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
(黑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黑龙江 黑河164399)
清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建设什么,怎么建设,专家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本文从全域旅游观点出发,就建设方式和内容的总体设想方面提出从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角度,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建设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的思路。所谓的全域旅游是指,将一定区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全域旅游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是一个面上的涵盖,但是我们灵活运用一下,把全域旅游用于一条线上,将驿站这个线型的区域作为完整的旅游目的地,以旅游为优势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公共服务优化、综合统筹管理、整体营销推广,形成面上旅游中的主体、主线,形成一个大范围跨区域新的线型旅游涵盖,即形成一个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贯穿于多个行政区域线型的新旅游范围的设想,这就是所谓的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建设的概念。
用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建设战略,调整目前一场、一县、一乡、一村各自为战的清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旅游战术。以此摒弃“小”的思维定式,树立起清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旅游“大”的宏观战略,形成“大旅游”的观念,并与各地全域旅游紧密对接,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长足发展、快速发展。
本文提出的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建设的“大旅游”的范围,主要以与“雅克萨战争之路”紧密相关的清驿路驿站和“黄金之路”驿站驿路内容。
——黑河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建设规划范围(从南到北):一是,伊喇喀池站(今嫩江伊拉哈镇)、墨尔根(今嫩江嫩江镇)、科洛尔站(今嫩江科洛镇)、喀尔塔尔济河站(今嫩江塔溪乡)、库木尔站(今爱辉区二站乡三站村)、额雨尔站(今爱辉区二站乡)、黑龙江站(爱辉区西岗子镇坤站村)一线;二是,一站(墨尔根站,今嫩江嫩江镇)、二站(哈什太站,今嫩江联兴乡哈什太村)、三站(谟鲁尔站,今嫩江长江乡)、四站(固古河站,今嫩江四站林场)、五站(雅普萨台河站,今嫩江建边农场)、六站(库凌河站,今嫩江星火农场)、七站(古凌河站,今嫩江多宝山镇管辖)、八站(三松河站,今嫩江多宝山镇管辖)、九站(鄂多河站,今嫩江多宝山镇管辖)、十站(阿鲁河站,今嫩江多宝山镇管辖)一线。
——黑龙江省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建设规划范围(从南到北):南线为,茂兴苏苏站(今肇源县茂兴镇)、古楼站(今肇源县古龙镇)、他拉哈亚格站(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他拉哈镇)、多克多力站(今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巴彦查干乡太和村)、温托浑池站(今泰来县大兴镇时雨村)、特穆德黑站(今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头站村)、索伦总管卜奎站(今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新豪凤凰城小区)、塔哈尔站(今富裕县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宁年池站(今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富宁村)、拉哈岗站(今讷河市拉哈镇)、博尔多站(今讷河市讷河镇)、喀穆尼站(今讷河市老莱镇);北线为,上述黑河各站和大兴安岭地区各站。