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斐,江 泳
(成都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成都 610075)
胚胎停育是妇产科的一种常见病,指妊娠早期孕胚胎或胎儿因某些原因停止发育,但滞留于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的现象[1],是自然流产的一种特殊情况,属于过期流产的范畴。Pridjian[2](1989)认为,“稽留流产”(又称过期流产)应改为“胚胎停止发育”,目前仍沿用“胚胎停止发育”这一称谓。本病临床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有阴道出血、早孕反应减轻等,妇科检查时可觉子宫较孕周小。现代医学B超检测胚胎≥6周无妊娠囊或虽有妊娠囊但变形皱缩,当妊娠囊亦≥4 cm却看不到胚芽,胚胎长度≥1.5 cm却无胎心搏动[3],为其主要诊断依据。
近年来,胚胎停止发育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4-6],反复多次发生者甚可致继发性不孕。本病与家庭生育密切相关,故备受人们关注。其病因复杂,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染色体、感染、内分泌、免疫、子宫生殖道等因素)、父方(染色体、精子质量)及环境、药物因素有关[1],高龄怀孕、多次流产史或不良生活习惯等是诱发本病的危险因素。当然临床仍存在约半数不明原因的胚胎停育[7-9],即符合胚胎停止发育的诊断标准而无上述明确病因者;且这部分患者中存在相当一部分会再次发生胚胎停育,因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中医恰可发挥其独特优势。
江泳教授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郭子光教授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在临床宗张仲景病证结合模式,结合郭子光教授“人-症-病-证”辨证论治体系,倡导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路治疗本病,孕前积极调理,孕后及早安胎保胎,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传统医学虽无“胚胎停育”这一病名,但古书中记载的“胎漏”“胎动不安”“胎死不下”“胎萎不长”等都体现了胚胎停育的临床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难经·三十六难》认为肾的功能是:“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10]”《傅青主女科·种子》载:“精满则子宫易于摄精,血足则子宫易于容物。[11]”《景岳全书·妇人规·胎候》曰:“女之肾脏系于胎,是母之真气,子所赖也。[12]”肾为先天之本主司生殖,本病的发生与其藏精功能直接相关。其中,肾虚又有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及肾精不足之别,江泳认为肾精不足才是其关键。卵子属狭义之肾精,卵子的发育成熟与肾精充盛关系密切,肾精充盛才能够孕育卵子[13],肾精所化之肾气充足才能使卵子正常排出。胎络系于肾,肾精足、肾气盛则冲脉旺、任脉丰,方能系胞载胎、滋养胎儿。肾精不足,气血乏源,致卵子缺乏物质基础难以发育成熟或胞宫灌注不足、失于荣养、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无力运胎、胎死腹中;此外,肾阳的温煦作用对女性孕育胎儿有重要影响。命门火衰,胞宫寒冷,无以温煦胞络冲任,胞宫失养则致胚胎不能着床或着床不稳,故将本病的共性病机总结为肾虚(精亏)宫寒。
针对上述共性病机,治疗以填精暖宫为基本法则,常选用阿胶、鹿角胶、龟胶、鹿茸、紫河车、羊胎粉等血肉有情之品,配合肉苁蓉、熟地、制首乌、桑椹、黄精等植物类补精药及仙灵脾、杭巴戟、杜仲、川断、仙茅、桑寄生、沙苑子、艾叶、菟丝子等暖宫之品组成基础方。具体选药及用量当根据病情轻重、调治阶段考量选择,为降低患者的赖药性,治疗期可交替搭配、灵活运用。
