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水
【摘 要】 围绕“服务选拔”中心,决定了高考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考查学生学科能力为考查意图。从解读题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到分析问题指向,确定相关论题,最后对照答题限制,完善答题结构,是开放题解题思路应有的几个步骤。
【关键词】 开放题 欧洲联盟 考查意图 解题思路
今年历史高考全国卷基本上保持着“稳中求变”的风格。而其中“变”得较为明显的应是在开放题的命制上,这切合了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命题,因为开放题集中检验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为此,本文选取今年历史全国卷Ⅱ第42题开放题(以下简称“卷二42题”)作为切入点,尝试从考查意图、解题思路两方面对该题型进行辨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和心得,以期在新一轮高三复习中能有所帮助。
全国卷卷二42题题干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三列支柱图参见附件一。
附件一
一、考查意图
高考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中心,试题命制以落实学科素养,考查学生学科能力为出发点,而历史开放题最切合以上意图,因为开放题几乎关联着学科的所有核心素养,能全面检验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如“卷二42题”要求学生落实学科素养就比较全面,要在材料重构的基础上,最终落实到如何把三大支柱的关联点用最简练准确的文字表述清楚,解释到位,涉及到了时空观、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几大素养。能力考查方面,首先要学生调动材料解读、分析和重构能力。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材料信息中的关联点并整合提炼出论点。这就要求对材料的分析和归类要把握到位,不能随意关联,导致论述上过于笼统;其次是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欧盟考点在教材里有较详细介绍,从欧共体的建立、经济一体化的具体表现到欧盟的成立。许多内容与第一支柱呈现的重叠,学生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来展开论证。但知识应用须得当,要避免史实的简单堆积或罗列,而忽视了题干所要求的三大支柱间的关联。
二、解题思路
笔者认为,开放题的审题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分析题干材料呈现的形式及内容;二是弄清问题的指向;三是注意答题方式的限制。
1. 解读题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这要弄清材料呈现的形式和内容,经此,我们便拥有了可资论证的事实依据,使论证获得有力支撑。如“卷二42题”,材料可以为论证欧洲一体化提供各种论据,但三大支柱中的史实属于不同领域,如何取舍则要看问题的指向或论题的属性。
2. 分析问题指向,确定相关论题。有些开放题对论题的确立指向清楚,而有的没有明确的指向,只能通过分析题干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关联所学知识才能引出有关论题。“卷二42题”属于后者,必须从三大支柱中找出同类项进行联系以确立论题。如果从市场和经济这一角度看,则选取第一支柱中的关税同盟与单一市场,第二支柱中的合作、共同市场和措施,第三支柱中的打击毒品与武器交易。这可以关联出欧盟在统一市场体系上的建设。再如,从国防安全的角度着眼,可以选取第一支柱中的外部边境,第二支柱中的欧洲长期安全框架,第三支柱中的打击恐怖主义或是打击有组织犯罪,则又归纳出欧盟在安全领域的重视与建设。
3. 注意答题限制,完善答题结构。开放题要求所拟论题要明确,史实的应用要准确,论述要充分,孤证不立。如“卷二42题”,题目作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的限制,那么就要做到选取点、论题、论证相结合。选取点要一对一对应并罗列出来,论题要围绕选取点进行归纳提炼,论述过程中,史实的应用要保持均衡和协调性,不能厚此薄彼,导致论述空洞或偏离主旨。综上,“卷二42题”的答题结构则可如下示例:
论题:欧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论述:二战后,国际政治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西欧国家借助马歇尔计划经济得以恢复却也失去政治独立。为改变这一局面,各国力求合作,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实现了关税同盟、单一市场和统一的对外经济政策,各成员国实现了经济全面合作,激发了市场活力。1991年欧盟的成立使欧洲成为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同盟体。基于合作需要,在打击境内外的毒品武器交易或其它对市场有害的各种交易上采取共同的立场与措施。通过合作,欧洲共同维护了统一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欧洲的崛起,已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
总之,要做好开放题,需备应变求新的品质,兼具善于发现问题的眼光,能够接受学科能力的集中检验。由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对学生加强开放题的辨析和训练,所谓“平時多流汗,战时少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