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爱萍
评价是一种艺术,更是激励、唤醒学生情感以及生命意识的重要途径。所谓多元评价体系,强调的是评价主体、内容以及方式的多样化。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大行其道,“多元评价”逐渐引起教育者的重视。针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更需要给予学生多元评价,用发展性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学习行为,用激励性的语言以及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行为,让学生保持快乐的心情学语文。
一、丰富评价主体,形成客观评价
在早期的语文教学中,评价主体永远是教师,学生只能成为被评价的人。在这种模式的驱使下,再加上主观意识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很难做出真正客观的评价。如果教师对学生一直抱有偏见,或者不喜欢某位学生,教师给出的评价又如何站得住脚呢?而这正是单一评价主体带来的弊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丰富评价主体,引入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模式,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提高学生对评价的重视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单一的评价主体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为了消除这种影响,教师需要丰富评价主体,比如引入学生互评或者学生自评等。通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将会给课堂带来不同的魅力。
二、丰富评价内容,促进学生成长
“语言评价”是教学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早期的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并不重视评价的力量,总是用敷衍的态度对待评价,给出单一、抽象的评价内容,如“说的对”“表现的真好”等等。看似激励性的评价背后,掩藏的却是“空洞”这一事实。这样的评价既没有针对性,也没有任何的启发性,对初中生而言,这些评价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因此,教师需要丰富评价内容,给出“真”评价。
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有的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古代的产业往往世代相承,渔民的祖上应该也是以捕鱼为业,而且捕鱼的范围应该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区域,怎么可能迷路呢?而且渔夫一路上做记号,不可能找不到桃花源啊?当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困惑,教师可以给出这样的评价,“这位同学看书很细致,而且提出的问题的确有讨论的价值,那么请你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后,这位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我觉得可能性有很多,假设这片桃花林经过了高人的指点,按照一定的风水排列,那么渔夫即使留下各种记号也是无济于事的。”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向全班同学提出疑问,“你们认同这样的看法吗?为什么?”有的学生很快站起来,表示反对,“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很可能这一切只是渔夫的幻想,根本就不是真的。”还有的学生认为“渔夫已经找到桃花源,甚至带着官兵血洗了桃花源。为了不走漏消息,才会对外宣称找不到桃花源”。每个学生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然后由教师给出评价并总结。
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用常规性的语言赞美学生,而是积极地引导学生的思绪,给出具体、真实的反馈,用充满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只有丰富评价内容,才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影响。
三、丰富方式,提高效果
教学评价有若干种方式,每一种方式都会起到不同的效果。有的教师表达直接,习惯用平淡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自然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有的教师机智幽默,给出的点评也充满了幽默的味道,自然会给学生留下不一样的感觉。由此可见,评价方式对评价效果会产生直接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表达方式对学生展开评价,肯定会取得不一样的语言效果。
例如,在教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时,针对其中的一句“海内存知己”,学生却出现了书写上的问题。这句诗看似简单,但是很多学生常常将诗中的“己”字错误的写成“已”字。如果教师一味强调这两个字之间的区别,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强学生对错字的印象,导致学生继续写错。因此,教师需要发挥教育机智,用幽默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然后将“己”替换成“自己”这个词语,用“自己的眼里容不得沙子”这句话帮助记忆,既然“容不得沙子”,自然“己”字不会出头,所以那些被风沙迷了眼睛的学生,还是将眼里的沙子揉出来吧,生沙眼可不好受。”教师的话语引发了课堂的哄堂大笑,学生在欢笑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个字的书写,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毋庸置疑。如果教师将评价视作一门艺术,懂得用幽默性的语言修饰评价用语,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所谓“多元评价”,强调的是评价主体、内容以及方式的创新。只有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局面,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享受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