2.1.1 妊娠前期备孕阶段 女子孕育胎儿离不开卵巢子宫,因而与月经密切相关。现代医学根据女子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将其生理周期划分为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不同时期激素水平亦不同,据此当在不同时期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14]。本阶段顺应女子生理周期的调治能为创造有利的孕育环境奠定基础,直接关乎后期胎儿形成和正常发育的整个过程。
(1)月经期:此期经血来潮,胞宫泻而不藏,气血下注,经血当顺应其性。考虑到此期女子肝虚血弱、郁而生热这一特点,治以养血疏肝,调畅排出血室,佐以清热。在基础方中常加柴胡、郁金、蒲公英疏肝清热,鸡血藤、丹参、益母草活血调经,北沙参、党参生津补血。
(2)卵泡期:即月经干净后至排卵期前。此期月经刚净,胞宫空虚,血脉不充,精血亏损,因此当增强养血填精之力,酌配滋补肝肾之品,常选加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枸杞子以助气血养内膜。
(3)排卵期:此期卵子发育成熟后排出。卵子正常排出有赖肝气疏畅调达,气能推动运行,络道流畅不塞,因此除用基础方外,还当配合补肾疏肝、益气通络之品。补肾可仿寿胎丸架构,选加杜仲、续断、覆盆子等;疏肝常选柴胡、白芍、枳壳、香橼、青皮等;益气通络则酌选黄芪、人参、路路通、丝瓜络、台乌药等。如此既能提高卵子质量,又能保持输卵管通畅,维持正常排卵功能,对后期受孕大有裨益。
(4)黄体期:此期为排卵后至下个月经来潮时,精血渐充,血室当盈,冲脉宜通,故当配以温阳补肾、养血调冲之法。温阳补肾常选淫羊藿、沙苑子、桑寄生;养血调冲常选当归、枸杞子等。或采用二仙汤构架以温肾阳、补肾精、泻相火、调冲任,其组成为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黄柏、知母。同时注意健脾精、益脾气。
2.1.2 妊娠期保胎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以上备孕阶段周期调治后,卵泡监测示有优势卵泡建议试孕,妊娠后需严密观测并行保胎治疗。
受孕后,胎儿的生长发育亦有赖于肾精的充养和肾气的固摄。肾气得化基于肾精充盛,还有赖于后天气血的滋养。生化有源,精足血充,胎儿得养,故此期在填精暖宫的同时,还当健脾养血,注意用药平和,“和”以安胎。用药常选杜仲、川续断、桑寄生、羊胎粉、阿胶补肾益精生血,炒白术、白晒参、党参、仙鹤草健脾补气生血,有形之血不能速生,必得无形之气以生之。配以乌梅,一则取“津血同源”之意,合甘草化阴;二则其味酸,孕妇喜食,还可缓解妊娠初期呕吐现象。如此脾肾健旺,生化有源,气血条达,真精胎元得以稳固,具体兼症可酌情加减。同时此期当严密检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孕酮水平变化,保持其在正常范围。至孕7周B超证实有胎心、胎芽后,密切观察胎儿生长情况及胎盘变化,及时调整用药,预防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原则上保胎用药至12周B超NT检查(胎儿后颈部透明带扫描)达标建卡后停药。期间特嘱畅心情、勿同房、勿食生冷、避免腹泻感冒等。
分型论治指在孕前调治期结合不同患者的个性特点施治,兼顾其伴随症状,临证变通,灵活化裁。以下仅以临床常见证型为例,总之即便证型多样,仍不能脱离肾虚宫寒这一共性病机的指导。
2.2.1 肾精不足型 此型即属疾病病机与证型病机相吻合。患者常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恍惚等症状,舌淡嫩苔薄白,脉沉细弱或细缓迟。此型当强化补肾填精之力,可运用血肉有情之品。头晕耳鸣甚者加枸杞子、桑椹;腰酸痛甚者加川断、桑寄生;畏寒剧者加肉桂、仙灵脾、仙茅、附子等。
2.2.2 肝郁气滞型 患者常伴胸胁、少腹胀满疼痛、情志抑郁、乳房胀痛等症状,苔薄白、脉弦治当疏肝理气、养血调肝,酌加柴胡、青皮、路路通等,腹痛甚者加白芍、炙甘草等。
2.2.3 瘀血阻滞型 患者常伴小腹疼痛,或阴道流血,紫黯有块,面色晦暗或有暗斑,舌质紫暗,舌边尖可有瘀点、瘀斑,脉沉涩,此当行气活血化瘀,常选用少腹逐瘀汤加减。腹痛甚者加荔枝核;瘀血重者加土蟞虫、水蛭等。
2.2.4 脾虚湿滞型 患者可自觉胸脘满闷,口出秽气,神疲乏力,便溏,舌淡或胖,苔白腻,脉濡缓,治当健脾除湿,可用平胃散加减。胸脘满闷甚者加栝楼皮、薤白,便溏者加淮山药、砂仁、炒白术等,呕恶者加法半夏、生姜等。