大兴安岭地区有,十一站(嘎鲁河站,今呼玛北疆乡)、十二站(庆兰站,今呼玛十二站林场)十三站(二根河站,今呼玛北疆乡)、十四站(兴安岭站,今呼玛兴隆镇管辖)、十五站(北实黑站,今呼玛兴隆镇管辖)、十六站(会宝沟站,今多宝山镇管辖)、十七站(达拉罕站,今多宝山镇管辖)、十八站(谭宝山站,今塔河十八站乡、十八站林业局)、十九站(依沙溪站,今塔河十九站乡)、二十站(依西肯站,今塔河伊西肯乡管辖)、二十一站(正路站,今塔河伊西肯乡管辖)、二十二站(斡路站,今塔河开库康乡)、二十三站(盘古河站,今塔河开库康林场)、二十四站(安盖站,今漠河兴安乡管辖)、二十五站(额木尔河口站,今漠河二十五站村)、二十六站(卧龙河站,今漠河兴安乡管辖)、二十七站(吉龙河站,今漠河兴安乡管辖)、二十八站(吉牛河站,今漠河北红村)、二十九站(永合站,今漠河漠河乡管辖)、三十站(漠河站,今漠河漠河乡管辖)、三十一站(老金沟站,今漠河漠河乡管辖)三十二站(马扎尔站,今漠河洛古河乡)、三十三站(八道卡站,今内蒙古呼盟额尔古纳右旗管辖)。
——东北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建设规划范围(从南到北):一是吉林省境内的吉林乌拉站(今吉林市)、锦州俄佛罗站(今吉林市龙潭区金珠乡金珠村)、法特哈边门站(今舒兰市法特镇)、盟温河站(今榆树市五棵树镇盟温站村)、逊扎包苏苏站(今扶余市五家站镇)、锡伯舍里村站(扶余市社里乡)、伯都讷站(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伯都村);二是黑龙江境内的各驿站;三是内蒙古境内的三十三站(八道卡站,今内蒙古呼盟额尔古纳右旗管辖)。
从吉林乌拉到瑷珲855.5 公里,从墨尔根到额木尔700 公里,从额木尔(途径卧龙河二十六站,黄金之路第一站)到八道卡(西口子)300 公里,共计1855.5 公里。在这约1860 公里的清驿路驿站上,打造出以清驿路驿站历史文化为背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为内容的穿越三省的古今历史文化超长途跨境、跨区域的旅游路线,其展示的内容也应该有主题思路作为统领遵循。
清站人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以史为鉴”的重要作用。从“大清的迁都”可以看出,乐而忘忧、居安不思危、弱化了边防的教训;从“三藩之乱”可以看出,分裂势力的存在会导致国力受限、无暇大力加强边防的教训;从沙俄入侵可以看出,外敌会乘虚而入的教训。
1644 年(清顺治元年),清统治者把都城从盛京(今沈阳)迁到北京。从此,清廷成为了统治全国的中央政权。此时开始,“满洲人大举入关”,致使原本就人烟屈指可数的黑龙江流域更加杳无人烟;加之,满洲人将东北视为“龙兴之地”,不允许汉族人进入,更是雪上加霜,使本来以寒冷为主格调的关东原野愈加冷清。许多年之后,清王朝才开始采取一系列加强黑龙江流域边境防务的措施,建立驿站就是其中之一。
据1685 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三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为设置驿站事至宁古塔副都统咨文记载:“从江(松花江)对岸温都浑站起,那边十三驿站归瑷珲所属由锡伯、达斡尔族人伐运树木,温都浑驿站至瑷珲驿站站人房屋遣派锡伯、达斡尔章京督办。”
又据1688 年(清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索伦总管给黑龙江将军的呈文记载:科洛尔站人口133 名,收获油麦、大麦、荞麦等共计210 石;喀尔塔尔奚站人口135 名,获粮210 石;库木尔站人口102 人名,获粮173 石8 斗;额雨尔站人口91 名,获粮116 石4 斗;坤站人口144 名,获粮206石4 斗。五站共计605 人,获得粮食916 石6 斗。”
再据1690 年(清康熙二十九年)七月,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奏章上书记载:“驻守科洛尔等五站之索伦人等请由部各发牛一头,因其不善饲养,牛只均已死,无力继续驻驿。此等索伦若仍驻守驿站,恐致贻误驿站事务。故将驻守此五站之贫困索伦、达斡尔一百五十丁拨发补披甲,编设牛录。彼等之缺,自乌拉至墨尔根所设二十驿站,每站各选五丁,分驻科洛尔等五驿站,每站各二十丁,连同前所增设十丁,共设三十丁。驿站贫困索伦、达斡尔等迁出驿站,彼编佐披甲。”第二年正月,萨布素的奏请得到朝廷批准。
从上述这三个历史记载看,这个时期驿站人员的构成是以当地的原住民为主体的,他们习惯了游猎的生活不善农事,其中一部分因贫困退出了驿站,这就给后来的以吴三桂所部投降士卒为代表的发配者和流放者的到来留出了空间;另外,从时间上看,驿站驿路设置已经是外敌不断入侵四十多年后的事了,给侵略者入侵留下了可乘之机。
