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欣 楚康康(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
奶牛的围产期指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产前21天为围产前期,产后21天为围产后期。奶牛围产期是整个生产周期中最关键的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对于奶牛的泌乳能力、繁殖力和生产年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围产期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代谢紊乱、酮病、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疾病,影响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母牛和胎儿的死亡。做好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是规模化牧场奶牛饲养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生产环节。本文结合生产实际,从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两个阶段对围产期奶牛的饲养关键点进行了归纳总结,给牧场加强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奶牛在干奶牛阶段主要以粗饲料为主,而产后要迅速转换为高精料日粮,要想顺利在围产前期这一阶段完成过渡,瘤胃乳头必须在围产前期这一阶段恢复,如果在产犊后瘤胃乳头没有恢复,挥发性脂肪酸无法有效吸收,就会有酸中毒的风险。
1.营养需求。围产前期,胎牛发育速度加快,母牛还要为分娩、泌乳做生理准备,奶牛的营养需求量增加,同时这一阶段较干奶期采食量有所降低,所以围产前期需要提高日粮营养水平,主要是指日粮能量和蛋白质,不仅要考虑母牛自身的营养需要,还要顾及胎儿的生长需求,如果蛋白质供给不足,会增加奶牛发生酮病的概率。同时要在日粮中增加非纤维素碳水化合物,利于合成蛋白质。日粮能量、蛋白质不足的时候,奶牛身体虚弱,再加上分娩应激,无力排出胎衣,也会造成胎衣不下。对于体况偏肥或有酮病史的奶牛,可在日粮中添加6~12克的烟酸,起到降低酮病和脂肪肝发病率的作用。
在做围产期配方的时候,要减少阳离子的使用量,多使用低钾粗饲料,例如优质的燕麦草,少量添加盐,减少钠离子。苜蓿和一些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含钾量都比较高,玉米积聚钾的能力比较低,所以可以在日粮中使用玉米青贮。饲草一定要提前预处理到5厘米以下,避免挑食,增加围产期奶牛的采食量。
围产前期的干物质采食量与围产后期的采食量呈正相关的关系。为了预防低血钙症,要调整日粮中钙含量和磷含量,低血镁症也是促使低血钙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产前日粮保证镁含量在标准水平上。为了让奶牛能够顺利的转变日粮结构,通常情况下,使产前和产后所用饲料原料品类尽量一致,促使微生物菌群尽早建立,减少产后应激。
2.饲养管理要点。
(1)分群管理。围产前期的奶牛应加强健康维护,注意采食、精神各方面的情况,要单独组群饲养,饲喂围产期日粮。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要根据奶牛体况制订饲喂方案和调配饲料,保证奶牛在整个干奶阶段体况评分维持在3.0~3.25分,最高不要超过3.5分。在围产圈内经产牛最少需要3周,青年牛最少需要4周的时间恢复,奶牛的怀孕天数一般为280天,10%的奶牛会提前几天产犊,双胎可能会更早。所以为了保证在围产圈待足够的时间,可以设定每周转群一次,转群天数设为经产牛怀孕252~258天,青年牛怀孕245~251天,保证大多数的奶牛都能在围产圈的时间超过21天。同时加强巡舍,以及时发现临产奶牛并将其转入产房待产。条件允许,临产前7天的奶牛可转入产房进行管理。
(2)饲养管理。要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不用适口性差的饲料。要严格管控饲料质量,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奶牛饮水要充足、清洁,冬季供给温水。围产前期奶牛饲养密度不应该超过80%。
