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祝晓燕
无锡市峰影幼儿园 赵 娜
澳大利亚昆士兰有一个社区小型幼儿园——C&K 儿童中心。园区不大,但户外场地上有草坪、木屑、沙地、泥土、碎石地及高低错落的坡地,还有品种多样的花草、灌木及多棵树荫浓密的大树。几棵大树之间,有十多种大中小不同型号的玩具,还有多个有着“舞台”“幕布”和“丰富道具”的模拟剧场,可以围坐的地垫等。给儿童营造了如同大自然的环境,也给儿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发新游戏创造了机会和条件。C&K儿童中心的活动室内,分布着七至九个不同的游戏区角,有集体交流区、积木玩具区、艺术活动材料区等。各区角内的玩具各不相同,功能价值多元,但没有明确的界定。
C&K 儿童中心的环境创设与课程活动,在“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的指导下进行。每一天的课程活动,教师会通过“合作性教学日志”“学生日志”及其他方式,向家长反映儿童的前期活动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进程,并请家长简要记录儿童在家所进行的与在园活动主题有关的行为和表现及对儿童活动的相关情况反馈。然后教师再根据儿童在家庭中的表现和儿童在园的表现进行分析,以确定后续的课程活动内容与形式。教师还会与儿童共同商讨,并随着活动过程中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不断调整。我们能感受到,C&K 儿童中心的各项课程活动充分利用室内外的环境资源,结合个别和小组活动、自发活动和有目的的活动,以生成活动为主,以探索、讨论等方式展开;活动中、活动后,教师会观察、记录、研究儿童的活动过程,与儿童共同记录,形成“合作性教学日志”。
透过“合作性教学日志”,我们会发现,C&K 儿童中心的课程构建,是“澳大利亚儿童早期学习框架”下的家庭、社区、儿童中心多方互动,教师与儿童共生共建的过程。“合作性教学日志”是对构建教育共同体的有效支持。
“合作性教学日志”呈现着课程活动的这些方面:T(Transitions)变化过程、E(Emerging learning)新发生的学习、I(Intentional teaching)有目的的教学,以及儿童的兴趣行为的表现、兴趣行为性质的分析和兴趣行为的变化。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该部分包含客观实录、学习事件解析和学习事件反思三块内容。其中客观实录提醒教师集中注意力关注儿童的“新发生的学习”,即随时可能出现的学习。该部分往往以叙事的方式、图文结合的形式记录班级生活中发生的主要学习事件,其中包含学习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以及该学习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客观实录部分是学习事件的简要介绍,既展现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人、事、物的观念,又展现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既展现儿童自发性的学习,又展现教师持续性的观察;既展现儿童在园的学习,又展现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学习事件解析以下面这三个问题为依据:这次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记录这种方式?你的第一想法?通过这样的视角去解析该学习事件所展现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典型特征,以及对儿童成长的意义。促进教师提高对学习事件记录的专业性和敏感性,也能够记录和反映教师的成长。
学习事件反思以下面这三个问题作为反思的切入点:从这点学到了什么?这对将来的学习有什么意义?每个人的想法又是什么?
该部分涉及哪里学、为什么学、深入学习的意义和知识的拓展等相关计划,计划实施的方案涉及要做的事情及目标,实施的方法、步骤、措施等。实施计划的地点可能是家庭,也可能是幼儿园,从而搭建了家园合作的渠道和拓展了家园合作性教学的途径。计划发起人可以是儿童、教师和家长,每一位都有可能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从而构建教与学的共同体。其中“儿童的学习与回应”板块是该部分的核心,指向教师或家长对儿童学习的观察记录和评价,记录儿童在参与计划和实施计划过程中的学习与发展。
以下将分享两组澳大利亚C&K儿童中心的“合作性教学日志”,以呈现教师对儿童学习事件产生、发展和变化等情况的记录。同时,家长通过阅读“合作性教学日志”,了解了班级活动进程,明确了在家进行持续探究以及拓展和延伸知识的方向。
例举1:向日葵种子
第一部分:行动中的教与学
3月14日(星期一)
发芽了!我们兴奋地发现种子发芽并长出了2片嫩芽。H告诉我们,另外一粒向日葵的种子也开始发芽了。我们可以看见小片叶子和茎慢慢开始长了出来。在另外一盆里,我们也发现种子也开始慢慢有了变化。我们的牛至也在开始变化了。小的嫩芽也开始密密麻麻地长了出来哦!作为同一个小组的成员,我们经常一起坐下来讨论并比对着三盆植物的变化。这次看见发芽了,我们真的很高兴,因为我们播种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我们继续种子实验,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坚持每天观察。孩子们通过阅读、网络以及敏锐、专注的学习和练习建构自己的知识。
当我引导孩子们关注植物生长的阶段时,他们很高兴地将它们按照顺序摆放。
第二部分:制定计划
观察向日葵可以长多高。
为什么你会认为有些种子长得会比其他种子快?还有其他植物也是从种子开始种植的吗?种子来自哪里?关于种子,你还知道什么?