满洲人定都北京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大清”,但政局由于李自成的农民武装和南明政府武装的存在仍是江山不稳。利用明朝投降的军队消灭这两股武装势力,一试即爽、很是成功,换来了“大清”相对20 年的平静。在这20 年左右的时间里,被利用消灭李自成和南明武装的原明朝投降的军队势力不断强大,其中尤以驻扎在南方的吴三桂(驻云南)、尚可喜(驻广东)、耿精忠(驻福建)三股势力最为强大。针对吴、尚、耿三个藩王给清庭造成的经济重负和军事上的严重威胁,裁撤藩王的动议于康熙十二年(1637 年)春形成。吴三桂得知这一消息后杀死了云南巡抚朱国治,集云南军政大权于一身,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喊出了“兴明伐虏”的口号,并帅麾下从云南、贵州直扑湖南,进而占领四川。所到之处以及河南、广东、广西、陕西、湖北一些地区的汉族官员、士兵、农民、少数民族人士和奴仆随之呼应。这就是史称的“三藩之乱”。
清廷采用了区别对待、重点打击吴三桂盘踞的云南,同时再次用招抚手段对待尚可喜、耿精忠,离间他们与吴三桂。此谋略逐渐奏效,康熙二十年(1681 年)冬,清军攻入云南昆明。所谓世袭吴三桂自称帝位的孙皇帝吴世璠自杀,这标志着耗时8 年之久的平定“三藩之乱”战争结束。之后,清王朝的江山才得以稳固,但也带来了后患。
由于迁都和“三藩之乱”等原因,使当时黑龙江流域的边境防务达到了空虚的地步,觊觎旷久的沙俄趁虚而入。1650 年(清顺治七年),哈巴罗夫网罗了200 余名哥萨克兵偷袭、攻占了雅克萨。在哈巴罗夫的指使下,这群哥萨克兵以雅克萨为据点乘船四处骚扰、到处烧杀抢掠,给黑龙江两岸及其近干流、支流地带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次沙俄侵略带来的祸患尤以黑龙江干流一线左右岸的达斡尔族人民最为深重,其中,吉吉达村661 名达斡尔族人被惨无人道的哥萨克兵杀死。
1654 年(清顺治十一年)春,斯捷潘诺夫公开以军人的身份纠结了370 名哥萨克兵,又一次入侵到黑龙江流域。他们流窜到呼玛尔河流域后,在易守难攻之地据险建立营区盘踞。之后的两年间这帮入侵者,再一次以哈巴罗夫利用雅克萨为据点的伎俩,一而再、再而三地窜到黑龙江下游和松花江流域实施无耻抢掠的土匪暴行。
黑龙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的广大地域被沙俄侵略者以土匪的行径肆意践踏,迫使生活在这片国土上的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反击沙俄侵略者的浪潮。1658 年(清顺治十五年)6 月,斯潘捷诺夫这伙哥萨克沙俄侵略者被1400 名清军围歼,打死和生俘270 名,斯潘捷诺夫也在死亡者中。这就是中国清代战史上,由沙尔呼达率部痛击沙俄侵略者而闻名的“松花江大捷”。
中国军队在松花江口、尚坚乌村、乌扎拉村、古法坛村的不断胜利,迫使沙俄侵略者接连败退。于是,沙俄侵略者一改往日流窜劫掠的老伎俩,使用“逐步地向黑龙江地区扩展势力”的办法,在外贝加尔湖地区建立侵华桥头堡。时值清廷正忙于在平定“南明政权”和“三藩之乱”,沙俄侵略者趁机由尼布楚(今俄涅尔琴斯克)据点径直向雅克萨逼近。他们占领雅克萨巩固城堡,并在雅克萨的周边设立了多个哥萨克兵屯。之后,他们还从本土招来妇女等非战斗人员进行屯垦,蓄谋永远驻扎,继而向黑龙江下游逐步渗透、进一步扩张。
沙俄侵略者的阴谋逐步得逞、加快,并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黑龙江的其它支流。他们不但在黑龙江干流以南数百公里的乌达河口、色愣河下游、甘河地区非法建立了三个城堡为据点不断骚扰周边,还不断前往松花江流域进行劫掠。建立这三个城堡的共有300 人,为首者是切尔尼果夫斯基,始建于1675 年(康熙十四年)。
我们要以“一分为二”的方法分析站人在历史上的行为,他们在“三藩之乱”中有极其消极的一面,但到驿站之后也有积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持续了220 年左右,在这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站人为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等也做出了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中的贡献