(3)环境管理。围产前期奶牛生活环境应干净、干燥、舒适,要定期更换垫料,每天对卧床和采食通道进行消毒,定期对运动场进行整理和消毒。产前7天,每天用2%~3%来苏尔溶液或其他消毒液对奶牛后躯及外阴部进行擦洗消毒并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预防乳房炎发生。产前统一修剪牛尾,减少疾病传播。在夏季,围产期奶牛一样也会有热应激,一旦热应激严重,也会导致产后疾病的发生,并且影响胎儿的发育。所以,干奶牛、围产前期、产房奶牛在暑期要利用风扇喷淋保证每天的合理降温,减少热应激带来的严重影响。
奶牛在围产后由高粗料日粮转换为高精料日粮,同时由于生产应激,且要面对产奶量的增加,所以,在产后要将最优质的原料、粗饲料供给新产牛。
1.营养需求。产后奶牛产奶量快速增加,但干物质采食量尚未恢复,应提高日粮营养浓度,满足较低采食量下奶牛的营养需要,降低产后能量负平衡水平。可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过瘤胃脂肪,缓解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体况损失。分泌初乳和大量泌乳会消耗大量的钙,奶牛产犊后易会发生低血钙症,引起产褥热、胎衣不下等疾病。所以产犊后应及时灌服营养液,灌服液中含有大量钙、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及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生率。调整新产牛日粮中钙的水平,日粮干物质中钙含量应达到0.7%~0.8%,钙磷比约1.5∶1。
泌乳早期牛理想体况评分应在2.5~3.25分。如果奶牛产前体况>3.5分,产后会出现能量负平衡严重、干物质采食量低、酮病、真胃移位、脂肪肝等一系列的问题。能量负平衡严重的牛需要花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发情周期,并且在发情周期开始时孕酮水平比较低,配种时受胎率也越低。在泌乳初期体况损失0.5分以下。体况损失越小的牛会有更好的受胎率,体况评分变化越小,配种受胎率越高。
2.饲养管理要点。
(1)产后监控。要重点关注体温、泌乳状况、粪便情况、胎衣排出等情况。产后奶牛要每天进行一次体温监测,持续10天。体温出现异常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妥善处置。每日检查新产牛的产奶量和牛奶状况,泌乳量以每日约5%的比例上升,则奶牛健康状况良好。每日观察新产牛的粪便形状,粪便稀薄、发灰、恶臭则说明奶牛瘤胃可能出现异常,此时应适当减少精饲料喂量,提高优质粗饲料用量,严重的应及时治疗。
每天观察胎衣和恶露的排出状况,及时将奶牛排出的恶露清理干净并用1%~2%的来苏尔消毒新产牛的臀部、尾根、外阴、乳头等部位。如果产后几天只能观察到稠密的透明状分泌物而不见暗红色的液态恶露就应及时治疗。分娩后12小时胎衣仍未排出即可视为胎衣不下,进行相应治疗。此外,还要应观察奶牛的外阴、乳房、乳头是否有损伤,是否有发生产褥热的征兆等。
(2)挤奶管理。新产牛的乳房水肿严重,若不及时将牛奶挤净会加剧乳房胀痛,抑制泌乳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奶牛的休息与采食。新产牛若不挤净牛奶会引发临床型乳房炎。所以除难产牛、体质极度虚弱的牛及高胎次奶牛外,应每天挤奶三次。
(3)分群饲养管理。头胎牛在经历了分娩、泌乳之后,应激远超过经产牛,且头胎牛体型较小,在群内容易被欺负,所以产后头胎牛和经产牛在这一胎次内都要分开饲养。新产牛饲养密度不应该超过80%。新产牛阶段若奶牛健康状况良好,产后21天后即可转入泌乳群饲养。
(4)环境管理。新产牛卧床要求每日增添垫料,保证卧床平整、舒适。每天对卧床和采食通道进行消毒,舍内胎衣等及时清理,减少疾病传播。
产褥热和酮病这些泌乳早期常见的代谢疾病实际上就是管理学疾病,疾病是否发生关键取决于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影响,所以加强这两个阶段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围产期管理是规模化牧场管理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如果管理得当,奶牛该胎次的泌乳潜力充分发挥,会带来该胎次奶牛的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