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松姿
(苍南县人民医院 浙江 温州 325800)
结直肠癌是临床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肠造口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效果理想,但会改变患者的排便方式,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且很容易出现并发症。基于该情况笔者认为可应用预警教育,为分析具体效果开展对比研究,现总结研究详情。
将2018年2月-2019年3月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纳入到研究中,共76例,以抽签结果为根据将其分为对照组(n=38)与实验组(n=38)。对照组: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16例;年龄为42~79岁,平均年龄为(61.17±8.48)岁;男性陪护者有19例,女性陪护者有19例;年龄为29~53岁,平均年龄为(42.21±7.61)岁。实验组: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7例;年龄为40~81岁,平均年龄为(61.71±8.53)岁;男性陪护者有17例,女性陪护者有21例;年龄为26~54岁,平均年龄为(41.94±7.33)岁。两组的相关资料对比结果为P>0.05,说明对比研究可进行。
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教育,向患者与陪护者介绍结直肠癌、肠造口的相关知识,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定期开展讲座,定期进行随访等。
实验组则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应用预警教育,主要方法为:①建立预警教育小组,挑选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纳入小组,对其进行培训,对患者与陪护者的相关信息进行调查,为其制定针对性教育方案。②预警教育的内容包括:肠造口护理方法、清洁方法、并发症及表现等,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包括:宣传手册、视频、文字、图片、案例讲解、一对一交流等,确保患者及陪护者对结直肠癌与常兆口护理产生正确认识。③为患者与陪护者介绍预警标准与判断方法,预警为蓝色时,可通过电话或微信寻求护理人员或医生的帮助,预警为红色时则需要进入医院接受治疗。
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调查两组的以下指标:①使用自制问卷[1]调查两组患者与陪护者干预三个月后的依从性情况,共24项内容,总分为96分,评分越高则说明依从性越好。②记录两组患者三个月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统计并对比。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为(46.72±11.28)分,陪护者的依从性评分为(56.96±11.04)分;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为(54.24±12.56)分,陪护者的依从性评分为(65.04±11.84)分。两组患者与陪护者的依从性评分对比,结果提示,实验组更高,且差异显著(t1=2.7460,t2=3.0768,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对照组的36.84%,且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肠造口是临床治疗结直肠癌的常用方法,效果理想,但由于患者不具有肠造口护理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使其出院后经常发生不遵守医嘱的情况,无法有效进行肠造口护理,导致并发症频发,影响其身体健康。
患者出院后,其肠造口护理主要由自身与陪护者共同完成,而陪护者主要为家属,同样缺少专业知识,所以临床为提高患者与陪护者对疾病的了解并提高二者的依从性,进而提高肠造口护理的效果,多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但不理想。而预警教育则不同,该教育模式的效果更加理想,通过专业的预警教育小组,可提高教育的效果,进而使患者与陪护者对肠造口的认知提高;该教育模式的方法更加多样,包括:视频、案例说明、图片、文字等,可提高患者与陪护者的依从性[2]。另外通过指导患者与其陪护者掌握预警的标准,可使二者明确患者所表现出症状的严重程度,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为进一步分析应用预警教育的具体效果,笔者展开对比研究,结果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与陪护者的依从性评分更高;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数据对比结果说明预警教育具有提高依从性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综上所述,将造口护理预警教育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及陪护者中的效果理想,患者与陪护者的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发生几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