1681 年(清康熙二十年)平定了“三藩之乱”后,又于1683 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收复了台湾,清廷在铲除内忧后,便开始准备根除外患了,战略目标是夺回雅克萨。攻打雅克萨首先就是设立驿站,站人就此应运而生。除了原住民和发配、流放者站人外,后来的吴三桂的投降士卒成为了发配、流放者站人的代表,雅克萨战役后他们“永驻东北边陲”。1683 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在额尔格河与精奇里江之间,即额苏里至索伦村之间设立了4 个驿站。1685 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第一次雅克萨战役前夕,从墨尔根(今嫩江县城)至雅克萨(今俄阿尔巴金诺)之间设立了25 个驿站。在雅克萨两次战役前后、激战中,站人为建设驿站、服务官兵、运送各种物资、武器、传递各种信息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充当了“苦差”,为雅克萨战役赢得胜利做出了贡献,尤其那些身份卑微的发配和流放者。
2.镇守边疆的贡献
1686 年(清康熙二十五年)前后,又继续完成了从墨尔根至瑷珲之间设立的5 个驿站。至此,从瑷珲将军府到京城的驿路全部建设完毕,黑龙江边境战略要地交通、通信基本畅通。如:雅克萨战役胜利的信息,通过驿路传递到京城,快马只奔驰11 天。也有学者说这11 天是通过近道传递的,这也符合有关资料记载的还有一条秘密驿路的说法。笔者认为不论快马奔驰的11 天走怎样的路线,都不可能一步也没踏上过公开的驿路,就算是没有秘密驿路,驾驭者也是非常熟悉山水道路的智者,是从驿路再穿山越岭到达的。
除了通信、交通之外,更重要的是在这千余里的驿路上,50 至70 里、最短只有30 里就有一个驿站,密布于曾经杳无人烟的黑龙江流域的战略要地上,一改往昔“百里不见人,有人也寥寥”的冷清景象。笔者认为站人在这里生活、繁衍生息,一开始就对妄想入侵者起到了震慑作用。一是,胆敢入侵这里,再也不能像雅克萨战役前如入无人之境,想到哪里就到哪里。二是,站人自身就曾是武装者,就算是那些以吴三桂的投降士卒为代表的身份“卑微”的发配者和流放者,其中的一部分人也曾经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在冷兵器为主的时代他们拿起顺手的农具就是武器。这对胆敢入侵者来说不再是雅克萨战役之前到哪里说杀就杀、说砍就砍、说抢就抢、说夺就夺、说烧就烧、说劫就劫了。三是,驿站的通信便利,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守军得信后立即赶到,敌人想逃脱基本就是妄想。所以,在雅克萨战役之后,随着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在后来的170 多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出现过什么“色楞格斯克堡”、“涅尔琴斯克堡”和“吉吉达村惨案”了。至于170 年后,西方的工业革命催生了他们的船坚、炮利、枪快,而“大清”最终走到了闭门锁国的窄路上,到了1858 年5 月28 日《瑷珲条约》签订,“大清”依旧是红衣大炮和冷兵器为主,再到了1900 年“庚子俄难”,热兵器还是没有全部普及,以吴三桂投降士卒为代表的发配者、流放者的站人,封建王朝统治者是不会发给他们武器的。
1.金矿开发的贡献
1883 年(清光绪九年),在漠河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矿。一时间,人们蜂拥而至乱开乱采,尤其是俄国人大批涌入盗采,引起了清廷的警觉。1885 年(清光绪十一年),李金庸奉命于朝廷到漠河署理金矿事务,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延伸驿路。他将从墨尔根至雅克萨之间的驿路,由原来的25 站向前推进到33 站为终点,共新建了8 个驿站。也就是说李金庸所建的26 站至33 站成为了“大清黄金之路”,为开发漠河金矿做出了贡献,也为当时“大清”增加国库黄金储备做出了贡献。
2.种植业开发的贡献
魏毓敏的《龙城旧闻》说“站丁多云贵人,清兵败所俘男女,发遣极边,由山海关内各站匀拨来江,充邮卒当苦差,世为站丁,不与满豪贵族通婚姻,服农力作。”也就是说,站人分工有三,一是,“邮卒”,就是送信;二是,“苦差”,就是不可言状之苦活累活劳作的承受者;三是“服农力作”,就是开荒种地。开荒种地就每个站人的家庭而言,比“邮卒”和“苦差”更重要。因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当站人来到古树参天、荒草连山的“荒蛮之地”,开始了“开荒种地”。随着站人的繁衍生息,一代一代的变化,荒蛮的原野上,持续出现了一片又一片、一片比一片大的良田。随着良田数量的逐渐增长,站人也逐渐地完成了他们从士卒到农民身份的转变。
笔者发表的《黑龙江沿江一线清站人的构成、成因、迁徙与历史作用》一文说过“请人们永远记住,在东北曾经号称‘北大荒’的余音绕耳时,站仆是第一批大规模的拓荒者!他们是黑龙江流域今天一望无际万亩良田源头的播种者!”
