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对肾结核诊断价值128例临床分析

2020-01-14 06:21苗纪坤崔书君吴仁通
关键词:结核菌肾盂低密度

苗纪坤,崔书君,吴仁通

(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部,河北 张家口 075000;3.河北北方学院研究生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回顾性分析128例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RTB)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探讨CT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以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07—2018-03月间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RTB患者128例,其中男68例,女60例;年龄23~68岁,平均46岁;病程2周~5年。主要症状表现为严重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疼)113例,腰部不适17例,肉眼血尿10例,消瘦9例,盗汗7例,低热6例。

1.2 检查方法

均行双肾平扫+强化CT扫描或泌尿系统CT造影(CTU)检查。采用东芝Aquilion one 320排/640层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50 mA;螺距0.175 mm,扫描准直1.2 mm,视野(FOV)380 mm,以0.5 mm层厚重建。碘克沙醇300 mg·mL-1造影,注射速率4.5~5 mL·s-1,总量90~110 mL,30 mL生理盐水冲管;从注射35 S开始扫描动脉期,75 S扫描静脉期,首次延迟扫描时间为5 min,第二次延迟扫描60 min;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扫描范围自胸11椎体上缘至耻骨联合。扫描完成后将图像原始数据传送至东芝后处理工作站Vitrea FX 6.7.1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CPR、VR图像。

1.3 治疗方法

128例患者中,109例采用患肾切除加抗痨药物治疗,其中11例为抗痨药物治疗6个月至2年无效的患者;其余19例患者采取保守抗痨治疗。2013年以前患者多接受开放手术治疗,2013年以后患者基本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

2 结 果

2.1 CT表现

128例患者中,右肾结核67例,左肾结核58例,双肾结核3例。CT主要表现:肾脏体积增大45例,体积无明显变化42例,形态萎缩41例。囊状低密度影围绕肾盂分布,呈“花瓣状”表现67例,病灶边缘明显强化,中心不强化,延迟扫描后,病灶内出现对比剂液体(图1);肾实质内类圆形低密度病灶3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边缘明显强化,中心轻度强化(图2);低密度病灶中伴不同程度高密度钙化影13例;“肾自截”9例。输尿管增厚病灶均呈环形,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累及全程单侧输尿管95例,累及部分单侧输尿管30例(图2~4),累及双侧输尿管3例。128例患者中,合并膀胱结核病变30例,表现为膀胱壁明显增厚,膀胱容量缩小,病变动脉期表面明显强化,延迟60 min后,出现局部充盈缺损现象(图2、图4、图5)。

A-平扫 B-皮质期 C-髓质期 D-延迟5 min E-延迟60 min图1 右肾结核病灶围绕肾盂呈“花瓣样”改变

图2 右肾上极结核累及输尿管、膀胱结核

图3 输尿管CPR图像显示患侧明显扩张

图4 VR图背侧面显示右肾上极病变累及输尿管、膀胱病变

图5 A、B平扫示膀胱壁增厚、挛缩

2.2 手术情况

109例手术患者中,57例行腹腔镜手术,52例行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中因肾实质破坏严重,黏连明显,肾破裂导致结核脓液外漏5例,其中2例术后发生顽固性高热。开放手术中脓液外漏3例,没有发生术后高热。术中探查发现患者输尿管增粗、管壁增厚、质地变硬而失去弹性,累及全程或部分输尿管,内含少量黏稠或稀薄液体。术后常规复查超声、肝肾功能和尿结核菌,常规正规抗痨治疗18个月,连续3次尿结核菌检测呈阴性后停用抗结核药物。

3 讨 论

早期结核病灶仅累及肾皮质肾小球,继续发展到达髓质肾小管,破坏肾实质形成微小病灶,此期肾结核CT表现为低密度影,可有钙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尿中结核杆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此期应“三联”抗结核药物联合规律治疗18个月以上,期间严密复查,治愈率较高。

随着病情进展,结核病灶穿破肾乳头到达肾盏、肾盂,结核灶增多融合,中心干酪样坏死,形成溃疡性空洞。相对于肾积水、肾囊肿和肾的非特异性炎症,结核肾体积增大不明显,原因可能为结核以破坏为主,在肾盂肾盏压力升高、扩张增大之前,肾实质干酪样破坏和纤维化限制了肾的增大。通常结核肾CT表现为肾实质内小灶性低密度影,病灶边缘较模糊,CT值在1~30 HU之间,围绕肾盂呈“花瓣样”改变,是肾结核最常见的特征性CT征象[1-2]。随病程迁延进展,患肾破坏严重、钙化挛缩,当输尿管结核加重导致输尿管完全堵塞,含结核菌的尿液不能进入膀胱,患者膀胱刺激症状可以缓解,结核性脓液聚集于患肾加速肾脏破坏,最终发展成为“肾自截”,此期CT扫描肾脏可发现斑点状、片状、弧状和肾形钙化等。结核菌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输尿管结核导致输尿管增粗壁厚,大多累及输尿管全长,因为多个结核病灶,病变不同步,输尿管呈串珠样扩张。膀胱结核起初为黏膜充血水肿,进一步发展为溃疡和肉芽肿,有时深达肌层;CT表现为膀胱壁厚,累及整个膀胱壁,病灶表面不光滑,动脉期表面明显强化,膀胱容量减小。曾有年轻男性患者出现尿路刺激症状2周即来就诊,CT表现为严重的膀胱挛缩,可能和年轻体壮、免疫反应过强导致膀胱肌层严重干酪样破坏和纤维化有关。近年来不典型泌尿系结核增多,膀胱刺激症状较轻,膀胱病变不明显。长时间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CT表现为肾周围组织密度略不均或略高,细条索样成分较多,术中探查可发现黏连较严重。大多肾结核在确诊时,已错过保守治疗时机,需手术切除[3],手术切除结核肾时,尽量将输尿管向下分离[4],减少残端输尿管结核菌数量。

综上,CT可全面显示肾脏破坏程度、输尿管与膀胱是否受累,肾结核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CT可为肾结核诊断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结核菌肾盂低密度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PCR-反向点杂交法耐药基因检测和BD960结核菌药敏在耐药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重访星座优化设计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核菌培养方法对照与效果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