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希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基于“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将课外阅读作为提升学生写作知识积累量以及写作水平的途径。本文就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以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为背景,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受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其自身写作知识的积累不足。针对这种的情况,教师可以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作为提升其写作水平的重要方法,以课外阅读促进写作教学的开展。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开展写作教学的一个前提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相比于直接为学生讲解写作知识,课外阅读能够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与品味文字魅力的空间。从这个角度看,有效的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外阅读环节将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结合,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阅读上。其次,教师应该将选择课外阅读文本类型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其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阅读。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在写作前进行实践:以“小小“动物园””为题写作,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关于“動物”的故事或文章开展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推荐和分享阅读心得,谈一谈自己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和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有利于学生构建写作知识体系
很多小学生认为写作很难的关键原因是没有掌握丰富的写作知识,难以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课外阅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文本,并积累更多语文知识,作为日后写作的素材。长此以往,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构建更加完善的写作知识体系。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例,教师可以推荐几篇著名的游记,尤其是以风景、民风民俗等地域特色描写为主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将其中的优美词句摘抄下来,时常翻看,可以在自己写作文时,应用这些词句,使写作内容更有文采。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对文字的敏感
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对文字越来越敏感,进而很大程度上提高写作质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沟通的过程,能使学生在构建阅读思路的同时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习作:生活万花筒”这个部分时,可以推荐几篇贴近实际生活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从其他作者的文字中获得写作思路与灵感。不同的作者描写的与生活有关的事物也各不相同,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类型的写作方法所具有的魅力,从而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提高写作水平。
四、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社会意识
小学阶段的阅读与写作教学都需要以实际生活为背景。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在通过课外阅读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过程中,应该将实际生活和社会背景作为依据。小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机会较少,很难在写作中打开思路。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接触到更大的空间、不同地域的风景以及不同地区的文化,以阅读的方式走进社会,了解更多与社会相关的知识和新闻。这样的方式可使学生将更多社会元素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写作内容更加生动。长此以往,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使之形成社会意识,提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课外阅读,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小学语文教师所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写作知识体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字的敏感程度,促进学生形成社会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