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现状及发展思路

2020-01-14 21:21:48李强王小强杨舒慧四川省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保种场基因库保种

文│李强 王小强 杨舒慧(四川省畜牧总站)

朱砺(四川农业大学)

魏勇(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

畜禽遗传资源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是畜禽育种的遗传基因源泉,是国家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市场畜禽产品多元化的物质基础。四川省是我国畜禽遗传资源大省,有国家认定的畜禽遗传资源64个,其中地方畜禽遗传资源54个,培育畜禽品种10个。近年来,在国家、省和地方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工作有了长足的进展,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但在国家和社会保种的权利界限、制定保种激励和监督评估机制、种质资源评估和开发利用等深层次的问题和机制方面仍需要不停探索。

一、四川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现状

1.保种体系初步完善。2006年《畜牧法》颁布实施以来,四川省先后成立了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公布了《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制定了《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央财政现每年向四川省投入200余万元对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畜禽地方品种开展保种工作。2013年起,四川省级财政每年拿出900余万元扶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和保护区保种工作及有关的监督管理工作;2016年开始,又连续4年共投入600万元建设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成都市等部分市(州)、县(区、市)也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本地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工作。截至目前,四川省先后将38个畜禽遗传资源列入省级以上保护名录,其中13个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全省现建有保种场、保护区44个,其中国家级保种场9个,保护区1个;省级保种场(区)19个,保护区13个,建有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和畜禽遗传资源动态监测平台,全省已基本建成活体原位保种(保种场和保护区保种)、基因库异位保种相结合,国家、省、市、县、企业主体多方参与的较为完善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

2.开发利用凸显成效。在四川省众多的畜禽遗传资源中,不乏一些具有较高生产性能或具有某种特定经济性状的畜禽遗传资源。比如四川白鹅具有高繁殖性能;川中黑山羊在我国黑山羊群体中不仅体型大,且繁殖力高;旧院黑鸡所产鸡蛋中有30%是绿壳蛋;山地乌骨鸡具有药用价值;九龙牦牛是最大的牦牛品种等。近年来,市场对肉质和畜产品安全要求的提高体现在了对畜禽颜色的偏好上,比如黑猪和黑山羊市场价格明显高于白猪和其他颜色山羊价格。在市场激励、政策资金引导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一些社会资金进入畜禽保种行业并进行畜禽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全省现有和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相关的产品品牌33个,主要有“嘉林黑猪”“微牧”“川苗”“娥天歌”“贡洋”等,销售产品以冷鲜肉、禽蛋、牛肉深加工产品、腌腊制品为主,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以上。

四川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普遍具有肉质好、耐粗饲、抗病力强等特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四川省畜禽育种工作者通过引入外来品种与本地畜禽遗传资源杂交,利用现代育种技术,先后培育出了川藏黑猪、天府肉猪、蜀宣花牛、凉山半细毛羊、南江黄羊、简州大耳羊、川白獭兔、大恒肉鸡、天府肉鹅、天府肉鸡等10个新品种(配套系),不仅增加了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数量,而且部分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增长的对市场多元化畜产品的需求。

3.基因库平台逐步形成。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起建于2016年,经过4年的建设,已经具备了畜禽遗传物质采集、检测、制作、保存的软硬件设施和技术力量。4年来,基因库团队与四川省生猪、肉羊和肉牛创新团队以及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等研究团队合作,在家畜冷冻精液、胚胎、体细胞等遗传物质采集和制作,青峪猪、凉山猪等特色地方品种遗传种质特征挖掘和综合评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下,全力转向地方猪冷冻精液制作和保存,为四川省生猪地方遗传资源的长期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19年11月,四川省畜禽基因库共收集、制作和保存地方畜禽猪、牛、羊冻精50000余剂,胚胎200余枚,DNA 150份,耳组织成纤维细胞870份。地方畜禽资源遗传物质的采集、制作和冷冻保存工作稳步推进。

4.新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不断推进。四川省面积居全国第五,海拔落差达7000米以上,是我国地形最为复杂的一个省份,复杂的地形、闭塞的交通,加上当地居民的智慧,培育出了众多畜禽遗传资源。近年来,在四川省畜牧科研单位和推广单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的遗传资源不断被发现、挖掘,金川牦牛、广元灰鸡、昌台牦牛3个优秀地方遗传资源先后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2016年以来,四川省配合农业农村部在四川省藏区开展了牦牛和羊遗传资源调查工作,陆续发现和挖掘出玛格绵羊、贡嘎绵羊、亚丁牦牛等新的地方遗传资源,农区也陆续发现和挖掘出南充黑山羊和空山黄牛等新的地方遗传资源。这些遗传资源中,一些有关单位正组织资料收集和整理,一些已向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申请鉴定。