例举2:谷物研究
第一部分:行动中的教与学
2月22日(星期一)
星期五R和T将感兴趣的磁石吸引金属作为一项拓展。今天,我们用磁石来证明制造商在早餐谷物中放入了铁元素来改善人类的体质。然而许多孩子不相信他们的早餐中含有铁。
R和T等人在ABC上看到了一个短视频,他们听到了制造商关于在谷物中放铁的解释,说明铁对我们的身体多么重要。我们也了解到其他的许多元素诸如矿物质、维生素等也被放在早餐内。我们想在教室中和大家一起做这个实验,来验证铁的存在。
在捣成粉末之前我们检验了谷物。谷物尝起来甜甜的,还有一丝丝咸。所以我们猜想其中也许含有糖和盐。我们将谷物在烹饪容器中捣碎,然后拿食品薄膜将磁石包裹起来,并和捣成粉末的谷物充分拌匀。当我们开始搅拌时,谷物中所有的铁性物质都被吸附了起来。我们搅拌的时间越长,吸到磁石上的黑色的硬物越多。我们轻微摇晃容器,可以发现有黑点像虫子随磁铁爬动。
第二部分:制定计划
许多孩子说谷物中的铁太小了,看不见。即使我们将其从容器中分离出来,它们也很小。我们在思考如何使铁看起来大一些。我们试想通过显微镜来观察,下一次我们将探究如何使用显微镜。
澳大利亚C&K 儿童中心“合作性教学日志”让我们看到了关于家园联系、师幼共成长的另一种途径,也让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幼教课程的视角和取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合作性教学日志”是家园有效互动的载体,教师每天把当日活动内容和其他需要向家长汇报的事情写下来展示,供家长来接孩子时阅读,可视化的呈现方式便于家长及时、清晰、准确地了解孩子在园的学习和生活。“合作性教学日志”所展示的内容也会成为父母和孩子进一步交流和讨论的重要载体,进而促进孩子在家开展相关主题探究,进行课程活动相关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师也会经常拍照,每个孩子会有一本成长记录夹,照片、绘画、手工作品,都会收进记录夹。家长也会将儿童在园外的相关学习记录在文件夹中,便于教师了解儿童持续学习探究的情况。“合作性教学日志”实现了双向互动,达成家园共育的目标。
家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达成家园共育的重要条件。“合作性教学日志”的前言部分向家长阐述了开展“合作性教学日志”的意义和价值,“你孩子的成长文件夹是我们记录、监督和评价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我们将经常性地分享您孩子的调查、发现、快乐和奇迹。例如他们交了新朋友,探索了环境,从玩中学到了新东西,等等。孩子学习的成功少不了家园共育,所以我们鼓励家长丰富孩子的文件夹,和我们分享孩子在家或假期中,朋友和家人一起学习的瞬间。”
同时,还向家长介绍了具体的、可行的操作方法。下面我们列举一些方法来帮助您:和孩子商量,在文件夹中放入他们所想要放入的;添加孩子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照片和小故事;和我们分享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例如:通过画画、拍照或写作等方式;和孩子一起看他的文件夹,谈论他们想要学习的东西。问如下问题:“我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能记住当……时……吗?”“能告诉我更多的……吗?”以此来鼓励其他家庭成员参与其中,和老师交谈您孩子的家庭经历,以便他们和您分享孩子的学习历程。
我国幼儿园对课程活动的展示往往以“墙面”“展板”等形式呈现,虽一目了然,但往往在课程活动内容变更时被替换或者覆盖,呈现的是课程活动的阶段性,而无法展现儿童在较长时间内学习与发展的连续性。“合作性教学日志”为我们呈现了课程活动和儿童发展的另一种展现形式,它以时间顺序记录,以日记式呈现,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是儿童持续性发展的“回忆录”。它是对儿童发展的过程性记录,而不仅仅是结果的记录,展示的是儿童持续性学习与发展的轨迹。“活动的轨迹”有利于对儿童发展进行动态、全面、准确的评估。
“合作性教学日志”也是记录和呈现教师课程规划和决策能力发展的载体,它鼓励和要求教师开展持续性的观察并制定计划。教师通过记录每天的教学经历,开展观察、分析、记录儿童行为的实践研究,有利于在教育实践中落实课程思想,促进自身的成长。“合作性教学日志”对教师具有支持性作用,这本日志将会在以下四个方面支持教育工作者:记录学习,课程学习,监测和评估学习,交流学习。“合作性教学日志”为教育者提供了以独特创新的方式实现合作性学习的途径,支持教育者在进行课程决策时可咨询他们的学习社区。“合作性教学日志”对教师发展来说是一个具有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研究工具。
“合作性教学日志”中儿童自发和自主性的学习与探究是记录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课程活动的儿童视角和生成的课程取向。澳大利亚幼教关注儿童的主人翁意识,包括尊重儿童的自然学习策略、在人际互动中学习等,都体现了课程活动的儿童立场和儿童视角。
澳大利亚幼教的指导原则,如“儿童和家庭运用全球化的信息系统”“我们的工作方式不仅需着眼全球,也需要立足本土”等,都体现出其教育共同体建构的生态视角。澳大利亚课程宏观系统从中心往外扩展,包含个体、家庭、学校、家长工作、亲属、社区服务、法律、文化等内容,关注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对教育的影响。“合作性教学日志”站在国家质量框架下构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体系,强调“我们和家庭、社区、国家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国家政策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紧密关系。我国在2012年颁布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如何建立与课程的紧密联系,如何在实践中指导课程建构,可以从“合作性教学日志”中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