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小微农业企业发展的启示

2020-01-14 12:32朱雪江骆华涛吴万里朱丹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义乌市农庄稻米

朱雪江,骆华涛,吴万里,朱丹华

(1.义乌市嫣冉家庭农场,浙江 义乌 322005; 2.义乌市农业农村局,浙江 义乌 322000; 3.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4.浙江农艺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1)

义乌市义宝农庄从单一的种粮大户发展为产、加、销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将农业“三新”技术应用、社会化服务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并在外省建立了粮食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先进典型[1]。其发展历程揭示了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的一个缩影[2-3]。总结义宝农庄的成功经验,对指导农业企业的发展,制定完善农业、农村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概况

义乌市义宝农庄创始人冯泽宝是一位朴实的农民,先后从事陶瓷加工、摄影、果冻加工、农用车辆运输等工作,但幸运之神总是与他擦肩而过。1998年义乌市第2轮土地延包试点工作在他家乡义亭镇枧畴村进行,当地镇政府和村两委为探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决定在稳定农户基本口粮田的同时,集中全村的责任田由村两委统一发包。

而此时正值我国出现卖粮难的困境,许多村民犹豫了,冯泽宝坚信党的富民之路,坚信政府的扶农政策,在村民们疑虑的目光下,他毅然承包了19.1 hm2责任田。2000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创办了义乌市义宝农庄,注册了义宝牌商标。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业龙头企业。义宝农庄现有职工10人,其中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技术人员3人。拥有10多台(套)大型农业机械,建有250 m2育秧温室,3 800 m2练秧棚,有成套稻谷烘干、加工设备,日烘干稻谷100 t,日加工稻米80 t,年粮食收储能力1 600 t,建有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室,是义乌市指定的应急粮食加工点。至2018年底,企业资产总额达3 652.5万元,固定资产总额963.55万元、资产负债率26.2%,年销售额4 865.85万元,利税359.55万元。企业先后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和ISO 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实施了多个科技项目。企业和个人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全国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生产大户标兵、浙江省粮食生产十佳典范和浙江省优秀种粮大户、金华市劳动模范、义乌市民营经济发展代表人士、浙江省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义乌市十佳农业龙头企业等。

2 发展历程

2.1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业化水平

自2002年始,义宝农庄与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开发了优质富硒稻米,组织制订了《义乌市农业地方标准—富硒稻米生产技术规范》,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0.67万hm2。2007年率先引进水稻工厂化育秧生产线和插秧机,组织制订了《机插水稻温室育秧技术操作规程》农业地方标准,累计推广面积1.33万hm2。 2011年由义宝农庄组织实施的《万亩水稻温室秧机插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通过了浙江省级验收。同时,积极引进推广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甬优9号、甬优12等水稻新品种,大力应用和示范推广无公害生产、富硒强化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07万hm2。

2008—2010年参加了浙江省优质高产示范暨金华市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推广竞赛高产示范方创建,获浙江省粮油优质高产示范方,金华市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方一、二等奖,攻关田一等奖。《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引进与推广》获2012年浙江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商品粮产加销一体化》获2002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农业丰收二等奖,《万亩优质无公害富硒稻米工程》获2003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农业丰收一等奖。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十分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立了无公害稻米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制订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重点突出、考核有据。完善无公害稻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投入品使用,规范生产档案记录管理,增强自检能力,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和标准实施应用水平。义宝农庄生产的大米,不仅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而且在历年产品质量抽检中均达到了相关标准的要求。

义宝牌大米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名牌大米,多次被评为中国稻博会金奖、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味优奖、浙江省农博会金奖等。义宝牌商标被评为浙江著名商标、金华市著名商标。

2.2 发挥企业龙头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农民致富

义宝农庄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为农户做好全程生产服务,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组织农户开展技术培训,介绍按《无公害稻米技术规程》生产的经验,大力推广农业“三新”技术。在自建基地中率先示范,大力推广应用晚稻直播、抛栽、富硒稻米生产技术及新品种、新农药等,通过现场会等形式适时组织当地种粮大户、农村科技组长开展现场示范指导,同时配合农技部门做好基地农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二是利用企业在技术、信息和设备上的优势,积极为周边农户做好农资采购和机耕、植保、机收等服务。统一采购农药,并按进价免费送货到各村基地,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农户盲目选用农药,确保了农业投入品的源头管理。三是先后投入资金850余万元,兴建了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和优质米加工中心,引进工厂化智能育秧设施、烘干设备及插秧机等配套设施,更新优质米加工设备、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企业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和稻米加工、收储能力。

据统计,义宝农庄社会化服务范围达7个乡镇(街道),服务面积0.67万hm2,占全市水稻面积的26%左右。社会化服务不仅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为促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农业“三新”技术推广和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3 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做强做大企业