二、存在问题

1.保种模式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保种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但同时也存在资金投入和创造利润的问题,这就必然引申出对于保种模式的探讨。如果全部由国家和各级政府来保种,即使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保种问题,都愿意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来开展保种工作,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受到其经济发展情况和税收等因素的制约,且政府有大量关于国计民生的事情要处理,能拨付给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资金是有限的。完全由政府来保种,就必须由政府来成立国有保种场,这会带来机构和人员的扩张,保种资金大部分会用到机构运转和人员工资上,最终造成保种不可持续。国有保种场由于缺乏激励机制,一般会根据财政拨款的多少来确定保种群体规模,且不会把很大的精力用在资源的创新和开发利用以及企业的盈利上来。如果完全由私有资本或企业来开展保种工作,则会因为大部分畜禽遗传资源经济性能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社会资本或企业不愿进入而使保种工作无法进行。

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工作是一个逆市场或反市场的过程,需要国家补贴才能进行,这就产生了现实中实行最多的国家和社会资本合作共同保种的模式,即国家提供补贴,由社会资本作为主体来进行保种。这里有一个前提,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补贴加上企业的收益不能低于企业的市场机会成本,否则企业还是不会进入。

由国家和企业共同保种,生产性能较高、有独特经济性能、有市场需求的资源更容易被企业投资并进行开发利用,但经济性能较差的资源可能更容易被企业利用国家和政府补贴将群体保到最低数量,同时养殖其他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这样会把成本降到最低,但一旦管理不到位可能造成严重近交,影响保种效果。

国家和社会资本共同保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补贴金额。补贴太多,国家财力不能持续,且过多的补助会带来挪为他用隐患;补贴太少,一些畜种很难建立保种场,只能以保护区的模式进行保种,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区,畜禽遗传资源消失和灭绝的风险较大。此外,国家和政府如何制定有效并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来评价和管理社会资本和企业在资源保种中的绩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保种机制的不断完善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积累的过程。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除一些具有特殊经济性能的地方资源外,四川省大部分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产肉、蛋、奶等产品的经济性能较差,市场竞争力不足。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是一个逆市场的调节过程,所以需要国家和各级地方财政资金来扶持。对于经济性能较好的品种,企业和社会资本更愿意参与进来,其圈舍和相应的保种设施设备相对齐全,其保种数量也会随市场扩张而不断增加,保种和开发利用也都有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对于一些综合经济效益较差,没有市场竞争力的地方畜禽品种,其效益加上保种补贴仅够其维持基本的运营,无力进行保种场改扩建和必要设施设备的更新,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保种、防疫和环保的要求。此外,牛遗传资源由于其体型大,繁殖力低,投资成本高,周期长,且一般都分布在经济发展落后和地方财政较差的偏远山区,国家和政府补贴也无法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建立相应保种场。目前,四川所有的牛资源和少部分羊资源还主要靠保护区来进行保种,尤其是在交通相对便利的地方,遗传资源安全前景堪忧。

3.畜禽基因库建设亟待加强。

畜禽基因库主要利用冷冻保存技术长期保存畜禽遗传资源的精液、胚胎、组织细胞等遗传物质,是活体保种重要的补充,是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最后的救命稻草”。但现阶段四川省畜禽基因库专业技术人员配置严重不足,而且很不固定,都是一岗多责,工作人员很难有精力和机会系统学习新的理论和相关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技术可以更完整、以更低成本保护遗传资源,但以畜禽基因库现有基础,仅能做一些具有成熟技术的遗传物质采集、制作、保存和检测工作,对需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资源保种效果评价和种质资源评价等技术要求高但又很必要的工作必须和其他单位合作才能完成,这严重影响了基因库在现代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中应有的地位和应起的作用,且与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匹配。

4.遗传资源综合评估和开发利用工作有待深入。保种的目的是为了现时或将来的利用,而利用是建立在对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的系统、综合评价基础上的。四川省先后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的种质特征培育出了川藏黑猪、大恒肉鸡等10个新品种(配套系),增加了市场畜禽产品的多元化,丰富了老百姓“菜篮子”。但大多数畜禽遗传资源的种质特征由于原产地位置偏远,肉蛋奶等生产性能较差、没有市场偏爱的其他经济性状,社会资本不愿意进入,国家科研体系的力量也很难到达,致使这些畜禽遗传资源只处于简单的活体保种状态,或进行有限的体尺体重测定,很少能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综合的种质特性评价,为合理开发提供科学支撑。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利用基因芯片和全基因测序等现代遗传组学生物技术开展种质特性评价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以及特异性状形成的遗传调控机制研究,可以为畜禽遗传资源保种计划的制定和改进、效果评价和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和数据支撑,但四川省在这方面的科技投入明显不足,且较为分散,造成四川省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工作进展缓慢,成为限制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成效的瓶颈问题。

