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0)
现代化工制造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中,企业不断引入先进生产设备,生产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这意味着相关生产岗位需要更多技术密集型人才。基于现代企业的这一人才需求,高职院校开始不断深化改革自己的化工专业教育教学,体现之一就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实训基地能够促使高职院校培育出应用型、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1.1.1 共享原则
高职院校自身在校内建设的实训基地主要是为自己院校的化工学院服务,为化工学院的生物化工技术、化工制药技术、化工生产自动化技术、分析和检测技术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训场所,院内化工相关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另外一方面,高职院校建成实训基地后还可以和周围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进行共享,比如特定区域内的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实训基地项目信息、实训基地成果等。
1.1.2 共赢原则
一些化工企业自身未建设实训基地,企业想要对员工,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就可以借用院校实训基地,此时基地带有员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功能。高职院校采用市场化的模式对实训基地进行运作,借助技术服务、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多种手段,促使实训基地的“造血”功能逐渐被开发出来[1],当其为企业提供服务时,其就已经开始转变为效益型实训,这属于一种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以“训”养“训”的运作模式实现了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2],院校、企业、师生等都在这种运作中获益,体现了实训基地共赢的一面。
1.1.3 通用性原则
高职院校建设的化工实训基地不但要对化工专业学生进行培训,同时还可以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让学生以及员工具有职业技术能力,另外院校教师在实训基地中能够开展自己的研发项目,这体现了实训基地的社会性、培训以及研发等功能。以技术类别为依据对实训基地进行划分,化工相关的多个学科都能够在该实训基地中完成实训教学内容,最大程度上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
1.1.4 先进性原则
高职院校培育的人才应当带有较强的岗位胜任力,即通过较短时间的磨合就能适应岗位,能够在岗位中发挥作用、创造价值。高职院校应遵循先进性原则建设实训基地,保证实训项目技术含量较高,可以通过实训项目让学生掌握高新、先进技术,促使学生掌握专业新知识。
1.2.1 化工技术综合运用实训分中心
化工技术综合运用实训分中心的建设体现了高职院校将产学研联系在一起,根据双氧水工业产品生产工艺,同时考虑学院发展、学生知识掌握以及学院教师教学等具体情况,参考化工企业相关技术员工的意见建设而成[3]。该实训分中心包括气动调节阀、温度自动测量、流量、压力、液位、联锁、自动开关等装置,安装的DCS实现了自动操控,操作员在计算机操作台就可以分区完成各种操作流程。压缩空气系统能为氧化过程提供空气,还可以促使仪表用气与气动调节阀的正常运行;运行封闭式循环系统兼顾冷热模式,具有较高灵活性,降低了整体实训成本。
1.2.2 石油化工生产实体仿真实训分中心
“常减压-催化裂化”是现代石油炼化企业的常用装置,高职院校建设化工实训基地的属于仿真实训基地,根据该装置缩小对应比例,仿真实训基地装置外形真实的生产设备,仿真模拟整个操控过程[4]。该仿真实训基地具有逼真的装置设备、复杂的工艺流程、较高程度的自动化操控,其和真正石化生产装备规模较为相近,分开单独设立生产现场和操控室,将内外操紧密联合,营造浓厚的职场氛围,让学生通过仿真模拟实训提高石油综合生产技术。
1.2.3 流体管路拆装实训分中心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在流体管路拆装实训基地可以拆除管线、试压管道、组装管线、设计管路、识读管路流程图等,通过诸多实训让学生熟练掌握管路拆装安全规章制度,促使学生更为清楚理解、熟练掌握管路拆装技能,学生在管路拆装仿真模拟中对自己平时所学课本知识进行验证,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在该实训基地中还可以拆装流体输送过程中涉及的换热器、塔器、泵阀等,促使学生化工设备操控与维修技能不断提升。
1.2.4 天然气化工生产实体仿真实训分中心
根据天然气制甲醇生产装置、生产工艺建设天然气化工仿真实训分中心,建设过程中要考虑把技能训练仿真软件和实训装备硬件紧密联合在一起,在实训基地中仿真模拟DCS、天然气化工自动化检测传感执行、动态操作等装置,让学生通过仿真实训任务更好理解天然气化工生产相关概念。另外该仿真实训分中心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态实践练习,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领悟天然气化工产品生产的过程特征,让其对天然气到气体、液体、化学品的流程操作有一个全面了解[5]。操作后学生会看到实际化工成品,促使学生将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术的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者、运行者皆为教师[6],要想完成基地培育学生化工技能的目标,就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与责任感,熟悉行业先进知识与技术,能够用自己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影响学生。教师在基地中扮演着生产者、经营者的工作,高职院校可以有计划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技术与学术研究工作,教师在具体实践中积累丰富化工经验,提升自身实践技能,完善自己的教学模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此外,高职院校还可聘请企业化工技术过硬的人员指导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工作,通过改善院校教师队伍结构,最大程度发挥实训基地的仿真模拟实训作用,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应严格落实化工实训基地规章制度,结合基地运行的具体情况,以基地的功能和目标为依据制定与执行岗位责任制,将基地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可以将各个实训分中心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人等内容上墙,加深管理人的印象,构建一支互相合作、分工明确的管理团队,实现基地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整个基地对应一个大管理团队,各个实训分中心对应一个小管理团队,结合实训分中心的功能展开针对性管理。通过合理聘任制度引进管理团队需要的人才,对管理团队的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增强其业务能力,促使基地的各个分中心能够实现有序发展。
高职院校化工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需要资金的支持,高职院校化工学院应当设立对应的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用来购买与维修实训基地仪器设备、补充化学易耗品等。为了调动管理团队参与实训基地管理的积极性,可结合岗位职责制定考核方式,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嘉奖。
化工生产对现场有着较高要求,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岗位技能为目标,建设化工实训基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真实的氛围环境,通过仿真实训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以及岗位三大技能,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师是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其担负着技术转变为应用的重任,在建设实训基地过程中,会从社会服务、学生技能水平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实训要求、教学内容等角度出发反复论证市场中的诸多化工产品,确定实训基地学生最终仿真生产的化工产品。教师基于技术应用角度,开始选择原料和工艺路线、设计工艺、采购设备、装置设备与调试设备、编写实训方案等,这整个过程也提升了教师的化工实践与应用能力。
实训基地由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师自己建设而成,教师在建设前会展开市场调查,了解化工行业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不同工艺的薄弱点在哪里、市场产品技术有哪些等,市场调研成为教师构建实训基地的依据之一。另外,教师也会在实训基地开展自己的一些化工项目,例如综合应用废物、减少现场噪音、化工生产自动化操作等,教师的参与提升了其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学院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建设化工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在仿真实训中更深刻理解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术,同时感受到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实训基地的仿真实训对学生操作安全意识具有强化作用,学生在仿真生产产品过程中可锻炼自身的动手实践、问题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岗位胜任力,提高学生就业率,有利于帮助学生发展成为应用型的人才,将学生打造成深受市场与行业欢迎的创新型工作者。