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摘 要:《乐理与视唱》是职业院校中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学生掌握其他音乐课程知识的基础。由于课程理论化及专业性较强,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生涩难懂,运用游戏形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學习效果。本文重点分析了《乐理与视唱》课程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重要性以及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视唱课程;游戏化教学
《乐理与视唱》课程是一门基础性音乐课程,学生学习《乐理与视唱》有助于提升其对(的音乐)音乐的理解力、记忆力、节奏感、表现力以及感受力[1]。在《乐理与视唱》这一课程中,老师通常选取歌曲或者乐曲辅助教学,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源多是音乐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比较欠缺音乐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说,常规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乐理课堂学习效果。
一、乐理视唱课程实现游戏化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他觉得学生通过读书以及听课所获取的知识是不切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具备“做”的过程,一定要让学生从相关活动中得到经验以及知识。游戏化教学是一种与杜威教学理论相符的教育方式,具体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体现了“从做中学”的基本准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从游戏中收获大量的知识。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觉得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做、学、教三者结合的形式,不主张死板的教与学。陶行知以及杜威都主张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实践性,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视唱课程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核心理论基础[2]。游戏化教学还可以有效创建课堂教学情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课堂教学综合效果获得提升。在乐理视唱课程中深入设计以及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乐理与视唱知识的兴趣,提高《乐理与视唱》课程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其它音乐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二、乐理视唱课程实现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视唱课程深入开展游戏化教学,重点是指以学生为积极学习者,老师为指引者,经过趣味化地处理乐理视唱知识,进而使教学效率获得不断提升。整体研究来看,乐理视唱课程实现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一般包含如下几个内容:
首先,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各个地区,受到当地中小学音乐课程实施情况以及教学品质等因素的不断影响,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水平良莠不齐。例如,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基本没有学习过专业的音乐课,他们的音乐基础不扎实,于是在学习的时候容易产生学习不主动的情况。而利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时融入到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充分确保学习成效。
其次,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视唱课程一般开设2学年。长期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的厌烦和浮躁情绪,而在课堂教学中经过有效实施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把学习内容实现具体化以及生活化,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3]。同时,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新奇、好玩、轻松的游戏,可以深深吸引学生,使其把注意力集中到寓教于乐的学习上,从而提升课堂学习效果。
最后,为幼儿园教学有效积累大量的素材。乐理视唱课程实现游戏化教学,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以及积累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游戏技能、游戏意识和游戏精神。经过学习时期积累很多的游戏方式,能够为未来的幼儿园教学进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如何在乐理视唱课程中有效开展游戏化教学
(一)借助于游戏化教学策略解说乐理知识
乐理知识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性课程,涵盖音高、节拍与节奏以及音符、休止符等。这些枯燥以及陌生的乐理知识不能有效引起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注意力。假如在乐理知识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部分小游戏,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欲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积极融入到乐理知识的互动课堂中[4]。第一,例如在节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利用部分儿歌来代入乐理中部分常用的节奏型。举一个例子,在朗读儿歌里面小兔子乖乖这句话的时候,需要用到前八后十六以及两个八分音符的节奏型。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这些熟悉的文字能够让我们更加容易地学习节奏。第二,在五线谱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很快地学习乐谱知识,老师充分展示一张音符在五线谱中的图片,让学生利用分组抢答的模式进一步找出音符对应的音名以及唱名,比赛一下哪组可以以最快时间准确说出答案[5]。这类小游戏不但将课堂的氛围活跃了起来,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乐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对与乐理有关的其他知识进行了深入巩固,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综合效率。
(二)借助于游戏化教学策略传授视唱课程
在以前的视唱课程教学中,学生有点抵触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视唱课程本身单调、乏味,职业院校的学生自身基础相对薄弱,不能更好地学习识谱以及听辨音高,学生也就对视唱这一课程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不能全身心融入到视唱课程的相关教学中[6]。为了视唱课程教学的有效、深入开展,需要进一步采取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游戏化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学习热情获得提升,于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越来越专注,更快、更好的学习视唱知识,游戏化教学主要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有效传授知识。例如我们在学习视唱过程中能够采取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我们能够先试着借助于器乐以及朗诵等元素深入、有效开展节奏训练,使学习的趣味性以及有效性获得提升[7]。再把视唱和节奏的学习进行整合,采取卡农以及声势等形式获得持续的提升以及巩固。学习视唱主要是为了有效训练学生的节奏以及音准,学生自己一个人练习唱,效率不高,没有比较,也就失去了动力。假如老师借助于游戏的方式进一步让学生交替唱、轮唱以及对唱,在这种带有游戏和竞赛性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新鲜、好玩、轻松而提升学习兴趣,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四、结语
《乐理与视唱》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借助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不但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充分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袁烨.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7(41):26-26.
[2]孔淑婷.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策略[J].西部皮革,2017,039(008):210.
[3]禹松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乐理和视唱》课程中应用的调查报告[J].北方音乐,2018(8):137-137.
[4]李娜.关于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课程游戏化教学的初探[J].好家长,2017,000(071):249-249.
[5]李洪星,陈福榕,王奕.体育课程游戏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23).
[6]张文莉.苏联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理论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启示——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9(04):32-33.
[7]谢瑾.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思考[J].音乐时空,2019,000(001):63-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