2.2.5 气虚血弱型 患者常伴面色苍白,疲乏眠差,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此当健脾益气以强肌肉,养血护肝以充血脉。选四物汤加人参加减或圣愈汤加减,健脾以生中气,养肝以调血量。疲乏眠差甚者加酸枣仁、夜交藤、茯神,头晕心悸者加远志、丹参、女贞子等。
俞某,女,29岁,2018年4月25日初诊:患者孕3产0,曾有1次流产史及2次不明原因胚胎停育史,分别为2015年4月(孕40 d时自然流产),2015年12月(孕12周时NT检查示胎儿有淋巴水囊瘤),2017年8月(孕12周时双胎未发育)。2017年10~12月宫内置环已取。不孕抗体、AMH(抗缪勒氏管激素)、甲状腺功能、宫颈分泌物等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男方查精液常规未见异常。近3年来月经量少,经期3~4 d,月经周期尚规律。平素易觉手足冷,现有生育要求,近期备孕中。
刻诊:月经干净后第2天,LMP 4月23日,经量少(第1天相对较多),经色黯无血块,不伴痛经,白带无明显异常,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偏细,辨证属肾虚(精亏)宫寒、肾精不足型,治宜填精暖宫。处方:女贞子30 g,旱莲草30 g,白晒参30 g,阿胶30 g (另包烊化),北沙参30 g,枸杞30 g,艾叶20 g,玄参30 g,党参60 g,淮山药60 g,桑椹30 g,黄精30 g,3剂水煎服,每2 d 1剂。
2018年5月2日二诊:当天B超检查示右卵巢内见最大卵泡2.1 cm,左卵巢内见最大卵泡0.6 cm,内膜0.5 cm。纳眠尚可,二便调,舌正苔薄白,脉偏细和缓。处方:仙灵脾30 g,阿胶20 g(另包烊化),仙茅30 g,肉苁蓉30 g,枸杞30 g,北沙参30 g,玉竹30 g,黄精30 g,土鳖虫20 g,水蛭20 g,桑椹30 g,白晒参20 g,3剂水煎服,每2 d 1剂。
2018年5月9日三诊:手足冷,余无特殊不适,纳眠便可,舌淡苔薄白,脉偏细和缓。处方:制附片40 g,生姜40g(此二药另包先煎60 min),当归30 g,仙灵脾30 g,威灵仙30 g,白晒参30 g,炙甘草18 g,阿胶20g(另包烊化)、肉苁蓉30 g,北沙参30 g,熟地30 g,玄参30 g,炒白术15 g,黄芩20 g,白芍30 g,鸡内金45 g,3剂水煎服,每2 d 1剂。
2018年5月16日四诊:手足冷明显改善,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偏细和缓。处方:青皮40 g,生地40 g,红曲12 g,天胶20 g,郁金60 g,北沙参30 g,党参60 g,丹参30 g,白晒参20 g,仙茅30 g,益母草20 g,蒲公英20 g,鸡血藤40 g,3剂水煎服,每2 d 1剂。
如此按月经周期调治1个月,患者于5月22日来诊时诉月经未至,查血HCG3846IU/L,此后进入保胎治疗阶段。方药以杜仲20 g,川续断20 g,桑寄生20 g,东阿阿胶15 g(另包烊化),仙鹤草30 g,炒白术15 g,白晒参15 g,党参20 g,乌梅10 g,炙甘草6 g为主方调治。2018年6月4日腹部彩超示宫内早孕活胎,胎芽可见胎心血流信息。2018年7月1日B超示宫内早孕,孕囊7.4×3.2×6.6 cm,可见胎心胎芽,后一直调治至产前。2019年1月15日剖宫产,喜得一子,母子平安。
按:本例患者“不明原因胚胎胎停”诊断明确,故纯中医治疗紧扣共性病机“肾虚(精亏)宫寒”,以补肾填精暖宫为贯穿始终的治疗总则。患者平素经血量少,易觉手足冷,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此为疾病病机与证型病机相吻合之属。故治疗时适当强化补肾填精之力。一诊为卵泡期,在益精养血的同时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补肝肾以养内膜;二诊为排卵期,用桑椹、黄精、枸杞之品补肾填精外,辅以土鳖虫、水蛭以通络畅达,促使卵子排出;三诊为黄体期,此期侧重于温阳补肾、健脾调冲,故选用附片、生姜补益元阳,仙灵脾、白芍、当归等养血调冲,炒白术、茯苓、鸡内金健运脾胃;四诊为月经期,虽月经未至,考虑到用药周期缘故,故按月经期治疗。选郁金、蒲公英调达肝气,北沙参、党参生津补血。进入保胎期后按上文调治填精暖宫,佐以健脾养血。总之,针对本病把握肾虚宫寒共性病机,以补肾填精暖宫为指导大法,结合分期分型,中医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