3.生活环境改善的贡献
伴随着站人生生不息的繁衍,起初人烟稀少的一个个小小的驿站,逐渐地发展成了人丁兴旺的村镇,如:库木尔站就是当今爱辉区的二站乡三站村,科洛尔站就是当今嫩江的科洛乡和山河农场;当初或后来的一个个小村镇逐渐地扩展成了城市,如:墨尔根站就是现在的嫩江市,谭宝山站就是现在的十八站乡和十八站林业局。
1.农耕文化发生了质的变化
“东胡黄罴,山戎戎菽”,是北方原住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以渔猎为主、农业为辅,其农业生产方式是粗放式的管理。笔者认为,当时所谓的“菽”,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饭豆子”,一种生长期极短的作物。从驿站的汉族“阿哈”们,也就是汉族的站仆们到来之后,一改原住民的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方式,他们以中原“精耕细作”的农耕文化理念经营生产,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出现了一派生机。就像笔者在《黑龙江沿江一线清站人的构成、成因、迁徙与历史作用》一文中阐述的那样:“以寒冷为主格调的东北苍茫大地上,在生长期内,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农作物,给这里缺粮、少菜的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资源和生存的希望。”
2.生活理念的更新
原住民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理念,在站仆(发配、流放者,也即前文提到的“阿哈”)的到来后,尤其是以吴三桂投降士卒为代表的发配、流放者的到来,逐步得到了改变。因为,军人的时间观念、军姿、风纪、吃相、雷厉风行、整齐划一、团队精神等等,无不影响着原住民。此外,站仆们带来的婚丧嫁娶、建筑风格、梳妆打扮、民间礼仪、盘头发髻、节庆习俗等也潜移默化地被原住民慢慢的吸纳。
3.丰富了原住民的生活
外来的站仆们的生活需要,一定是在很长时间里受到约束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站仆与当地的达斡尔人、索伦人、旗人的逐步沟通,外来户与当地人相互认可,站仆们的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也成为了原住民的必需品。
另外,娱乐活动无论对哪个民族都是必需的。相对于娱乐活动并不丰富的原住民来说,站仆们的文化、文艺活动是丰富的。山东籍的有“武二郎”的故事,辽宁籍的有“狗救主”的故事,云南籍的有“茶马古道”的故事,……。这些故事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逐步传播开来。一开始来到驿站时管理的严格,他们挤在地窨子里互相讲给身份低微的同伴听。后来管理的稍松了点,就哼起了小调;再后来,管理的更宽松了、房子大了,当地的原住民也参与其中,就大声地讲故事、大声地唱小调。简易的说唱艺术便开始在东北萌芽了。例如:受场地限制不大的大鼓书、二人转、单弦等。最终,站仆们带来的文化、文艺活动,在漫长的岁月磨砺下,吸纳了当地原著民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东北“当地各族人民共享的文化资源”。
4.服饰和饮食文化的新元素
站人的“绣花鞋”、“花边衣服”和“马蹄铁削面”、“小鱼疙瘩汤”流传至今。追朔其渊源,“花边衣服”一定是云南的服饰习俗;“绣花鞋”不一定是云南籍人带来的,因为,河南、山东也有;“马蹄铁削面”一定是刚到驿站,生活用具奇缺,捡来磨掉的马蹄铁而为之;“小鱼疙瘩汤”不好判断是哪里的生活习俗,因为,在云南也可以做出来,在河南、山东、东北都可以做出来。但不管怎样,站人现在生活的地方有的,而且独立于当时原住民的,一定是给当时东北当地的服饰和饮食文化带来了新元素。
任何事物,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驿路驿站的历史文化也是在相对的静止中不断的运动的,这种运动就是发展的。从驿路驿站建立至今300 年左右的历史长河中,以“发展的观点”发掘出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永恒的主题,为当今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服务,是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旅游研究者的首要任务。笔者认为,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为中心的三部曲是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研究永恒的主题。
1.清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旅游的历史意义
清驿路驿站产生的历史背景,清站人的劳作、生活与贡献聚焦出了清驿路驿站、站人的历史意义。总体来说,清驿路驿站产生的历史背景到清驿站解体,给我们更多的是历史经验教训。站在当今的立场来说,我们绝不希望“清初黑龙江流域的边境防务由于迁都而弱化”、我们绝不希望“黑龙江流域的边境防务又因“三藩之乱”持续弱化”、我们绝不希望“趁黑龙江边境防务空虚沙俄逐步入侵”的三个历史场景重演。用中央军事频道《百战经典》里的哲言来讲:“因为珍爱和平,我们回首战争”,用笔者在《浅谈研究广义的清驿站历史文化旅游意义与作用——从历史文化旅游宣传教育功能角度》一文的一句话说:“我们回首战争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我们希望国泰民安、我们希望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2.清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旅游的现实意义
笔者在《浅谈研究广义的清驿站历史文化旅游意义与作用——从历史文化旅游宣传教育功能角度》一文中提出“我们在清朝黑龙江流域发生的《瑷珲条约》签订感悟到了‘落后就要挨打’,再上溯到《尼布楚条约》签订前的历史事件是否可以感悟到‘分裂势力存在会导致外敌趁虚而入’呢!封建王朝的‘站人’的境遇就某一方面来说,折射出来的是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艰辛!”
