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星乐 陈其华(通讯作者)
(1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 长沙 410208)
(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 湖南 长沙 410007)
慢性前列腺炎( 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一种多发于20-40岁男性的常见泌尿生殖系疾病。CP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疼痛、排尿异常和性功能改变[1]。疼痛是其最主要的症状,且有慢性、持续、难治、易复发及部位多变等特点。前期研究发现[2],经验方前列清瘀汤治疗湿热夹瘀型CP临床疗效显著,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以CP患者为对象,观察前列清瘀胶囊对CP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现报告如下。
116 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年龄18~48岁,平均(33.26±7.22)岁;病程3~24个月,平均(11.14±7.4.66)月。随机分为对照1组40例,对照2组37例,治疗组39例。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NIH提出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和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3]中CP诊断标准:(1)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的骨盆区域疼痛或不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排尿症状和性功能障碍等。(2)EPS中WBC不变或增多,Lec减少或消失;细菌培养结果阴性。(3)直肠指诊:病程长者,前列腺缩小、变硬、不均匀、有小硬结、轻度压痛。中医诊断均符合《中药新药治疗CP(非特异性)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4]中湿热瘀滞证辨证标准:主症:尿频、尿急;少腹、会阴、睾丸、腰骶部坠胀疼痛;次症:尿道滴白、尿道灼热、尿不尽、阴囊潮湿;舌脉: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滑数或沉涩;其中具备主症两项,次症一项者,结合舌脉,即可明确证型。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及中医诊断标准,确诊为CP;(2)年龄18~50岁;(3)2周内未服用治疗CP相关药物;(4)临床资料齐全,知情同意参与;(5)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既往有前列腺其他疾病、尿路病变、性功能障碍以及盆腔手术史;(3)合并肝肾功能受损、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等;(4)离心尿白细胞>5个/HP;(5)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6)既往有酒精、药物滥用史;7)正在接受其他药物试验者。
治疗组口服前列清瘀胶囊(湖南中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制作提供),6粒/次,2次/日;对照1组口服宁泌泰胶囊,4粒/次,3次/日;对照2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1粒/次,2次/日。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
观察CP患者前列腺液常规WBC、Lec计数的变化,观察CP患者NIH-CPSI评分、中医症候积分[4]等变化。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为
(1)治愈:中医证候、体征评分减少90~100%;
(2)显效:中医证候、体征评分减少60~89%;
(3)有效:中医证候、体征评分减少30~59%;
(4)无效:中医证候、体征评分减少0~29%。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若满足正态性且方差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进行方差检验和两两比较,若不满足正态性时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年龄、病程的比较见表1。
表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s)
注:经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
相关指标 治疗组 对照1组 对照2组 P病例数 39 40 37年龄(年) 33.62±7.83 33.35±6.95 32.89±7.00 0.900病程(月) 10.85±4.66 11.45±4.51 11.10±4.94 0.846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 三组疗效比较[n(%)]
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见表3。
表 三组NIH-CPSI评分比较(±s,分)
表 三组NIH-CPSI评分比较(±s,分)
注:采用F检验,aP<0.01。总分:bP、cP<0.01,有统计学意义;dP>0.05,无统计学意义。疼痛症状、排尿症状、生活质量评分:bP<0.01、cP<0.01,有统计学意义;疼痛症状,dP<0.05,有统计学意义;排尿症状、生活质量,e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组别 时间 疼痛症状 排尿症状 生活质量 总分治疗组 治疗前 12.36±2.71 4.00±1.35 6.05±1.86 22.41±4.98治疗后 2.1026±1.09a 1.00±0.60a 1.33±0.73a 4.46±1.66a对照1组 治疗前 11.35±3.42 3.95±1.33 6.43±1.78 21.63±5.71治疗后 5.72±2.50ab 1.75±0.69ab 2.80±1.04ab 10.33±3.70ab对照2组 治疗前 11.41±3.48 3.70±1.37 6.08±1.80 20.08±5.78治疗后 7.70±3.34acd 1.83±0.76ace 2.75±1.14ace 12.35±4.52acd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见表4。
表 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表 三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s)
注:采用F检验,aP<0.01。bP、cP<0.01,有统计学意义;d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组别 n 时间 中医症候积分治疗组 39 治疗前 17.97±4.86治疗后 5.33±1.82a对照1组 40 治疗前 17.75±4.97治疗后 9.73±2.83ab对照2组 37 治疗前 17.62±5.13治疗后 11.05±3.61acd
ESP中WBC、Lec治疗前、后的比较见表5。
表 三组WBC、Lec计数比较
在各国制定的CP诊治指南中,疼痛症状的改善被列为治疗的首要目标。目前关于CP所致疼痛产生的机制尚不清楚,西医治疗CP所致疼痛多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但临床疗效欠佳。中医将CP称为“精浊”“淋浊”等。中医认为病位在心、肾二脏。湿热、肾虚、瘀滞是本病发展变化的主要病理环节。陈其华教授认为在临床CP患者中单一证型出现者较少,湿热与瘀滞并见较常见,可占50%以上。治疗上常以清热利湿与活血化瘀并用。前列清瘀胶囊为导师治疗CP经验方“前列清瘀汤”加工制备而来。前列清瘀胶囊由土茯苓、败酱草、黄柏、王不留行、延胡索、乳香、没药、薏苡仁、山药、茯苓、柴胡、甘草组成,有清热利湿消肿、活血化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土茯苓、败酱草、黄柏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明显抑制作用,能减少组织间炎症细胞的浸润。王不留行水煎液具有抗炎、止痛作用;延胡索、乳香、没药、薏苡仁、柴胡、甘草等有镇痛抗炎的作用;山药、茯苓调节机体免疫作用。
综上所述,前列清瘀胶囊治疗CP,疗效令人满意,能够较快地改善CP患者疼痛症状,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