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秀丽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551400)
高等教育的重心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如何“树人”,要从学生出发,研究学生,突出学生主体性,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因此,对于思政课中学生主体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研究领域对于主体性有不同的界定。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是有生命力和自然力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物质实体,是对象性的、感性的存在物。将人放在现实生活中去考察,人是有生命的、具体的、活生生的感性的人,这种感性是实践的活动。主体性潜藏于人的机体内,需要通过人的对象性活动来表现和确认。如果离开对象性活动和实践,主体性就是抽象的、空洞的、没有意义的,主体性一定是体现在每个人的感性的、有生命的具体活动中,是实践的主体性,表现为实践中的能力、地位等,就是人的自主的、能动、有目的的活动和特性。
教育最初的产生是为了发展人的智慧和潜能,使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为生活创造更多可能性。自始至终,教育就是以人为主体性的精神与灵魂的培养和塑造,是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活动。其本质和人的主体性发展有内在的天然统一性。因此,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成为自由、自觉、全面发展的人,是把人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重要途径,是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方式。在教育领域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表现为“以学生为本”的学生本位理念。主体性概念的具体特征从不同角度看,存在诸多解释,教育学视域下的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处理和客体的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主导性,是人作为主体能够自由、独立的支配和行使自己权利的特性。学生不仅能够意识到自己有这种权利,并且具有足够的能力行使权利。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需要开展对客体的改造活动,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改造工具。思政课中学生主体性即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知道自己是主体,知道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不仅有这种观念和意识,而且能够有足够能力表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达到学习效果。同时,其主体活动表现为对自身学情、教学材料等客观实际的把握和占有。
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指人所具有的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特性。表现为为我性、主动性、主观性和选择性,是学生主体能够自觉主动地从事自己的活动,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一方面,主体要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要有主体的自觉,主体会意识到要积极努力,对客体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和推断。思政课中学生主体性即是指思政教学中学生能够充分意识到教学内容对自己成长成才所起的重要作用,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实际情况开展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学习和工作,以满足自身所需,并且能够有策略的对学习内容进行加工和分析,为我所用。
创造性是学生主体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创造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最能展现主体的主体性特征。思政课中学生创造性即指对现有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是对现有思政学习能力的超越。不仅表现在对学习内容的拓展理解,对学习任务的创造性完成,更表现在对思政课形成的浓厚兴趣而带来的创新性观点和创造性成果。
大学的基本原则是:经过思考去运用一切工具和全面发展人的所有潜能,让学生在一切行动和信仰上做出自己的抉择,并通过认知让他们完全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所负责任的意义。思政课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成长,也有利于思政师生的良性互动,更有利于还原思政教育的育人本质。
大学生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和方向。在成为国之栋梁前,先要成长为具有主体性发展的个人,要具有主体意识、主体观念和主体能力。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学习中,都应该具备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养成对主体自我教育能力提高有重要作用。思政课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是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的自由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技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按照自己的爱好、特长自由的发挥自身的才能与特质,增长专业技能的同时,厚植爱国主义教育和家国情怀,增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个性的发展。社会不断进步,需要遵纪守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公民,思政课中学生主体性养成,能够提高个人修养,培养审美情趣,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思政课,借助丰富的教学环节,学生主体性发挥能够促成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反思能力、交往能力等素养的养成。
思政教育教学的实际开展,往往以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说服教育、讲授灌输为主。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将自己认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并带有强烈的政治教化倾向。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学生在多种文明冲突的背景下,大学生主体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往往不会轻信别人的教条和说教。这种选择和判断给思政教师教学带来许多挑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教师才能够充分了解学情,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间才能够实现良性互动。这种互动将营造出平等、民主和对话的良好氛围和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思政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更有利于师与生的主体性成长,形成良好的师生人际和谐关系。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被当作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对象化活动,但却脱离了学生主体性的基础,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存在。突出学生主体性教育,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重新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让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在人性的本质上,学生能够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一种建构“人”的精神的活动,还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本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突出学生主体性,提升主体内在和外在价值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在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也才能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思政课中学生主体性具有重要作用,是大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学习活动、学习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等。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格外关注学生主体地位。高校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越来越根深蒂固,教育的全过程、各环节都突出强调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既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也是探求知识的主体;既是接受管理的主体,也是参与管理的主体;既是高等教育消费的主体,也是享受高等教育服务的主体”[1],国家和高校等各个层面都高度重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大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更有利于大学生主体价值的实现。但在实际思政课学习过程中,学生并未完全表现出与其主体地位相匹配的自主性。一方面,学生往往直接接受教师“灌”进去的知识,很少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身条件,制定更好的更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学习计划。较少能够在思政课内、课外自主选择、自我监控、自我检测学习效果,缺乏自我主导。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越来越工具化,忽视了差异性和个性教育,工具化和狭隘的实用主义倾向明显,因此导致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时,不积极甚至不情愿,课堂互动生硬,学生交流缺乏感染力。