东北边疆的稳固和发展“还看今朝”,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真正的站起来了,清驿站驿站这片曾被屈辱渗透过的土地上,站人与其他人们一样当家做了主人,为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做出了新的贡献。
1.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斗争的内容。
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围剿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的内容。
3.新中国建立起至今的国防建设内容:(1)边防哨所的建设;(2)吴八老岛建设;(3)铁道兵建设铁路;(4)武警黄金部队作业;(5)国防公路建设;(6)其他戍边内容。
4.新中国建立后,(1)林场建设至封山育林、经济转型前的内容;(2)改革开放四十年新景象内容;(3)目前林场封山育林、经济转型的及远景规划。
5.东北精神的传承内容:(1)闯关东精神;(2)北大荒精神;(3)铁人精神;(4)大庆精神;(5)东北抗联精神。
清驿路驿站历史文化旅游展示的内容,要从广意的角度出发,将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爱国主义主题贯穿于古今,但一定要把握好古今的区别。
古代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就朝廷来说是某个家族的朝廷,所谓的“大清”是爱心觉罗氏的“大清”,在清廷对男女的称谓“奴才”、“奴婢”就直观的给我们当今的人们,一种人与人之间等级森严的概念,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封建王朝对人民的压迫感!在站人生活的地方有三种人,即“旗人”、“披甲”、“阿哈”。“阿哈”主要是汉族和朝鲜族人,他们又以发配、流放者居多。作为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的“产物”,生活在最底层的站仆,是清驿站历史文化的主体,也是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主体,当然这里不排除站官、站丁的作用。清驿路驿站的历史文化总体作用,不单单表面上是传递信息、守土固边保卫边疆的举措,更要突出的是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做出了贡献。就发掘清驿路驿站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贡献为当今的历史文化旅游服务时,一定要注意不是在重写清驿路驿站历史,而是在发掘其历史意义与作用。
现代边疆的保卫者、开发者、建设者和全国其它地区人们一样都是人民中的一员,人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在清驿路驿站影响过的东北广袤的土地上,人民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为内容的爱国主义的主题,产生了升华和质的飞跃。边疆的保卫者、开发者、建设者,虽然仍处于艰苦的环境条件下,但是他们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以战天斗地的豪迈,完成了常人不可想象的任务!农场的开发者是如此!林业的开发者是如此!边防官兵是如此!……。正因为有了他们,东北边疆才得以稳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清王朝260 多年没有做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彻底做到了。中国人民不但站起来了,而且正向富起来、强起来进军!
综上所述,在这条穿越旧时所谓的“关东”大地的3700 多华里历史文化带上,把“雅克萨战争之路”和“黄金之路”为历史背景下的清驿路驿站,打造出一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以保卫边疆、开发边疆、建设边疆为主要内容的清驿路驿站古今历史文化旅游长廊,展示出古代站人为代表的边疆保卫者、开发者、建设者的贡献;展示出近现代驿站这片沃土上边疆的保卫者、开发者、建设者的贡献;尤其是展示出为了新中国、新时代前进的创立者与保卫者、开发者、建设者的昂扬精神与凌云壮志,从而形成穿越时空、具有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力的“大旅游”和“古今文化大通道”而教育与感召世人!并以此带动各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