见,该文件不仅充分肯定了体育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必要性,而且指出体育产业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发挥必不可少的力量。虽然高质量一词理解起来较为简单,但是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出现了不同的解读,以简新华、聂长飞的观点较为全面,他们认为衡量高质量发展主要应该看5 个方面的情况即 “四高一好”,其中“四高”分别是指:产品和服务质量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要高,高质量的发展,“一好”则是还要观察经济发展的状态是否良好[2]。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还处于生长阶段[3],虽然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发展,体育产业结构范畴越来越系统化、规范化,但其内部发展仍较为不平衡,整体发展依旧处于中低端的水平。解决该问题,必须以创新为驱动力,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结构体系,大力推进和发展体育服务行业、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统一发展质量与效益,从而加快实现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1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低的总体表现

1.1 体育产业规模效益不高

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不大,当前更多的是粗放式增长,存在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先进技术的支撑,新时代背景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重点内容,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产业经济贡献的能力大小。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能力远远不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7 811 亿元,占GDP 的1%[4],与此同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增加值分别是 34 722 亿元、37 210 亿元,且分别占 GDP 的比重为 4.2%、4.53%[5-6]。由此可见,体育产业在规模发展中问题较大,阻碍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体育产业规模效益不高还反映在技术落后,难以构建具有协调性、充分性、稳定性的创新体系。以体育制造业为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增长态势,年均增长大约3.1%[7],技术进步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的主要原因,但是技术效率在规模效率中产生制约作用,规模效率的滞后拖累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体育产业规模不高,造成品牌影响力不足。表现在与发达国家的体育总产值水平不齐,美国2015 年体育总产值为4 984 亿美元,占全球总规模的33.2%[8]。而国内职业联赛的市场挖掘受到传统路径的影响,源于要素投入不足以及产业结构层级化,在品牌塑造上无法打造具有特色影响力的体育产品。

1.2 体育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新兴产业,较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方式不同,产业结构特征明显。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总体上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具体到体育消费问题,表现为结构失衡导致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不统一,体育消费动力不强,消费行为短缺。体育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2017 年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的总产值和增加值达到最大,分别为13 509.2亿元和 3 264.6 亿元,增长率分别为 12.9%和 14.0%[4]。其中,体育制造业虽占较大比重,但从产业增加的构成来看,主要以数量规模的增加为主,缺乏创新力和高效率。同时体育服务业供给能力不足,全民健身理念融合度低。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结构失衡。数据显示:截止2017 年,第三产业增长值比重上升了51.6 个百分点,但就体育产业的增长值而言,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当前服务业未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价值。服务业快速的上升能够带动生产要素的重新分配,要素分配合理与否进一步影响生产效率的高低。若不尽快解决服务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可能出现产业逆向发展即经济整体的资源配置降低。体育产业空间结构不协调。区域空间结构不协调,体现在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模式,以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为代表,其体育产业经济实力远超其他省份,凭借优越的发展环境和市场,走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沿。其次,借助于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优越性,特色户外体育项目在内蒙古、东北三省等地区发展迅速,逐渐形成特色项目间的高质量发展。相比之下,中部地区的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空间结构区域化发展的重重压力,结构不协调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

1.3 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不理想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有完善的体育产业政策为保障,国发〔2019〕46 号文的出台,目的在于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当前,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不理想,表现在:政策的落实与实施往往在省市县呈现不同的效应,地区差异与不平衡是体育产业当前最主要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政策落实快,实施效果好,能够带动不同产业融合加速经济增长;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县,困于自身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产业整体产出效率较低。国内趋于高低规模差距困境,内部不同发展趋势在整体发展中连带效应显著,整体规模产出与增加值增速不匹配。我国体育产业国际影响力不强,水平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国内体育服务业基数较低,高水平职业赛事及运动休闲等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产品以单一化为主,难以实现人们对多元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其次产品不具品牌效应,国际影响力较低,造成国内市场空缺,加剧资金外流现象。

