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康强 刘广景 王小东 马歆宁 段静 常风琛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煤层气研发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型洁净能源,是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战略补充[1]。在开采过程中,井下会出现一些故障与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会对煤层气产能造成较大的影响[2]。因此,根据井暴露出来的问题合理地进行修井作业,对于确保煤层气井正常运作、恢复产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前期的勘探,井位选择,钻井,射孔,压裂,完井等一系列工作完成之后,便进入了煤层气的排采阶段。该阶段通过抽排煤层中的承压水,降低煤层压力,使煤层中吸附的甲烷气,即煤层气释放出来[3,4]。
在排采过程中,井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出现负荷重、砂埋、套管出现问题,需要作业队进行钻、铣、套、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选择大修。除此之外,会选择小修即常规修井。对于煤层气井来说,常规作业较为常见。笔者依据常规故障发生后是否产液将其分为两类,分别是Ⅰ类和Ⅱ类,Ⅰ类故障的外在表现是不产液,主要包括断脱,卡泵,煤粉包裹凡尔。断脱意为井下的某一根抽油杆发生断裂,致使泵停止工作;卡泵一般是煤粉或者煤颗粒进入泵内,把活塞卡死,使其不能工作;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是煤粉将固定凡尔或者游动凡尔包裹,造成液体漏失,地表停止产液。
当出现Ⅰ类故障时,需要对卡泵、断脱、煤粉包裹凡尔这三种情况进行区分。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卡泵特别明显,外在表现便是驴头停止上下运动。然而对于断脱与煤粉包裹凡尔来说,则需要通过示功图来进行区分。煤粉包裹凡尔包括三种情况:煤粉包裹游动凡尔、煤粉包裹固定凡尔,煤粉同时包裹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
Ⅱ类故障的外在表现是产液,但仍需进行修井作业,主要包括泵效低与液面不降。一般来说,泵效的高低需要结合具体的井来分析,并不是泵效低于某个数值才将其称为泵效低,例如:当一口井的液面已经降至煤层顶板,日产水0.1m3,泵效仅为1%,我们仍然认为该井正常运行;然而当一口井液柱几十米,日产水0.2m3,泵效为4%,我们亦认为该井在低泵效运行。泵效低的原因有多种,包括:(1)泵本身密封不严,出现漏失;(2)泵挂位置较高,造成供液不足;(3)地层供液量减小,原来的泵不适应目前的排采制度;(4)冲次较小,不符合该井的排采制度。对于(4)来说,只需调高冲次即可;而对于(1)(2)(3)来说,则需要进行修井作业。同样地,液面不降的原因也有多种,包括:(1)泵本身密封不严,出现漏失;(2)地层供液量增大,原来的泵不适应目前的排采制度。
修井作业是煤层气井排采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项措施,其中,确定泵的类型与泵挂深度是作业中的重中之重,两者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后续的排采与产量。选泵时需考虑泵效,还要满足降液需求,对同一口井来说,优先考虑大泵低冲次,目的是尽量延长泵的使用寿命,减少油套连通等故障的发生。泵挂深度通常根据排采时期确定。在排采初期,煤层含有大量的压裂砂,为避免压裂砂产出造成砂埋,作业时泵挂位置应位于煤层顶板以上。当进入煤层气稳产阶段,如已确定压裂砂大部分都已产出,并都已全部清除,可以将泵挂位置放至煤层底板以下[5]。
