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汝钦
沙皇统治时期,浮躁的风气、白色恐怖的阴影、复杂诡秘的人际关系和等级分明的阶级制度,将这片晦暗的土地逼仄成了一处吞噬人性的“隐秘的角落”。对此,契诃夫有着最为清醒的理解。不抱任何幻想,直指社会阴暗,揭示旧社会“隐秘的角落”错综复杂的关系,唤起人们内心对曦光的渴求,是他写作的自觉担当。“世界上有二不可直视之物,一是太阳,一为人心。”他深谙此道,奋笔不歇。
小说亦是生活。契诃夫笔尖下流转的故事,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壁垒森严,人性两极化的割裂,下流低俗的人情世故。那些曾让人们羞于启齿的,那些黑暗的、堕落的,都被契诃夫以入木三分的笔法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小职员之死》中的伊凡胆小怕事、畏首畏尾,缩在亲手铸造的角落中瑟瑟发抖,是契诃夫对软弱的保守分子悲惨命运的深刻阐述;《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以己为牢、诚惶诚恐,在荒芜闭塞的角落里不愿變革,是契诃夫对沙皇专制主义的厉声控诉;《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对民众作威作福,对权贵阿谀奉承,在名利的角落迷失自我,是契诃夫对沙皇走狗的无情嘲笑。锋利的笔尖、敏锐的思想审视着隐秘的角落蠢蠢欲动的、与杀人诛心无异的欲望,审视了最混乱、最庸俗的人性,撕开了浓墨的一角,混沌之中隐约透出缕缕曦光。
讲述着旧社会糜烂的人间,字里行间却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坚定信念——这是契诃夫给予这个黑暗天地的温情。《第六病室》中的格罗莫夫,受尽生活的煎熬,但他热烈诚挚,充满智慧和理性,对黑暗残酷的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展现着身处人世间拥挤的角落而向往光明的执着,以及困于自身软弱而又破壁无望的复杂心理。在他身上,我们真实地体悟到向光生长的美好人格之难能可贵,个体徒劳而自我麻痹的孤伶无助。在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内心激烈矛盾斗争中,他揭示了当时人们的普遍生存模式,也令人以文字为鉴,反思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的自己——是否因为金钱、名利而放弃了激人上进的初衷?是否因为人云亦云、攀比而迷失了不懈前行的方向?
此外,丰富的阅历和深刻的同情,是契诃夫写作的基石。多年行医,使他遍历底层众生;库页岛的走访调查,让他对流放居民有了直观的认识。他深刻地意识到人们正在醉生梦死、半死不活的僵化生活中慢慢腐化。为此,他用诗人般的手法将人物的扭曲变形、人生的丑恶百态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如中国古代“说书”腔调——艺术化地呈现给大众,企图以此播种下唤醒的力量。
乍读此书,张扬的笔法与深沉的内容令人压抑。再三品味后,又能发现,可恶之人也有其可怜之处:或是被沙皇专制磨平棱角,或是为了求生而泯灭初心。契诃夫没有轻易对人性做全盘否定,如《苦恼》中郁郁寡欢的车夫引发人们的同情,使人感受到人情余温的美好。
“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仍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即使身处泥潭,不忘眺望远方黎明的光亮,冷酷却又温和地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契诃夫小说的力量——在旧社会“隐秘的角落”中探寻曦光!
他的追逐将永远激励着你我在偶尔沉闷的生活中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