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萍
[摘 要]生物学科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课程,只有融入生活与实验,才能更体现出其学科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探索并创新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实验课为例,探讨实验课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生物;实验课;植物细胞;失水;吸水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29-0093-0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这一总体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着力培育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即核心素养。在“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宏伟蓝图下,生物学科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科学的课程,其教学中只有融入生活与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有目的地把书本知识和学生感兴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丰富了书本知识,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容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活动,学生不仅能够验证知识和探究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发展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结合《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实验课,探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一、教学目标
1.能联系日常生活现象,探究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并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2.能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3.培养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前准备
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0.3 g/mL的蔗糖溶液,0.5 g/mL的蔗糖溶液,0.04 g/mL的KNO3溶液,红色墨水,清水。
三、教学过程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运用问题导学型生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设计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设计方案提供依据;合作探究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实验操作时学生能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重难点的突破,从而落实“科学思维”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引课中出示生活中的常见实例,让学生发现并描述现象进而引发思考:如何在微观水平上观察到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失水和吸水现象?在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各自实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在学生展示完几种典型的实验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过程。“教百遍不如实践一遍”,让学生亲眼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结果和原因进行细致透彻的分析,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效落实了“科学探究”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发展了理性思维;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亲自操作,培养了动手能力;操作过程中学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在做中学;多媒体课件表格式的总结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脉络,从整体上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总结提升。学案中出示实验设计的提示问题,为学生能够成功设计实验做好了铺垫;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直指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并且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多而不乱,每一种手段在恰当的位置为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本节课只是笔者对生物实验探究课的初步探索,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如学生自主合作的时间还不够充沛,有一些学生的实验结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分析,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没得到展示,所以很多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今后的实践中时间还需进一步合理安排。通过本次授课,引发了笔者对实验课的一些思考。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生物实验课的教学任重而道远,如师资的配备:每班55名学生的情况下,一名教师如何能够有效指导每一小组的实验,解答学生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发现学生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并及时纠正,解决实验中的突发事件;课型的设置:对于落实新课程理念中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究竟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发展;如何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的配备、专业实验员的配备;等等。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继续摸索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 陈 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