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的DR与CT三维重建比较研究

2020-01-13 05:58周海荣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4期
关键词:三维重建容积关节

周海荣

226631江苏省海安市李堡中心卫生院放射科,江苏海安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建筑建设和交通出行的增加及老年人骨质疏松行动不便等,使得骨折发生率逐渐提高,尤其是跟骨骨折最为常见。跟骨骨折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淤斑明显,足跟不能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现。本病成年人较多发生,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但是由于跟骨解剖结构比较复杂,关节面比较多,如果出现损伤,就容易导致患者正常行动受到影响。而患者想要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恢复跟骨的健康。同时在治疗之前,需要对受损的跟骨进行准确的诊断,如观察跟骨骨折的类型、骨折块的位置和数量、关节面的塌陷情况等。准确的诊断有助于协助医师选择正确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尽快健康。临床上常采用DR 与CT 三维重建方法检查,均可以有效展示跟骨的受损情况,对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性还没有明确的定论,因此本文进行对比跟骨骨折的DR与CT三维重建的具体价值,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跟骨骨折患者29例,男23例,女6例,年龄16~71 岁,平均(37.41±10.21)岁;其中车祸伤4例,高处坠落伤18例,跌摔伤3例,重物砸伤4例。

方法:29例患者均采用DR 检查和CT三维重建实施诊断。应用东芝Asteion 4排螺旋CT 对跟骨实施检查,在检查时,可以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然后将骨上缘直到足底的位置作为扫描的范围,采用97 mAs 曝光强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曝光时间固定在750 ms,管电压选择120 kV,重建需要使用临床常用的骨算法,然后从冠状位、矢状位等进行多平面重组工作。在扫描过程中重组厚度为2 mm,窗宽选择1 500 Hu,窗位选择700 Hu,矩阵为512×512。最后进行三维CT重建成像,实现容积重建,在操作时候,需要选择患者后位、左右侧位及底位进行全面扫描,使骨折线可以清楚地显示。在进行平片检查时,使用富士DR,跟骨需要从常规侧、轴位、斜位等方面进行全方面扫描,最终得到跟距腓关节、跟距胫关节得以清楚的显现,尤其是显示出跟骨载距突关节面后部、跟骨体部内外侧缘及跟骨结节内外侧突缘 。 MSCT 为ToshibaAquillion16,扫描方法为1 mm×16 容积扫描,扫描后实施0.5 mm薄层重建,然后把重建数据传入Vitrea 工作站,使用多平面重建(MRP)、三维容积再现(VR)等技术,按照需求得到各平面及方位的二维和三维图像。

评定方法:经过三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医师对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进行检查和判断、确定,并且将其作为开展手术的主要依据,再依据手术具体情况,确定DR 以及CT 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是否准确。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n)

结 果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T 三维重建的分型具有较高的正确率,明显超过D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三维CT重建对手术方式影响:29例患者中,有25例满足手术要求,4例进行CT诊断后,无骨折,因此选择保守治疗,Sander Ⅱ型患者中有3例在进行保守治疗后无明显效果,选择手术治疗,6例患者实施植骨治疗。3例内侧关节面骨折及载距突骨折的患者,使用内侧切口复位固定的治疗方法,改变手术方式的患者7例(31.0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衣食住行也随之提高,社会环境、生活质量改变、交通事故及日常生活的意外导致跟骨骨折急诊增多,DR 和CT 三维重建均为临床常用诊断方法。由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骨折类型也由于患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规DR检查方法比较简单,属于临床上足踝部受损比较常见的检查方法,可以简单了解足踝部受损的程度,但DR属于前后重叠的二维成像,无法直观看到立体的骨折图像,尤其是病情严重的患者,许多隐匿性的骨折无法直观查看,容易导致诊断出现错误。本研究29例患者中,存在5例分型错误,说明DR 对于足踝部骨折的诊断不够准确,容易出现分型错误的问题。对足踝部骨折的诊断存在局限性。随着高分辨率CT 的出现,使得隐匿性骨折可以立体的展示[1]。高分辨率的多层CT 主要采用容积扫描及薄层重建,使像素的各向同性得以完成,多平面重建可以在平面中展示清晰的重建图像,并且可以逐层分别查看,不会受到结构重叠影响,不仅可以发现普通平片中清楚看到的细微骨折、骨碎块移位的情况等,也可以表现出关节面塌陷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轴扫CT层厚,避免出现无法发现层面平行骨折的问题。螺旋CT 的多平面重建(MPR),可以有效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容积显示(VR)后处理技术,使医生可以清楚地查看到跟骨骨折的立体图像[2]。在多种后处理技术电脑工作,多平面重建技术是在横断面图像当中依据自身的所需画上任意线条,接着沿所画的线把横断面中二维体积元进行重组,可以获得清晰的冠状面、矢状面等重建图像,可以更加正确地了解骨折位置、骨折程度、骨折周边损伤情况等,为比较方便的二维重建技术。SSD 则具有立体性较强的特点,重建的图像可以使人直观地看到整体骨折的状况,而且可以逼真地展示出大体解剖的外形,可以使医生准确地了解解剖关系。VR 主要是将每个层面上的容积资料中全部体积元进行综合运用,属于先进的三维重建技术,重建的图像具有非常高的清晰度,而且可以通过立体图形展示出各种细节,可以有效补充SSD图像的不足。

螺旋CT扫描和传统的扫描方式进行对比,具有非常快的速度,而且扫描层面更加薄,可以使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有助于细微骨折的查看,同时还能准确的显示出各种复杂骨折状况[3]。此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重叠影的影响,检查出常规检查方法无法轻易发现的隐匿性骨折,确定骨折的部位、数量、分布、移位方向和程度,骨折线的长度和方向,有助于提升诊断准确率,了解是否存在细小的骨裂等问题,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漏诊及误诊的概率,还可以弥补DR的不足。本次研究中,两种方法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T三维重建的分型正确率却显著超过DR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 三维重建可以有效提高分型的准确度,提高了图像的密度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尤其提高了容积及时间分辨率,有利于细微骨折的显示,更有利于复杂骨折及解剖结构的显示。因此其可以更有效的诊断出跟骨骨折患者的具体情况。29例患者中改变手术方式7例(31.03%),说明CT三维重建对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

随着CT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跟骨骨折的诊断中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经验,CT 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中不仅具有成像立体、直观的优势,同时还具有诊断速度快、成像对比度好、立体、清晰及显示细节精细等特点,在跟骨骨折诊断中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的显示患者的病变位置,移位方向和程度,骨折线的长度和方向。

综上所述,DR 与CT 三维重建均可以应用于跟骨骨折诊断,但是CT三维重建的准确度明显高于DR,因此在临床上可以优先使用C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防止漏诊及误诊,大大弥补了DR的不足之处,从而为提高临床的治疗准确性及患者最终的治疗满意度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三维重建容积关节
怎样求酱油瓶的容积
巧求容积
用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合并跟距关节及跟骰关节损伤的效果探讨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截断的自适应容积粒子滤波器
不同容积成像技术MR增强扫描对检出脑转移瘤的价值比较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给手指“松关节”为何会发出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