农业是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产业。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自然资源不同、生态环境各异,生产的农产品在品种和品质方面也存在差别。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正是农业生产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在特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下生产的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品质。义乌是依托商贸业快速发展的城市,也是个人多地少、水资源十分紧缺的城市。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张和外来人口的急剧增加,粮食需从外地大量调入。为有效解决粮食供应日趋紧张的矛盾,同时为企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2003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积极联系,义宝农庄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先后在吉林省永吉县、延吉市和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建立了0.11万hm2富硒东北大米、有机大米基地。按照合作开发、共同筹资、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形式开展合作,具体做法是:由当地企业在现有承包经营的土地范围内划出双方合作开发基地,土地承包金由双方各负50%,由当地企业负责基地田间生产管理及稻米加工、储存、托运等事项,田间生产管理费用由当地企业承担,种植部分的收益归其所得;由义宝农庄制订富硒稻米生产标准,负责技术指导,并提供富硒增产剂等,按当地粮食指导价全部收购基地生产稻谷,稻米加工、储藏费用由义宝农庄支付,大米销售的收益归义宝农庄所得。双方经理每年定期召开2次工作会议,交流经验,处理问题。通过与外省农业企业的合作,既缓解了本地土地资源紧缺的局面,也有力带动了外省农民的致富。

企业每年可从省外基地调运优质稻米4 900 t,在一定程度满足了义乌市优质稻米的消费需求,为增加本地粮食市场有效供给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8月,冯泽宝受邀跟随浙江省政府代表团赴吉林省参加浙江在吉林粮食企业座谈会,并作了典型发言,时任省长吕祖善对义宝农庄大胆“走出去”,大力开展产销合作建立省外粮食基地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誉。

2.4 增加投入,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农产品生产一方面呈现总量充足、温饱型农产品已经实现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又面临需求升级、高端消费市场空间扩大但有效供给还跟不上的挑战。因此,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调整农产品结构,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增加高端供给。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冯泽宝同志认真学习领会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论述,更加深刻认识到企业发展离不开科技、资金等要素投入。2018年以来,义宝农庄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引进稻田养鱼、养蟹技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鱼蟹等水产收益,以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义宝农庄加大投资力度,更新添置生产加工设备,企业被纳入义乌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计划投资223万元,增加仓储、智能化除尘和烘干设备。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争取到建设用地1块,为企业从种植大户向加工型企业转型拓宽了空间,目前已完成1 500 m2标准厂房的规划设计,预计投资500万元,计划开发并生产老年健康米粉、幼儿营养米粉等产品。

3 几点启示

3.1 科技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农业是一种弱势产业,受自然环境、气候等多种不可控因素的制约,发展现代农业更需科技的支撑。义宝农庄的实践表明,正是由于在全省率先引进并应用了富硒稻米生产技术和智能温室大棚育秧技术,实现了富硒稻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从而占领市场,极大地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实现了智能温室育秧既可提前育秧、提前插秧,避免春季低温寒潮对早稻育秧的威胁,又可减少用工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

大力推广农业“三新”技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因此,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仍是各级党委、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农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方式,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尽快将科研单位的最新技术、成果、专利等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农业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3.2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的举措

我国改革开放率先从农村开始,在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快速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20年来,二、三产业迅猛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同时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也未得到更新,已严重阻碍了农民的经济效益增长。反观义宝农庄,这段时间却是快速发展的20年。义宝农庄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加大资金投入,配备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了从机耕、育秧、机插、植保、机收、烘干、加工全过程的社会化服务,有效地解决了一家一户种粮投入与产出不平衡的矛盾,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在满足企业自身生产之余,开展社会化服务,既增加了收益,又服务了周边农户,盘活了企业的生产设备,提高了企业团队的劳动效率,实现了良性循环[4-6]。

3.3 品牌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

品牌是产品进入市场的名片,代表着企业形象,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7]。品牌建设的关键点有二:一是要确保产品质量,二是要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义宝农庄生产的义宝牌大米,之所以能获得省、部级奖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在于企业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产品质量,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重点突出,考核有据,严格按照标准化组织生产。同时积极开发富硒大米、东北大米、有机大米等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

3.4 建立外省粮食基地是做大做强企业的有效手段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8]。浙江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区域布局的小省,人多地少,粮自2003年始,义宝农庄在东北建立万亩优质大米粮食基地,开展两地双企的合作,显示了一个农民企业家的胆识和气魄。一是有利于农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发挥了两地双企的优势,确保了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满足了市场需求;二是有利于双方企业的自身发展,并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义宝农庄的这一举措,既是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委期间提出的“八八战略”的具体实践,不仅促进了企业的长足进步,而且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义乌市农庄稻米
义乌市廿三里街道社区学院
隐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飘香醉人时光
稻米香喷喷
农庄
玉米人农庄
义乌市教师优秀作品选登
农庄里的羊圈
义乌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