一般来说,煤层气井常用的是长柱塞管式泵、杆式泵与螺杆泵。长柱塞管式泵与杆式泵常用的型号均为38mm,44mm,56mm(数值代表柱塞直径)。相同的是,两者的柱塞均与抽油杆相连,依靠抽油机上下运动将煤层水抽至地表。长柱塞管式泵优点是结构简单,价格便宜,排量大,缺点是检泵作业较为繁琐,需要将油管与抽油杆全部起出。相比之下,杆式泵作业要简单一些,仅仅需要将抽油杆起出即可,但杆式泵的价格相对来说要高一些,排量也相对较小。
对于产液量大、液柱降低较难的井,螺杆泵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螺杆(转子)与衬套(定子)。煤层气行业中常用的是单螺杆泵,然而对于产液量小的井不建议使用,原因是螺杆泵需在供液量充足的井中使用,如果在没有液体的情况下干磨,会对泵本身造成伤害。
在确定井下故障类型之后,便可以编写修井方案了,之后作业队依据该方案进行修井作业。在作业之前,作业队需将井场布置妥当,即做标准化作业井场,包括拉好警戒线,作业车位置停放得当(轮胎式作业车较为常用,履带式作业车较为少见)[6],地锚深度达到要求,搭建油管桥,作业工具准备齐全(包括管钳、扳手、吊卡、吊环、滑轮车等等)并认真检查,避免出现不合格工具[7]。前期工作完成之后,需由专人验收(通常是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之后方可开工,如不合格,需要继续进行整改。
开工之后,先开始卸下驴头,起原井杆柱,之后进行探砂面,如有砂,确定砂面位置与砂高,汇报甲方后决定是否要捞砂。如要捞砂,便要起出原井管柱,下捞砂泵与捞砂铲,在下之前,需要检查捞砂泵底阀活门灵活性砂泵活塞是否好用凡尔密封性等,若有问题不得入井[8]。当捞砂至人工井底后,侯沉1h 后复探砂面,当误差小于±0.05m 为合格。
此外,清除井内沉砂还有另外一种方式,即冲砂。冲砂分为三种,分别是正冲砂(油管进液套管返液),反冲砂(套管进液油管返液),正反冲砂(采用正冲砂的方式冲散砂堵,并使沙粒呈悬浮状态,然后,迅速改用反冲洗,将泥砂全部带到地面)。正冲砂冲刺力大,但携砂能力较弱;反冲砂携砂能力强,上返速度快,但冲刺力小;正反冲砂集中了正冲砂、反冲砂的优点。
对于冲砂,还要特别说明一点,排采期间的冲砂易对煤层造成伤害。煤层气井的降压产气特征本身就存在应力的伤害,而煤岩在外力作用下易发生变形和碎裂,外来流体极易对煤层的深部造成复合伤害,固相颗粒更易与煤岩发生相互镶嵌作用,降低煤层的有效渗透率。常规的油管冲砂将打破煤层前期已存在的降压特征,动液面恢复后重新排采,外来流体对煤层气的解吸产生附加的外力作用,直接影响煤层气井的产量和生产有效期。综上所述,清理井筒沉砂,捞砂是首选。
接下来的工序便是下完井管柱,顺序依次是丝堵、沉砂管、筛管、尾管、泵筒、油管、回音标,然后是抽油杆与光杆。之后便要下抽油杆,待所有抽油杆下完之后,碰泵三次,每次探得的深度相同且与泵筒深度相符方为合格,最后再上提合适的防冲距,通常情况下,抽油机井的防冲距为千分之零点七(即1000m 井深上提幅度为70cm),螺杆泵井的防冲距为千分之一(即1000m 井深上提幅度为1m)。
上提防冲距之后安装驴头,连接管线,恢复作业前的标准化井场。至此,整个修井作业全部结束。随后的几天里,一般保持低冲次运行,逐步恢复到该井合理的排采制度[9.10]。
依据是否产液,将故障井分为Ⅰ类故障和Ⅱ类故障。Ⅰ类包括断脱,卡泵,煤粉包裹凡尔,卡泵特别容易辨认出来,而断脱与煤粉包裹凡尔则需要通过示功图的形状判断。煤粉包裹凡尔也包括三种情况:煤粉包裹固定凡尔,煤粉包裹固定凡尔,煤粉同时包裹固定凡尔与游动凡尔。Ⅱ类包括泵效低与液面不降,这两个问题需要回顾排采历史,分析具体的排采数据才能得出。
作业前要合理编写修井方案,布置标准化作业井场,配齐所需工具,并由专人(一般为监理工程师)验收,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方案和规范进行。
如井下砂面位置较高,除砂时优先考虑捞砂,其次是冲砂。作业后恢复标准化排采井场,低冲次运行,逐步恢复到合理的排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