2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1 传统发展模式

体育产业转型与升级过程受传统发展模式影响,表现在不同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差异小,结构类似的特点,源于各区域前期发展以低成本要素和技术模仿为主,阻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体育产业资源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导的发展思维模式,政府是最主要的源流和动力源泉,市场主体难以发挥协调作用。基于此,由于发展自主性、独立性受限,造成企业发展空间不足且经营行为趋于短期化,企业缺乏技术革新的积极性和动力,进而影响产业生产效率提升。此外,体育产业长期发展过程中以政策指导为主,形成政府财政为主的运营模式,部门过度依赖政府保护和拨款支持,严重限制了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2.2 市场需求约束

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其他产业融合度高,能够有效带动产业协同发展,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外需持续减弱与内需增长缓慢双重限制,造成国内经济不景气,对产业转型与升级形成阻碍。其次,外需持续低迷加上国内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使得外向型程度较大的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不仅影响传统产品同时降低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效益。最后,由于国际经济效应的影响,国内居民收入增速呈现下滑趋势,体育消费水平广泛受到经济限制,在中高端产品和服务产品消费上表现明显。三架马车失衡,进而出口与消费无法有效发挥作用,限制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推进。

2.3 产业规模限制发展空间

从宏观领域看,体育产业规模虽然保持快速扩张,但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数据显示我国2017 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 比重的0.94%,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基本都保持在 1%~4%之间[9]。由此可见,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着差距,产业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展。再者,基于微观领域,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企业总体上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数量不断增加,而且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正在加快形成,但是体育企业的平均规模偏小,品牌影响力偏低依然是问题所在。最后,近年来虚拟经济的繁荣导致了实体经济生产成本的增加,产业资本和要素也大量涌入房地产和金融行业,不仅挤压了体育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使得实体经济的生产成本再一次提高。

2.4 外部限制封锁

我国体育产业转型过程中,经历了贸易壁垒,世界许多国家之间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贸易纠纷与贸易摩擦,这是全球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重新洗牌的客观要求,它是许多发达国家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误判造成的,也是各国国内产业结构暴露出来的问题达到一个激化的临界点的具体表现[10]。发达国家在转型过程中占据产业链中高端,为实现制造业正兴目标,保护本国经济领导力地位,加大我国贸易壁垒和技术独断控制,对我国进出口带来不利影响,造成供应链分布不均和出口结构性短缺。经济全球化发展与预期发展逐渐背向而行,中、美贸易战形势下,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受到外部因素的限制,传统产品、新兴产业的产品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创新能力,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进入瓶颈的关键所在。

3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困难的内在原因

3.1 生产要素供给不足,整体质量不高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要素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素体系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单元,其数量规模和质量层次决定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速度。表现在:一是人力资本积累不足。随着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加大,人才数量规模不断扩张,真正属于体育产业专业的优秀人才数量匮乏,加上体育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人才需求随之大幅度上升。人才供给结构与体育产业需求结构矛盾突出,特别是优秀的运动员和复合型高级人才不足,影响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二是技术积累缓慢。以体育用品制造业为例,产业要升级,就必须对现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技术难以打造一条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条,特别是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拓展体育服务业务[11]。体育企业技术创新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之一,重点薄弱环节在于技术融合与交叉。三是资本要素供给不足。体育产业的盈利模式尚不成熟,市场比较收益不高,而且外溢效应明显,逐利资本进入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并不高,而有限的财政资金根本无法满足体育产业扩张的巨大需求[12]。加之银行金融等保障体系依旧不健全,体育产业发展环境有待提升。

3.2 机制体制不完善,限制体育市场化

受我国客观存在的行政边界所引起的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以及政府部门间条块分割的影响,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区域间流动受阻,要素利用效率较低[13]。在技术资源配置过程中,由于机制不健全,缺乏激励、保障、监督机制的调整,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困难,造成高新技术产品的附加值下降,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滞后。再者,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受限,政府主体主导要素配置,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不利于体育协会赛事举办。最后,民营企业受国有企业和体育体制限制,没有适宜的发展空间,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造成市场化主体单一,企业产能不足,制约体育市场化进程。

3.3 政策法规不健全,产业转型困难

现行体制下,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激励、特惠措施为主的产业政策,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虽在一定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但政府直接干预市场、限制竞争的政策行为,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在我国体育产业增长模式中,各层级政府规模的作用,表现为政府通过对税率的降低,进而促进资本的累计,而投资品主要由非体育产业部门生产,从而影响产业结构转型[14]。政府并没有充分发挥主观宏观调控作用,导致我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极为不平衡,空间布局不合理,竞争态势未形成足够的规模。近年来,借助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力量,体育政策调整共识越来越多,体育市场化需求不断上升,作为体育产业政策转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其中相关竞争政策还存在缺陷,促进公平竞争和科技进步的一些政策组合也尚未完善,仍须后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其进行补充,总体存在不完善、不匹配、落地难、效果差等问题。