5.疫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保种风险。近年来,重大动物疫情对畜牧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从禽流感、羊小反刍兽疫、到2018年的非洲猪瘟疫情,都相继给相关产业带来非常大的冲击。畜禽遗传资源大都采用保种场保种模式,很多畜禽资源在保种场外很难找到同类个体,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一是保种场畜禽很难幸免,二是按照相关政策,一定范围内的同类畜禽必须扑杀,这些都会给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带来毁灭性的结果。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如何应对重大动物疫情也是今后需要思考和探索的一大难题。

三、发展思路和建议

1.坚持走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保种模式。国家和社会共同保种模式是目前最有效率、最节约成本、也最能将资源开发利用好的一种方式。但国家和社会资本或企业的权利义务必须分清,必须给社会资本和企业充分、有保障的权利,才能激发社会资本和企业的活力和动力,才能更好地达到保种效果。《畜牧法》规定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事业。但如何兼顾各方主体的利益、做到互利共赢,如何有效监督和评价保种效果,是保种工作必须面对的任务。

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工作必须坚持走以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保种模式为主,其他模式为辅的道路,并利用全省得天独厚的畜禽遗传资源数量优势和多年积累的保种工作成果经验,不断收集保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努力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简单、切实可行的理论和方法,并逐步加以完善,为四川省乃至国家畜禽保种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2.加快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的挖掘和评估。四川省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中,除了一些适应性强、高产、优质的品种外,大部分经济性能较差的品种也都拥有独特的遗传特征和一些共同品质,比如耐粗饲、肉质好,抗病力强等,但由于四川省品种特性评估不全面、不系统,大量的畜禽遗传资源未被认识、未被重视,其种质特征未能完全开发出来。故要积极开展对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的综合评价工作,对不同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以促进对资源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应加大对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征综合评估的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和科研力量在原有传统评估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组学大数据处理手段,更加全面地挖掘畜禽遗传资源的优势遗传基础和开发潜在的市场经济性能,为今后的开发利用建立系统、全面的科学支撑。

3.以基因库为核心打造开放共享的全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公益性平台。四川省畜禽基因库已初步建成,今后要加大相关人才的引进,进一步充实其硬件设施设备,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确保四川省畜禽基因库有人力、财力和物力,能够持续开展遗传物质采集、制作、保存和检测等常规工作,相继开拓遗传资源保种效果评价、种质特征评估等相关业务。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集成活体保种、动态监测预警、冷冻物质保存、种质特性评价、科普教育、效果展示等各大板块,借助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以及四川省生猪、肉羊、肉牛创新团队的资源和力量,与各大保种场和保护区通力合作,共同开发、打造集保种、科研、科普、教育、展示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开放、共享公益性平台,为四川省现代种业工程打造加速发展的引擎和翅膀。

4.创新机制,吸引更多资本进入保种行业。畜禽遗传资源保种是逆市场的行为,需要多方参与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做好的一项系统性工程。一要争取政府在土地、金融、税收、人员配置等政策上对畜禽保种及开发企业给予优先和优惠支持。二要引导政府财政资金更多向经济性能差,没有市场竞争力的畜禽品种倾斜,确保这些资源的安全。三要建设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畜禽保种和开发利用领域。四要创新机制,建立能保证互利共赢、激发社会和企业资本活力和动力的长效机制,确保畜禽保种领域社会资本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5.加强疫病的综合防控。为应对动物重大疫病不确定性给畜禽保种带来的巨大风险,今后要健全完善全省范围内以生物安全为核心的综合防疫体系,建设日臻安全的畜禽生产大环境;支持保种场投入资金进行综合防疫软硬件设施设备的提档升级,可以建立保种场职业兽医联系制度,帮助保种场建立科学的防疫程序及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并定期到保种场进行指导,帮助其不断提高综合防疫能力。加强动物防疫科技和人才储备,在动物流行病学跟踪、检测及防治等方面积累经验,在面对突发疫情时能迅速在全省范围内制定有效防治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减少重大疫情对行业的破坏,保障四川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及畜牧生产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保种场基因库保种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 02:10:24
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我国最大藜麦基因库落户山西农谷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11-26 07:00:56
8个基因库逾万分种子10月入库Svalbard全球种质库
保种育种场种牛编号方法与应用
山西省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现状与对策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中国首个国家基因库开始运营
科学24小时(2016年11期)2016-11-08 11:42:55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
猪业科学(2016年4期)2016-01-31 06:5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