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刍议

2020-01-13 20:56周涛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应用对策问题导学法小学数学

周涛

摘要:问题教学法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本着层次性、全面性的原则,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154-01

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古人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在课堂教学中,质疑不仅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加有的放矢,同时还有助于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小学阶段,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问题”则是让学生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通过“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学,探索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及其对策。

1.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教学法应用的价值

1.1 数学问题是促使学生主动思维的关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如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等,方能取得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一直以来,应试化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背诵思维的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师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问题的提出以及引导,有助于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主动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为促使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1.2 “问题导学”模式有利于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教育模式。

在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进而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传统的应试化教育模式,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化的学习状态。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极大的制约。问题导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是有别于过去应试化教育模式的一种全新教育模式,整个课堂教学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是改革创新传统数学教育模式的有效手段。

2.小学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原则

2.1 层次性原则。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甚健全,生理与心理都不成熟,因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会相对慢一些。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彰显层次性。充分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学生掌握课堂所讲的内容、充分理解吸收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知识的传递。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巩固原来所学,对于知识的夯实也有很大意义。

2.2 全面性原则。

就其作用而言,创设问题情境同时也是创设学生的过程。教师要确保人人平等,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就予以差异化对待。如果教师将这样不平等的教育理念落实在自己的班级里,势必会对正常的教学造成障碍。因此,问题情境创设要兼顾全面性原则,平等对待每一个个体,提升每一位同学的数学成绩。

3.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应用的对策

3.1 精心设计数学问题,重视问题的趣味性。

精心的问题设计,有利于提高数学问题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时,应当在备课的过程中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增强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以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全面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认识面积”的相关知识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呀,老师带你们一起玩涂色游戏。然后挑选几名同学进行涂色比赛,其他学生加油助威,涂色以五分钟为限,看哪组同学图的面最大。比赛结束之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一看,哪一组同学涂的面最大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出“面”的概念。然后课件出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老师让你们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涂色比赛,你们会选择哪一个图形呢?为什么?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开始思考和讨论,教师以此引出面积的概念,通过比较面积的大小来确定所选择涂色的图形。以上的数学问题的设计,因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而富有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3.2 转变提问方式,将结论性问题转为探索性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因此,教师在数学提问的过程中,应当改变过去结论性提问的方式,将结论性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探索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此过程中促使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传统的提问方式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属于结论性的数学问题。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了这种结论性的提问方式,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改变为:“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2”,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这种探索性提问的方式,方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设计数学问题和提出数学问题时,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转变结论性的提问方式,全面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质量。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应当积极改变过去应试化的教学现状,通过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韩冬梅.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实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2).

猜你喜欢
应用对策问题导学法小学数学
施工现场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试论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对策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