3.4 消费规模偏小,资源融合偏低

体育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消费规模决定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于我国经济水平而言,体育消费现阶段水平不高,表现在体育消费意识不够。意识形态层面是导致行为层面缺失的关键所在。鉴于健身休闲服务属于新兴产业,大众健康消费意识方面较为薄弱,目前还未形成花钱买健康的普适性消费意识[15]。需求导向中缺乏长期的消费引导,消费行为在市场作用下难以激发,在于市场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差异性,随着技术成本的不断扩大,人们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传统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发薄弱。其次,体育资源融合偏低,对企业来说融合发展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当前受能源成本、物流成本、税费成本的挤压,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影响了质量服务的提升,限制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4.1 提高要素质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生产要素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转型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加快要素体系的构建是保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一是加强人力资本积累,提升人才质量等级。通过强化教育投入,提高人才专业素质水平,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批先进人才,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矛盾。鼓励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兴产业人才,加大技术资金投入水平,为合理开发产业融合提供支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与治理。二是技术积累水平。技术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理论要义,为产业发展带来活力,技术融合与创新是当前体系构建的关键,立足于新资源、新产业的优势,以自主创新和要素升级代替初级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实现技术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三是资本的供给质量。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产业处于生长期,前期需要大量资金供给,要拓宽资本的获得方式,加大银行金融机构的供给力度。重点支持产业中环节较为薄弱的体育服务业,使得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促进产业结构均衡发展。

4.2 完善体制机制,净化市场环境

体制机制作为政策贯彻落实的平台,要做到合理划分部门权责并明确责任主体,稳步加快体育产业市场化进程,实现政府放权、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协同机制,给予体育产业更多的发展活力。一是政府权力范围的鉴定。理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深化体制改革,保证市场积极发挥作用,调动社会资源加快体系的建设。二是完善技术体制。改革传统政府主导的技术配置模式,赋予体育企业新使命,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实现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形成大中小协同共进的体育企业体系,激发多元主体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促进市场有效竞争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体制。一方面针对政府干预市场中出现的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及时进行监督与控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另一方面监督体育组织、企业的行为,保证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以效率为考察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时反馈给组织,为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做出指导。

4.3 加快政策转型,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政策转型是当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通过政策指导与支持,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首先,深化重点领域政策,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选取重点发展领域优先发展,起到示范指导作用,如:长三角等地,重点领域给与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势,实现部分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其次,出台前瞻性政策。结合时代背景,打造互联网+体育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增强体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政策从不同产业出发,鼓励旅游、文化、健康、互联网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实施跨区域、跨行业发展,通过企业内部生长,或外部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打造跨界融合产业集团。

4.4 积极对外开放,促进体育消费引导

一代一路背景下,延边国家作为重要的消费实体,通过开展国际赛事,如:马拉松、自行车等项目,加快国际交流与文化交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在新资源技术的推动下,面向全球市场拓宽消费规模,在全球化中寻找消费需求切入点,进而形成长效消费导向。一方面从供给侧出发。当前人们的体育消费从观赏型转向参与型,体育综合体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青睐,市场要转变传统供给体系,优化新型体育发展模式,结合国外资源创新经验,引入高端服务产品打造国内特有品牌,扩大市场消费规模。同时,发挥示范区域的连带效应。通过地理、制度和市场等方面的进一步开放,结合当地的经济水平差异化发展地区经济,打造地方体育品牌。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攻破当前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结构不平衡的壁垒,致力于发展竞赛表演业和健身休闲业,不断提高体育服务业的产能,打造以制造业为支撑,与其他产业相互发展的布局。

5 小结

2019 年 4 月,国家统计局发布 《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本次修订充分考虑了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活动范围,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要环节,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要加强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健全机制体制,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效应,突破发展的速度规模限制,实现质量效益的转型发展。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带来前所未有发展机会,在未来产业发展过程中,将带动不同产业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要素高质量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