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2020-01-13 04:57陈世美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数学史融入实施策略

陈世美

【摘 要】 数学是一门神圣而美丽的学科,我们除了要讲定理、公式和例题,更应该讲授这些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从而重现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通过数学史,剖析数学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大量的数学故事中反映了数学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数学史  小学数学  实施策略  融入  探究

在小学阶段,学生不喜欢数学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从小就发自内心排斥数学,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只要会基本的计算就可以,数学不像语文实用性那么高,对数学不感兴趣;第二,部分学生不喜欢数学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数学越来越抽象,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慢慢地就由主动学习数学变成被动学习数学;第三,缺乏学习数学的信心,缺乏主动思考,都是由老师讲解被动接受,遇到不会解的题就日积月累积压着,时间久了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有一条捷径,那就是数学历史的学习。数学历史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适合他们学习的素材,能促使其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有效融入数学史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乐此不疲地主动学习。看着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和例题,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教师可以讲授这些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数学家通过何种方法推导出这样公式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数学课堂,促进课堂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比如教学《4的乘法口诀》,如果直接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势必会让孩子觉得枯燥并且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够介绍九九乘法口诀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就有了《九九歌》,就是现在使用的乘法口诀。在古书《荀子》《管子》里,都有有关《九九歌》的记载。介绍完后教师可以将乘法口诀与音乐节奏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九九乘法口诀表的简洁性和节奏感,相信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就会被大大提高了。

(二)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史可以从数学文化中体现出来,数学文化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学习数学不能只是单纯地接受知识,应该让學生知道知识的由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所以然。所以拓展学生了解数学教材中必要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显得十分重要。课本中有很多的知识点是有据可引的。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中介绍了三角形内角和以及进一步系统论述的黄金分割,是有关黄金分割的最早的著作。《柯沙论》是德国的计算能手亚当?里斯于1524年所写的,还有《孙子算经》中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现在所用的代数符号,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在数学发展中,不断丰富的数学工具:算盘、计算尺、计算器,微分分析机……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中,爱上数学,形成数学史观。

(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数学的原始对象是数和形,古代的数学基本上围绕数和形这两个主题来发展的。古代各个民族经历了极为漫长的道路才达到现在的记数和计算方法。在这方面,中国在世界上是遥遥领先的。中国发展的一套算法和数学十分先进,也十分实用。中国的《九章算术》《周髀算经》《四元玉签》《数书九章),在人类数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秦九韶的同余式和同余式组的解法;华罗庚的“华氏定理”和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等等。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数学课中爱国情怀得以升华。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磁入数学史的实施

(一) 融入数学史,揭示新课学习内容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在数学课堂导入部分融入数学历史文化,引导学生进入美妙的数学神奇世界中,让学生从枯燥、无趣、呆板的数学知识传授境况中脱离出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关注。

比如人教版义务教育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问题《鸡免同笼》,可以以古代的原题解说进行引入:

1. 通过微课视频播放有关鸡兔同笼古文

师:看了刚才的微课,你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师: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底蕴,关于古代数学名著有很多,记载着很多有趣数学问题,刚才观看的微课视频就是根据《孙子算经》中记载的内容进行整合录制。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

师:孩子们,谁能翻译一下这段古文?

师:这是今天要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

再比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的意义》,课始阶段引导学生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分数的产生”教材设计了插图,引导学生发现古人度量物体长度时遇到的困惑 ,古人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测量石头的长,每两个结之间的一段表示一个长度单位,测量石头的长度有三段多一些,古人提出疑问:剩下的不足一段怎么记?这时激发了学生想帮古人解决计数问题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融入数学史,立足教材拓展延伸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数学教材为基础,对数学教材深入挖掘,寻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数学史料,这样更好地实现数学史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完美融合,为数学课堂增添精彩。

比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负数》这一课,在小学阶段,负数这一个全新的数学概念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觉得简单又觉得有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要让小学生在真正理解正、负数的意义上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寻找尽可能多的有关负数的数学史料,要寻找承载负数本质意义而又具体直观的教学模型,由直观形象地认识负数提升到抽象认知负数,注重沟通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对以后的学习造成认知障碍。当学生学会用数学符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后,教师在此融入负数数学史做个小结:为了表达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早在三国时期,我国数学家刘徽在建立正负数的概念上有着重大的发现,不但定义了正、负数,他还提出了区分正、负数的方法。

(三)融入数学史,探究解决数学问题方法

数学史的引入,不是单纯地嫁接及移植,特别在探索数学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认真思考整理古代数学中的概念、思想和方法,根据必要的内容,针对数学史深入挖掘、提炼、创造和升华。从而将提取的数学文化知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结合活动探索展现出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人对这些内容的研究过程,尝试着用古人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在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时候,融入古代的割补法,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所谓“出入相补”原理就是把一个图形分割、移补,面积保持不变,来计算出它的面积。

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材呈现的是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由于学生有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活动经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就不再给出学生对话的提问,而是让学生自主探索。此时结合教材96页有关古代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教師可以引导学生用剪拼或折的方法进行推导。比如三角形的面积的割补法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图略):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连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中点剪开,拼成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看图引导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各部分的联系,板书如下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       ↓      ↓

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2

方法二(图略):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连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中点剪开拼成长方形,看图引导发现拼成的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各部分的联系,板书推导过程(略)。

方法三(图略):画出三角形底边上的高,连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中点剪开,拼成长方形,看图引导发现拼成的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各部分的联系,板书推导过程(略)。

方法四(图略):折叠的方法,看图引导发现拼成的长方形与三角形的各部分的联系,板书推导过程(略)。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割补法后,给学生进行说明小结,割补法是我国古代几何学的特色之一,这样学生带着满满的兴趣和极高的好奇心学习探究新知识,为学生接下来学习立体图形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学习立体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四)融入数学史,课堂小结

数学是一幅浩瀚壮丽的史诗,是灿烂的人类历史中最光辉和最悠久的一页。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的数学史知识过于深奥,所以不必太过长篇大论去强调,而应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精神。小学数学课堂终究应该以学习数学知识为目的,因此可以在课堂小结时融入数学史。如《确定位置—数对》这一课,课堂小结时,教师课件播放笛卡尔的故事,通过介绍观察蜘蛛,发现如果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况下,相交的这个点可以用两个数表示,这两个数就表示出了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所以就用这两个数表示这个点的位置。这样就确定了位置,这是第一次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把代数与几何联系了起来。

(五)树立学习信心时,融入数学史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数学家们坚持真理、不畏权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喜欢数学的人砥砺前行。小学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述数学家的成长历程,介绍数学家在攻克世界难题或者面对数学时的敬畏之情,不仅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上得到全新的体会,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与困难,对树立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十分重要。比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想办法一边做事养家,一边学数学,他向老师借来了几本数学书,每天都要花十来个小时去钻研那些借来的数学书,有时还会半夜起床记录数学难题的解法。这样的名人还有很多,牛顿、欧拉……这些数学家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品质激发我们创造和进取的精神。

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掌握丰富的数学知识,了解相关数学知道的历史背景,才能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学习数学知识感悟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学生不断发现数学的价值并享受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当然,每节数学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课堂中融入数学史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切记潜移默化,适可而止,不可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 钱丽.让数学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江苏教育,2008(10).

[2] 梅涛.数学史作用于数学教学的案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理查德·曼凯维奇.数学的故事[M].三亚:海南出版社,2014.

[4] 陈佳丽.浅析数学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7(056).

猜你喜欢
数学史融入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