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其对自己所处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能动性则是指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目标去实践,不需依托外力推动。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文化融合程度加深,各种思想相互碰撞产生了多元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判断标准。尤其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学生主体意识迅速觉醒。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判断和主见,便不再受制于教师的“谆谆教诲”。他们强调自我个性的张扬,强调果断洒脱的我行我素。思政课教学中有许多灵活设计的教学环节,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他们能够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但是,在长期思政课灌输式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指挥、自己被指挥的观念根深蒂固,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被动接受成为一种习惯,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得到适当的发挥,学生的选择也往往缺乏科学性。同时,思政课教学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只停留在基本概念和政治术语上,往往不会主动去拓展和延伸思政授课中的相关内容。思政教学内容突出政治性的特点也使得学生因为感觉和生活脱节而不愿和教师多交流,对思政课学习的适应和选择的能动性上都比较差。
物质条件在改善的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也有所提升,学生主体能力随着主体地位提升、主体意识增强不断提高。体现在大学生的沟通能力、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等。进入大学阶段,自主学习为主,社会活动丰富,课堂教学灵活,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特质特点,能够逐步提高主体适应性和主体多方能力。但传统教育模式中,“应试”观念影响深远,有人把老师的话当作至理名言,有的仍然是“唯分数论”,尤其思政课程,学生更是以机械背诵应考为准。因此,思政课学习中,学生大都是被动接受知识,很少能够积极主动探索,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采用占有式学习,“就是尽可能完整地把听到的一切记在笔记本上,以应付考试。这并没有丰富和扩大他们的思想,这种大学生最多不过成了某个由别人提出的观点的所有者。占有式学习的大学生只有一个目标:死记‘学过的东西’”。[2]无论是思政课理论学习还是实践学习中,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疲于思考,少有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性成果。
PAD 课堂是建立在学生主体性特点基础上的新兴教学模式。在P(讲授)、A(内化吸收)、D(讨论)各环节,处处体现着学生主体性,基于PAD 教学过程,学生在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主体需要、主体表现等方面都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明显体现。
PAD 课堂最大的特色就是师生对课堂的对分。思政PAD 课堂一改往日思政教师满堂灌的情况,将理论授课时间缩短。思政教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就理论讲理论,而是进行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的简介,是对所授内容的知识框架的讲解。其他简单枯燥的内容以及不适合课堂讲授的内容,通过设置作业或者讨论的形式进行。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等学习资源和手段开展探索式的泛在学习。因此,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第一,思政PAD 课堂中,教师不再把学生当成容器进行知识的灌输,尤其思政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课程,如果一味“劝诫”,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因此一定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淡化教师权威传统。但并非PAD 课堂中教师就居于主导地位,而是学生成为和教师平等的双重主体,把握好尺度很重要。最起码在时间上,学生会明显感到,教师不是满堂课的讲授,会意识到有一半时间是由自己来主宰。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得以强化,认识到自己也是课堂的主人。
第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的讲授是凝练的精讲,同时通过认真设计,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生主体对教师所授知识充满期待和渴望,思政课变得有趣,主体需求明显变得强烈。教师没有穷尽教学内容,给学生独立思考留下空间和余地,学生自我探索能力增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在留白的教学内容里有了更多进步的空间。对于知识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在授课时间上,PAD 课堂改变传统思政课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精讲只有课堂时间的一半,这促使学生主体意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对分的时间里,学生要承担起对分时间内的学习任务,有思考有取舍的任务点使学生意识到,不仅要自己做课堂的主人更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否则难以实现对分任务。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得以充分体现。
内化吸收是对教师内容留白的思考和探索。为完成下一周的讨论和课后作业,学生必须结合教师讲授内容在课后通过查找资料、整合知识、提出问题、设置疑问等方式,对知识完成内化吸收,强化和拓展学习内容。
首先,在知识层面,学生明确授课内容的基本框架和重难点后,通过内化吸收,架构起课程的脉络和结构,渐进地掌握了课程的主要内容,掌握了学习思政课的基本方法,这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巨大提升过程。同时,在内化过程中,学生会将前后的学习内容连贯起来,整合不同时段的习得知识,动态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
其次,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更深刻的认识到思政课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自主阅读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要求,使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形成自己的思考结果。潜移默化中,思政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自觉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自觉性。另外,思政课内化吸收环节主要借助于教学材料,课上突出教材的使用,学生不仅要学会阅读,学会时间管理,学会分清主次,更要学会集中、专注。这都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最后,在素养层面,随着思政课的动态进展,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也不断深入。学生会迁移到自身,理解、认同思政课教学内容,并将自己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相关联。同时,学生会有感而发的、真诚的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困惑,会辩证的、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内化过程中,既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也提升了未来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讲授和内化吸收后开展讨论环节。讨论环节是学生深思熟虑后的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流,是信仰的固化和坚定过程。
一方面,讨论形式丰富,学生主体性地位随时凸显。思政课PAD 课堂中,可以分小组讨论,围绕“亮、考、帮”相互分享观点,相互解答或提出疑点,这既能保证小组成员全员参与,每个人都得到个性体现,也能保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获得启迪。可以组间讨论,小组讨论后仍有未解决的问题借助组间讨论,扩大了思考能力,加深对疑难点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全班交流,被选中的同学进行“亮、考、帮”的分享,在追问下,答题人和同伴都受到问题的拷问,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也能提高提出问题的思辨能力,学既会了思考,又拓展了思维。无论哪种讨论方式,思政PAD 课堂中体现出的都是师生、生生的平等关系,是一种对话性的、开放性的、突出个性的民主过程,是学生主体性得以发挥的过程。
另一方面,讨论环节促使学生能力多方面提高。讨论的过程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在相互交流与探讨中,学生学会了倾听、监督和表达自我,是自我社会性的实现。在组内、组间、班内的表达中,体现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探讨和陈述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锻炼。这是学生主体性的自我实现。“不过更为纯粹的自我实现,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还包括对某事物全神贯注、忘我投入的一种状态和体验。此时的个体不做作,并回到儿童般的自然、天真与单纯,充分释放了潜能。在学习中,如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可以视为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自我实现。”[3]
综上所述,思政课PAD 课堂的实践,能够有效解决思政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体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分教学法作为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手段,如何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关键在于运用和实践。只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政课PAD 教学,定能更好体现思政课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